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临近年底,中国金融系统流动性趋紧,中国央行资金投放和财政库款释放将形成可观的万亿级流动性供给规模。结合日前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大水漫灌”仍是货币供给主基调。
中国央行解释暂停操作的原因:“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合理充裕水平”。之前的表述是“处于较高水平”。
官媒《新华社》特别调查了20位金融业内首席分析师和专家学者,结果显示,有50%的受访专家认为12月资金面偏紧,有25%的专家认为保持中性,仅20%的专家认为流动性将出现偏松或较为宽松。此外,有85%的受访专家认为中国央行在12月继续调降中期借贷便利(MLF)及OMO利率的可能性一般或非常小,仅15%的专家认为两项利率继续调降的可能性较大。
根据往年情况,进入12月下半月,跨年资金需求会继续显现,货币市场年末效应将更趋明显,预计中国央行会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
一方面,中国金融系统跨年流动性压力开始显现。11月下旬以来,资金面虽然宽松,但主要体现在短期限、不跨年资金上。随着跨年资金需求渐增,资金利率率先反弹上涨。
另一方面,税期因素将至。进入12月中旬,税期高峰将至,税期因素对货币市场影响将会变得更加明显。12月13日,货币市场利率普遍反弹,表明短期资金面已出现收紧迹象。以往在临近税期高峰时点时,中国央行通常会集中开展大力度流动性投放。
除平抑税期高峰扰动的考虑之外,下周一会有一笔MLF到期。届时,中国央行将拉开年底流动性投放大幕,供给规模将是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级别。
回顾历史,中国央行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12月,公开市场操作的投放量分别为39,930亿元、18,560亿元、17,375亿元。
2019年底这一轮资金投放过后,2020年1月是中国新年,届时仍会是中国央行开展流动性操作的重要窗口期。另外,2020年1月也可能成为降准的窗口。过去几年,中国新年前均有降准或者“临时降准”的动作。
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变化也可以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初见端倪。
12月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结束。会议认为,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必须清醒认识到……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三期叠加’影响持续深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照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左右,2017年是在12月18日~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18年是在12月19日~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或意味着北京当局面对经济下滑的应对压力增大,需提前做出应对措施。
回顾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措辞可以看出北京当局对中国经济的忧虑有增无减,该次会议中首次承认经济形势“变中有忧”,这是继2018年年中的中共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及“稳中有变”后,措辞更向负面变化。
由此可见,2019年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大水漫灌”是2020年货币政策的主要基调。
当前新闻共有5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全部评论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风向突变!中美传出重磅消息 |
2 | 军中传来大消息 习准备按下“毁灭键” |
3 | 必须随身携带登机 这7种物品今后将不可托 |
4 | 又一亲信“叛变” 军队秘密入京 要出大事 |
5 | 一些中国人高兴坏了 恍惚看到“重大胜利”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