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19大召开在即,预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延续18大未竟之功,强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转型其经济成长模式。目前国际间众多智库纷纷提出关于19大后的经贸改革走向与政策观点,大体而言,可谓"挑战中见契机",但本质上可能仍依循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实验性质。
首先面临的难题是债务问题,中国债务占GDP(国内生产毛额)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底的141.4%,大幅攀升为2016年底的257%,而绝大多数的债务来自于企业部门。在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今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防控金融风险"被认为是首要任务。19大后,习近平的政治资源将达到顶峰,成为实施去槓桿化的绝佳时机。
其中,推动国企改革必然是首要且关键任务。国企是中国实施政治资助、社会控制和经济政策不可或缺的工具。国企领域的财务状况恶化,债务大幅增加,其规模之大已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虽然18届三中全会提出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但观察中共当前作为,反而更强调党的领导,且甚至扩及民企治理结构之中。
其次在产业创新方面,19大后,仍将持续推动"中国制造2025"等制造强国战略,搭配"创新创业"(双创)转换经济成长动能。据中国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中国共有131家独角兽企业,主要分布"互联网+"相关产业(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智慧硬体及交通出行等)。随着这些科技公司不断积累用户数据和资金,实力更加强大,将使中共中央不得不加强对企业的掌控力。另一方面,企业为持续受到政策支持,也必然适度向中央输诚。此举未必与18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一致。
其三,预期19大后中国更加强化内需市场动能。2015年12月推出"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无疑否定部分刺激投资内需的经济政策,转而寻求消费需求的长期扩张,藉以驱动经济永续与稳定的成长。19大之后,中国要有效转型内需成长动能的关键,是必须保持充足的公共财力,同时避免所得分配失衡等现象加剧,以保障中低收入大众的福利。
中国若转以庞大消费内需市场驱动成长,恐难再有过去亮丽成长,长期将进入"L"型经济新常态。为保障充足的公共财源与矫正所得分配失衡,恐又与降税费与降成本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除政府过度干预及国企改革等18届三中精神牴触。可以预期,19大后,中共仍有其政策内在协调的挑战。(作者刘孟俊是中华经济研究院大陆所所长)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5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6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7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8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9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10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