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天宫一号返回地球 西方媒体“吓坏了”

www.creaders.net | 2018-03-13 18:25:07  参考消息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最近,天宫一号即将“谢幕”的消息频繁见诸媒体。近日,英国《卫报》网站的一篇文章引发外界对天宫一号所谓“失控撞地”的恐慌。报道声称:“2016年,在发射升空5年后,中国航天机构失去了对天宫一号的控制。”

一时间,境外媒体纷纷跟风,不仅夸大天宫一号的“谢幕”风险,还大肆渲染中东、非洲、澳大利亚、欧洲部分地区,以及太平洋及大西洋的广阔海域都要“小心了”!

一次毫无新意的“炒冷饭”

事实上,这早已不是境外媒体第一次炒作天宫一号,让西方媒体恐慌的也并非天宫一号所谓“失控撞地”,而是另有原因。

早在2016年3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天宫一号已经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彼时,原定在轨运行2年的天宫一号已经超期服役两年半。而西方媒体的炒作就此开始。根据《卫报》的报道称,美国航空航天公司的预测认为,天宫一号将在4月的第一周坠落,前后误差为一周。欧洲航天局认为天宫一号的坠落时间在3月24日至4月19日之间。英国媒体称,虽然欧美机构对天宫一号坠落的时间预测较为接近,但对其坠落地点几乎无法预测。由于被猜测到的地区较多,境外媒体想象力“大爆发”,一时间,“失控”、“带毒”、“撞地”、“危害”等词语都被与天宫一号联系在一起。

但其实,天宫一号失控的说法毫无依据。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实验室系统总设计师、天宫二号总设计师朱枞鹏此前在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我国一直在监控天宫一号,预计在今年上半年让它坠落。其坠入大气层后就会烧毁,剩余残骸将落入指定海域,不会危害地面。

据参考消息网观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至今仍定期发布其轨道状态。官方发布的数据亦显示,天宫一号姿态稳定,形态未发生异常。

此外,西方专家也承认,天宫一号残骸坠落地球人群聚居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援引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天文学讲师丹尼尔·布朗的话说:“轨道上的每样东西当然都会作自由落体运动。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失控的,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会遭殃。”

折射西方“不自信”

近年来,中国太空发展令世界瞩目。今年初,美国《大众科学》月刊网站曾刊载题为《中国2050年前可能成为一个主要太空强国》的文章称,中国一直在制订一些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这些计划将分阶段实施,并得到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同样,美国《福布斯》双周刊网站也刊文称,如今在外太空领域,中国正在加紧推进不逊于其他国家的卫星项目。

而对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太空领域的发展,一些媒体展现出了失望态度。彭博新闻社网站就评价,较之于中国,美国的太空计划的确似乎停滞不前。这家美国媒体称,自1972年最后一次登月以来,美国人就没有离开过近地轨道。国际空间站——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科学仪器——利用不足,重返月球的计划在过去20年举步维艰。更糟糕的是,由于预算问题,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建造新火箭和乘员舱把美国人送出地球轨道的行动拖延了多年。

有舆论认为,西方媒体反复炒作天宫一号所谓将“失控撞地”的假新闻,实际上折射了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太空发展的警惕和不自信。而这从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与中国在太空领域合作的态度中便可见一斑。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研究员杨宇光在接受参考消息网采访时说,中美两国早期曾有过太空方面的合作。从历史上来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美两国曾有过太空方面的合作。中国承揽发射的第一颗外国商务卫星——亚洲一号卫星,就是由美国公司制造的。后来,由于美国国会限制,加之美国在相关政策领域没有任何松动,中美当前在太空领域便鲜有合作了。可以说,中美太空领域合作的“障碍”,主要在于美国国会。

与美国愈发“警惕”与“保守化”相比,中国在太空领域则显得开放与自信得多。杨宇光也介绍道,就中国方面而言,包括政府及民间,都希望有机会能与美国方面合作。

或许,对西方国家而言,与其渲染所谓“恐惧”,倒不如脚踏实地,以开放姿态真正让太空科技造福人类。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发生了社么?广东潮州、汕头一夜空城
2 中国老百姓恐怕真的要准备“吃草”了
3 国之将亡,必有妖盐
4 上海楼市,打响第一枪
5 主食吃多少关乎你的寿命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