![]() |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性格。就像勃兰兑斯在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所描绘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世俗生活绝不雷同于七月王朝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中国的1980年代正是一个无比迷人的“十年”。她不再是旧时代的灰色调,也不是象征革命的激烈的红色,而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浓烈的画卷。在今天看来,她影响了今天中国的社会走向,但又残留着曾经的那些纯净与质朴,成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记忆。
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日。邓小平留下的政治遗产在中国至今都有着持久的影响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其中,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读书存在禁区,是一个年代久远的话题。而80年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从异化向文学本位复归的转折期。
邓小平也曾直白表达对“革命样板”类刊物的反感。1978年8月19日,邓小平和黄镇、刘复之等谈话,说:“我这里摆了一些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的小说,干巴巴的读不下去,写作水平不行,思想艺术水平谈不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电影也是这样,题材单调,像这样的电影我就不看,这种电影看了使人讨厌。”
诚然,文革十年,是一个长期缺乏文学艺术,甚至没有正常娱乐生活的漫长时代。“文艺黑线专政”运动中,处处贴满 “大字报”,狂热的红卫兵砸烂了教室、学校,放火焚烧文学书籍,成群冲入“黑五类”的民宅,四处弥漫著“红色恐怖”。
将政治上的异己力量和文化思想上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全部清除之后,江青等人宣布开启“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以“样板戏”为主的,一系列高度政治化、概念化的文艺创作出现,在很多评论人士看来,它不是靠艺术水准、质量去感染观众,完全是靠强权政治狂轰滥炸,不给选择地让人强行接受,与其说是艺术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当局威权的胜利。
哪里有压制,哪里就有反弹。举国同读一本“红宝书”,全民同看八个样板戏,毁典籍,禁“毒草”的生活异象,成为潜在写作和潜在阅读的土壤。一些人悄然写作,一些人秘密传抄,《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一双绣花鞋》就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手抄本”。
这也是80年代的特殊性之由来,手抄本等地下文学的出现,成为80年代文学禁区的开放的突破口。漫长的文化禁闭的岁月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时代。地表的高压下,往往生发和涌动著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文艺专制不再,“文坛”空前的“自由”,各地数以千万计的诗歌爱好者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印发诗集。
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80年代的中国文学是比较活跃而且是很有成绩的十年。有人将1985年概况为作为整个80年代文学,或说新时期文学史上,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极关键的一年。因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都在这一年发生,尤其是诞生了形形色色的小说,在小说的语言叙事多样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开放程度一直是被文化领域反复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与其说是开放,不如用狂放来注释更为贴切。文学作品井喷之外,影视业、娱乐业的尺度之大,至今仍能引起争议。现在看来,这可以看作是对思想严格限制后导致的报复性释放,大家都在试探底线到底在哪里,结果似乎没有底线,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时代性使然。
揭“刘邓真情” 邓小平死活不给刘伯承平反 | 传邓朴方给中共高层写信痛批王毅 |
“因人设庙”邓小平提废除终生制不包括自己 | 习失势的迹象已无法掩盖 |
邓小平亲弟弟 走上悲惨的不归路 | 邓小平逝世28周年 官媒纪念相当低调 |
林彪坠落 毛打出“小平”牌制衡周恩来 | 长期以来为什么不把实情报告国内?回答是:不敢 |
邓小平为什么在14大扳倒“杨家将”? | 老邓当年为何突然废掉“杨家将” |
邓小平幼子邓质方在澳门一夜输掉1亿9千万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 |
2 | 马斯克总算露出了真面目 |
3 | 7-14!比中国男足还惨 8轮0胜沦为垫底 |
4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5 | 国防部暗示何卫东“行踪” 美情报消息引质 |
6 | 失算!习近平这下懵了 |
7 | 南京重磅宣布:全面取消! |
8 | 央视主持肖晓琳在美国儿子家死去 留下26字 |
9 | 莫斯科发生令人震惊事件 |
10 | 胡德华猝逝 当年这样评价小学生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