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怪谈八零年:何事惹邓小平反感?

www.creaders.net | 2017-02-20 10:18:47  多维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性格。就像勃兰兑斯在他的《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所描绘的,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世俗生活绝不雷同于七月王朝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中国的1980年代正是一个无比迷人的“十年”。她不再是旧时代的灰色调,也不是象征革命的激烈的红色,而是一幅五彩斑斓的浓烈的画卷。在今天看来,她影响了今天中国的社会走向,但又残留着曾经的那些纯净与质朴,成为很多人念念不忘的记忆。

2月19日,是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日。邓小平留下的政治遗产在中国至今都有着持久的影响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风气的转变。其中,对于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读书存在禁区,是一个年代久远的话题。而80年代,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文学从异化向文学本位复归的转折期。

相较于文革时期的文化禁锢,8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黄金年代”。人们打开了思想枷锁,摆脱了全民同看“八个样板戏”的文化领域。很多禁忌都被打破,据悉,当时,金庸小说在大陆尚为禁书,恢复工作的邓小平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

邓小平也曾直白表达对“革命样板”类刊物的反感。1978年8月19日,邓小平和黄镇、刘复之等谈话,说:“我这里摆了一些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的小说,干巴巴的读不下去,写作水平不行,思想艺术水平谈不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电影也是这样,题材单调,像这样的电影我就不看,这种电影看了使人讨厌。”

诚然,文革十年,是一个长期缺乏文学艺术,甚至没有正常娱乐生活的漫长时代。“文艺黑线专政”运动中,处处贴满 “大字报”,狂热的红卫兵砸烂了教室、学校,放火焚烧文学书籍,成群冲入“黑五类”的民宅,四处弥漫著“红色恐怖”。

将政治上的异己力量和文化思想上的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全部清除之后,江青等人宣布开启“无产阶级文艺新纪元”。以“样板戏”为主的,一系列高度政治化、概念化的文艺创作出现,在很多评论人士看来,它不是靠艺术水准、质量去感染观众,完全是靠强权政治狂轰滥炸,不给选择地让人强行接受,与其说是艺术的胜利,倒不如说是当局威权的胜利。


邓小平政治智慧是邓小平重要的遗产(图源:VCG)

哪里有压制,哪里就有反弹。举国同读一本“红宝书”,全民同看八个样板戏,毁典籍,禁“毒草”的生活异象,成为潜在写作和潜在阅读的土壤。一些人悄然写作,一些人秘密传抄,《第二次握手》、《少女之心》、《一双绣花鞋》就是当时最有影响的“手抄本”。

这也是80年代的特殊性之由来,手抄本等地下文学的出现,成为80年代文学禁区的开放的突破口。漫长的文化禁闭的岁月之后,迎来了改革开放时代。地表的高压下,往往生发和涌动著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文艺专制不再,“文坛”空前的“自由”,各地数以千万计的诗歌爱好者组织社团、创办报刊、印发诗集。

在很多知识分子看来,80年代的中国文学是比较活跃而且是很有成绩的十年。有人将1985年概况为作为整个80年代文学,或说新时期文学史上,乃至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极关键的一年。因许多重要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都在这一年发生,尤其是诞生了形形色色的小说,在小说的语言叙事多样化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这一时期中国大陆的开放程度一直是被文化领域反复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当时整个社会的风气,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与其说是开放,不如用狂放来注释更为贴切。文学作品井喷之外,影视业、娱乐业的尺度之大,至今仍能引起争议。现在看来,这可以看作是对思想严格限制后导致的报复性释放,大家都在试探底线到底在哪里,结果似乎没有底线,这也是中国独有的时代性使然。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苗华被抓
11
中共两会
2
俄乌战争
7
美国大选
12
台湾大选
3
中美冷战
8
以哈战争
13
李克强
4
万维专栏
9
巴黎奥运
14
中国爆雷
5
叙利亚
10
三中全会
15
李尚福出事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