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端芯片产业发展,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俞捷于近日透露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但他同时表示中国企业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据BBC11月19日报道,俞捷指出,缺乏真正的设计师将是芯片制造业的瓶颈。“我们没有那么多研究机构和产业基地来培养这些设计师,”他说。 另一方面,业内人士担心中美贸易战可能会导致全球技术供应链面临崩溃风险。
特别是,中国的计算机芯片普遍依赖海外公司。芯片体积虽小,却广泛应用于从消费类电子产品到军事硬件的各个领域。 俞捷说,“政治上,一切都可以作为讨价还价的力量,如果美国政府和企业,开始对技术有所保留,那么每个人都会受到伤害。从技术角度看没有好处。” 由于中国是世界工厂,对芯片有着巨大需求。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占据了全球半导体份额的近60%,但这些产品中只有16%在中国生产。2018年中国进口了价值3,120亿美元的芯片和半导体,超过了中国石油进口总额。
与分析认为,中国将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技术生产芯片和半导体,至少还需要5年至10年。 在此背景下,中国不断在芯片产业发力。报道指出,中国计划到2020年生产40%的半导体,到2025年生产70%的半导体。
据报道,美国硅谷历史学家、人工智能学者皮耶罗·斯卡鲁菲(Piero Scaruffi)估计,中国可能比领先的高端电脑芯片生产商落后至多10年。他指出,中国大多数高端电子产品的芯片都是由专业的生产商生产的。例如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它生产超过70%的由第三方公司设计的芯片。
斯卡鲁菲对中国真正的创新能力抱有疑问,他说,“每个中国城市都想建立自己的硅谷。它更倾向于自上而下的驱动。硅谷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是,它远离政治权力”。他认为,中国的技术成功在于技术应用,而不是技术创造。
此外,他还谈及中国科技企业华为。斯卡鲁菲表示,当然,华为可以开发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统,中国政府也可以确保它们在中国取得成功。但华为的芯片和操作系统是否会像高通(Qualcomm)和安卓(Android)那样具有竞争力?很可能不是,”斯卡鲁菲补充道:“充其量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