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全球经济开局不利。本月初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关税加码,以及美国制造业进一步疲软,加剧人们对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健康状况的担忧。面对制造业的低迷,全球服务业依然保持韧性,两者的差距在8月份仍然保持前所未有的高位。但由于贸易战不会迅速结束,与贸易有关的投资疲弱蔓延至消费领域只是时间问题。
全球经济势头将会在好转之前先恶化。鉴于美国可能采取行动扭转美元升值态势,美元在这种低增长、低信心的环境中持续走强让人们更加感到不安。
过去一周发布的制造业调查数据证实了根深蒂固的疲弱。摩根大通(JPMorgan)全球指数出现了第四个月的收缩——这是自2012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收缩,也是最严重的一次。在调查跟踪的30个国家中,有一半以上的制造业处于下滑状态。欧洲受到的影响最大,工业密集型的德国处于自由落体状态。亚洲依赖出口的经济体也出现了大幅下滑。
贸易依赖程度较低的美国制造业现在也处于收缩状态。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的官方美国指数显示今年8月份出现收缩,这是三年来的首次。前瞻性的新订单分项是指数下滑的重要因素。这预示着指数很难迅速回升。美国工厂产出的另一个衡量指标仍然显示扩张,但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
从9月1日起生效的新关税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除了宣布对之前免于加征关税、主要是消费品的商品加征15%的新关税外,美国总统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还决定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现有关税提高至30%——这一点尚未在数据中得到体现。一旦新关税在12月全面实施,平均关税将达到24%左右,而今年年初为略高于12%——而在川普在2018年初实施第一轮关税之前,平均关税仅为3%。
这意味着,按美元计算,自今年7月以来,美国企业需要为中国商品支付的进口关税上升了五分之四以上。今年最后四个月,美国消费者将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飙升。8月份美国消费者信心出现自2012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关税已被认为是原因之一。美联储(Fed)最新发布的褐皮书——美联储对12个地区经济活动的调查报告——也指出了对关税的日益关注。
美国对中国商品需求下降将继续通过全球供应链引起反响,并可能蔓延到更广泛的经济中。现在不是谨慎的时候,全球央行正在正确地转向损害控制。预计美联储本月将再次降息。欧洲央行(ECB)预计也将在本周推出宽松政策,这将是2016年以来首次放松政策。
借款成本下降可以为需求提供支撑,但不能完全抵消贸易战的供应冲击。各国政府也必须介入,提供财政支持。这种想法终于开始在欧洲获得支持,特别是处于经济衰退边缘的德国。欧洲央行候任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周也发声呼吁欧盟各国政府推出财政刺激计划。考虑到未来几个月生效的关税上升,此类支持来得多快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