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注:原文发于微信公众号,现已被删除。
还记得那篇人人喊打的自媒体文章吗?《1122万同胞受灾,媒体为何集体失声?》
这篇爆款文章由近年风评恶劣的“青年大院”团队操刀。很明显,这只是一篇博眼球、博流量的文章。
新京报说:“野火青年”们,别假装关心洪灾受灾同胞了
观察者网说:收割流量,这家团队比咪蒙更没底线
侠客岛说:有些人不是眼瞎了,是心坏了
大家说的话都大同小异,核心意思就是媒体一直在报道洪灾,只是青年大院们假装没有看到。
可是,大家把青年大院批倒批臭之后,我们的洪灾报道就真的合格了吗?
新华社昨天发了一篇洪水报道,让人大开眼界。
标题:《报告!我是长江2号洪水》
内文:
偷偷告诉你们
我才刚出门
三峡水库入库流量就快速上涨
……
三峡水库已拦蓄洪水近100亿立方米
相当于拦住了700多个西湖
不过我可算跑出来了
很快就要去武汉了
后面还会去鄱阳湖、洞庭湖和一些支流
不是我吓唬你们
这半个月来
长江中下游和两湖地区
水位超警已经半个月左右
……
因为我脾气不是很好
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有山洪内涝
我马上要来了
……
我想说的是:你不是洪水,你是新华社。
明明那么多国人在洪灾中损失惨重,甚至失去了亲人,失去了生命。为什么国社的“小编”还能有兴致跟2号洪水玩cosplay,拿着官方账号调侃卖萌?
堂堂国社,以如此轻佻的语气报道洪水,你敢说我们的洪水报道是合格的吗?
无独有偶。鄱阳县委主办的鄱阳报社旗下公众号“鄱阳发布”发表了一篇文章,《洪灾也不是一个彻头彻脑的坏东西》。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作者完全是个没头脑的恶心东西。
勇士可以尝试一下,不要吐:
我发现,在我们的洪水报道中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倾向:洪水虚无主义。
大多数关于洪水的报道,聚焦的都不是洪水造成的损失、伤害,而是抗洪中的好人好事、正能量甚至趣闻。
没有洪水报道,只有抗洪报道。
除了上面这两个登峰造极的,每天映入眼帘的消息也都大同小异。光是抗洪战士及其家属过生日的新闻都能找出一沓:
辛苦了!一线抗洪战士做泥巴小草蛋糕庆生
这次是真蛋糕!22岁战士在防洪大堤上过生日
感动!19岁消防员抗洪一线用棉签当生日蜡烛:希望洪水早退大家平安
辛苦了!消防员每天抗洪17小时缺席儿子生日,同事偷赴家中帮忙庆祝
抗洪战士过生日重不重要?对战士们来说,可以说重要。但是每天铺天盖地宣传这种“暖闻”,意义大吗?诚实地说,不大。
洪水完全沦为了背景板,其本身的存在、危害似乎不值一提,抗洪中的感人事迹才是重头戏。我并非暗示这些正能量新闻有假,有些新闻我看着也挺感动的。
但是这些暖闻只能算作洪水报道的配菜、辅料,不是主菜。
主菜是什么,我认为应该有两类:
一,一线受灾群众的实际困难、实际诉求。
二,洪灾带来的启示、教训,比如水利建设的欠账,泄洪时机的把控,水文监测体系的完善,等等。
可以挖掘的东西很多,可以讨论的话题很多,但是实际上严肃的报道和讨论太少太少。
前些天,王天定老师发的一条微博我深表赞同,抄录于下:
央视等官媒上,南方洪灾报道数量不算少,但是,洪灾到目前的社会关注确实也不高,看微博就能明显体会到。这是为什么?想想,原因也不复杂吧。官媒的洪灾报道,镜头跟着搜救队员,报道的基本是搜救队员奋不顾身,被困者悉数得救,被救者感激不尽,无形中,灾情的严峻、无数被困者的困苦无助,都在媒体视野之外。假如是当年市场化媒体兴盛的年代,这个视角一定不会空缺。而真正能够唤起舆论高度关注的,正是洪灾的严峻、紧迫,而不是搜救行为的勇敢与成功。
洪水报道完全被抗洪报道压倒,配菜成了主菜,主菜成了配菜,这是不正常的。
难道今年的洪水都是山东籍的,不配上桌?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如临大敌 中共密件热传 |
2 | 一股暴跌潮,正在席卷全国 |
3 | 中国市场突传重磅利空 |
4 | 全场傻眼 中国学者丢人丢大了 |
5 | 大权旁落?习最新讲话再现异常 |
6 | 美国股市传出大消息 |
7 | 危急,中南海风暴要来了 |
8 | 朝鲜士兵遭屠戮画面被公开!乌军直呼“不敢 |
9 | 突然!一封“倒习书”疯传 |
10 | 中国的大萧条,就要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