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6月5日前后,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的一场“召开稀土行业专家座谈会”正在吸引全球财经界、矿业人士的目光。中方曾在5月下旬正面回应“稀土可能成为中国反制美国的筹码”等问题,但发改委却未宣布任何具体政策。很多人就期待在这场旨在讨论推动“中国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会中看到些“反制”手段。
不了解稀土产业现状的观察者们可能会有些失望。因为中方在本次大会可能仍未谈及“反制”措施:发改委及北京相关单位仅强调要打击
“私挖盗采、违法生产、黑矿走私”,却没有什么具体涉及国际领域的言论。但只要稍稍了解一下2018年以来的稀土市场供需情况,外界就能清楚的发现,中国发改委这一系列
打击走私的措施具备的
反制意义。
在2018年下半年时,中国已将稀土生产指标削减了35%,其产量上限被定在4.5万吨,处于近五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一产量只够勉强供应中国国内买家。考虑到日本曾在2011年通过走私来摆脱中国“禁运”的局面。不少欧美“产业分析人士”、“战略观察家”就借此大造声势,认为美国也可以依靠走私,在2019年填补稀土材料的空缺。更不用说美、日等国还有从中国大举走私稀土材料的传统。
当中国开始严打“无证生产、非法走私”稀土矿产活动,进而彻底斩断非法稀土开采、冶炼产业链时,这条曾经可行的补给线就被北京掐断。这种不是反制,胜似反制的行为就显出了明显的针对性。中国在稀土行业的安静布局,更让北京面对市场客观环境时,可以在深入认识问题根源后,更深刻地应对全局走向。
面对传统稀土产业的粗放型生产,北京是很不满意的(图源:VCG)
走私稀土此路不通
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21日前往有“稀土王国”之称的江西赣州视察,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就一直回响着“中美稀土战”的刺耳警报声。
但直到2019年6月中旬,北京仍没有对此发表什么有决定性的内容。相比之下,来自市场的回应倒很热烈。美、欧、日甚至中国对稀土产业的需求从2018年7月后就逐渐升温。市场环境也让西方人士开始研究对策。
对此,以美国国防部前雇员,号称“供应链专家”戈尔茨(Eugene Gholz)为首的一批分析人士近期就有了用武之地。在接受英国国家广播公司(BBC)以及科技媒体“The Verge”等机构的采访时,戈尔茨就专门强调美国有应对稀土问题的手段:这不仅包括从2010年就开始囤积的一些战略物资,美国在必要时还可以从中国走私稀土,正如日本当年做过的那样。
对美国企业来说,有走私来的中国稀土,本土矿业企业的似乎就不重要了(图源:VCG)
戈尔茨的发言是具备一定可信度的。长期以来,走私问题在中国稀土产业中始终是个难以解决的痼疾。根据中国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即“工信部”)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到2012年间,中国的稀土走私量一直超过出口量,其峰值在2011年:走私量竟超过正常出口量的20%。很多日本、美国商人甚至一到产地就有意避开中国合法商家,转而去找走私商交易。
面对稀土走私已成产业链的客观情况,中国从2014年、2015年后,即开始重手打击“稀土黑市”及走私行为。进而整顿过剩产能带来的问题。资料显示,中国全境稀土分离企业产能达30多万吨,而市场需求仅在12万至15万吨之间。这一客观需求让中国工信部制定了“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产量指标不超过14万吨”的目标。
目前,中国已经在2018年实现了这一初步规划,中方企业全年分离和冶炼的稀土总量只有11.5万吨。北京还在2018年开始调整了自身在国际稀土交易中的位置,逐渐转变成世界第一大稀土进口国。当这一目标又与中美贸易战的国际大环境重合时,很少有人会想到中国在一年前的产业布局将在未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