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在苦苦挣扎,但其中一个国家的决策者仍有大量工具可以应对。另一个国家就没有那么多了。
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都在苦苦挣扎,但其中一个国家的决策者仍有大量工具可以应对。另一个国家就没有那么多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简称:美联储)本周三宣布今年第三次下调基准利率,以应对制造业疲弱和温和的通胀。相比之下,中国央行却依旧保持静默。自2018年末触底以来,中国央行偏爱的衡量整个经济领域未偿贷款增长的指标增长了不到一个百分点。其结果是: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大幅下滑,表明第三季度末投资和工业企稳的局面将会难以维持。非制造业PMI降幅更大,几乎下降接近一个点,触及2016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简单来说,即便中国政府想要扶持经济,短期内也无能为力。房价上涨的速度有所放缓,但仍存在泡沫。更激进的货币政策肯定会再次提振房地产市场,并给失控的食品价格火上浇油,这样一来,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并导致房地产开发商出现更多的财务冒进行为。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是加大对基础设施的财政支持。但3%的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开始推高政府债券收益率,近期的减税措施也意味着地方政府要从财政收入中为基建拨款甚至比以往更难。与此同时,由于贸易战和生产者价格下跌打击了企业利润,制造业投资依然不温不火。
这些结果在10月的PMI中都有清楚体现。9月数据意外强劲曾让投资者感到鼓舞,但多数乐观情况10月都已逆转。新出口订单再次下滑,9月可能是因预计10月美国提高关税提前发货而受到提振。产出、整体新订单和出厂价格也下降,不过后者可能部分反映出油价下跌的影响。
波动较大的建筑业PMI反弹,但2018年底以来一直呈下降趋势,这与水泥和钢铁等重要建筑材料产出走软,以及房价上涨速度逐步放缓的情况是一致的。
所有这些情况让北京方面几乎没有什么好政策可用。促进增长需要达成贸易协议,并进一步放松监管及进行改革。对于前者,前景似乎中性偏乐观。至于后者,投资者之前都在期盼本周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中央全会能有消息传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一项关键优势是制定经济政策时结合实际灵活应对,而不是采取僵化的方式。面对恶化的经济状况,尚不清楚当前领导层是否愿意沿袭这个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