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冯小刚的新片"芳华"原订昨天上映,但临时被迫改档期,引发有关炒作和敏感议题的讨论。连向来维护官方立场的环球时报日前也刊文表示"中国的敏感话题显然有些过多"。
"芳华"的编剧是曾经待过中共解放军成都军区文工团的小说家严歌苓,"芳华"的故事就是发生在1970年代的文工团青年男女身上,内容触及1979年中越战争。
社群平台微信上有文章认为,这部片的敏感之处在于对80年代年轻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提出反思,对中越战争也有反思,会煽动越战老兵维权。
冯小刚曾在微博上发文表示,芳华是向青春致敬之作,"让战火中的『芳华』纪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为维护国家尊严献出年轻生命的战友们,他们不应该被忘记。"
综合媒体报导,冯小刚24日宣布,"芳华"临时撤档,无法在"十一"黄金周档期上映,海内外具体上映日期待定。一时间,这部片反而成为话题,有人认为其实撤档之说是炒作。对此,冯小刚否认,表示自己的心情"是有些悲壮"的,并向已经买预售票的观众道歉。
中共外围党媒环球时报26日针对这部片撤档引起的揣测,发表评论指"中国意识型态领域的管理有自身的逻辑和线索,社会其实也在适应",并称中越战争本身没有什么敏感的,但"中越两国有一个默契,双方都淡化那段历史,避免两国舆论相互刺激"。
关于老兵的问题,评论认为"无须政治化,实事求是地解决它需要一个过程"。
向来维护官方各项决策的环球时报罕见地表示,中国的敏感话题显然有些过多,而且敏感范围有扩大趋势。"去敏感化的探索和努力应当受到鼓励,这是维护社会弹性和活力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