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总统上任一年多以来,非常重视国防与外交议题,当然,这是总统的职责与使命,也是权力运作逻辑的必要。她一方面对大陆诉求"维持现状",企图缓解反独促统的压力,一方面透过国防巩固与"联结美日"区域政治操作,以维持外部环境的安定,实现本土政权的长治久安。
不过,国防与外交已成为蔡政府最严峻的考验。在国防领域,大陆数度派出辽宁号航母,或穿越台湾海峡,或绕行台湾东部海域,更多次以军机编队绕台。大陆的军事行为愈主动,国军的应对成本就愈高,蔡政府巩固民众信心、维护国家安全的负担就愈沉重。在外交领域,两岸外交休兵已经结束,大陆去年与非洲圣多美与普林西比建交,今年再与中南美洲最重要邦交国巴拿马建交,非邦交国实质关系也纷纷遭到降级,国际组织参与方面,也接连在WHA和国际民航组织等国际场合受阻,台湾能见度进一步下降。
面对一系列安全议题的考验,蔡总统将注意力集中到美国,希望获得美国更多军售,并透过美国对大陆战略性施压。或许在蔡总统看来,获得更先进、更大规模的武器装备、不断加强台美军事交流与合作程度,在外交领域提升台美官方会见的层级和交往的频度,就能阻绝大陆的战略意图。事实上,恐怕事与愿违,大陆早已明白在国际社会封堵台湾的重要性,决心与蔡政府在国际场域进行全面性的面对面竞争。
从去年开始,大陆涉台一系列人事异动,都选择资深外交官或军事安全领域专家出任。曾任国务委员、驻美大使的戴秉国、国际问题专家杨明杰分别出任全国台研会会长及社科院台研所长。戴秉国强调,"要关注影响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对台研究要总览亚太乃至全球格局"。在实际政策上,大陆也不断加强与美国战略沟通,美中之间将会有更多大国博弈与更紧张的国际政治与军事角力,台湾夹在美中之间,反而可能变成大国讨价还价的筹码,进而成为中美台三边关系中被边缘化的"孤雏"。
台湾没有参与大国博弈的条件,只能被动接受大国博弈的结果,但这并不表示台湾无可作为,只能坐以待毙。正如李光耀所说,两岸关系由实力决定,无论要维持现状,或争取统一最佳条件,都决定于自己的实力,如果台湾内部纷乱不已,经济又不见起色,就不可能有能力应对大陆的崛起,也难以说服美国站出来帮助台湾,台湾就只能随波逐流。台湾必须回到80到90年代,先取得令全球艷羡的经济表现,才能获得国际社会的好感与支持。换句话说,蔡总统的当务之急不是脚痛医脚,在外交与国防领域与大陆硬碰硬,而应该回归本源,在内政上促成国家团结,在经济上再创"台湾奇蹟"。
民调数据显示,有近8成民众认为台湾经济状况不好,民众饱受薪资冻涨之苦,年轻人起薪更不增反减,但是,蔡政府上任以来不仅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局面,过度政治操作的改革反而造成经济恶化,错误的两岸政策导致陆客限缩、两岸经贸交流退热,不友善的产业政策更逼迫企业宁可前往美国投资,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民。
不过,就眼前而言,经济总体还算健康,制造业竞争力仍强,外汇经常帐顺差高居世界第5,在深厚家底加持下,短期内不至于走向经济危机和社会发展倒退。但蔡总统应有忧患意识,要抱持起码的谦卑与警惕心,毕竟与大陆为敌、内部斗争无穷无尽,经济"放牛吃草",对台湾社会的长远健康发展绝对会带来隐患。
参考东西德统一经验,原本西德并未打算马上实现统一,但东德经济崩溃、民生困顿,民心慢慢倒向认同西德,一旦国际情势变迁,柏林围墙再也挡不住东德人的双脚,围墙立刻轰然而塌,东德政权瞬间终结,西德被迫启动合并计画。东德的例子正好为当前台湾提供借镜,如果不想走向"没有尊严的统一"结局,蔡总统就要以政治家的高度,在内政上致力推动国家全面的发展、摒弃政党竞争的短视思维、采取切实措施为台湾经济复甦寻找药方,在两岸上,持续对大陆释出正确讯号、累积互信,为恢复沟通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