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他用20万张底片 记录最有人情味的80年代中国

www.creaders.net | 2021-02-13 14:50:17  夏小强的世界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久保田博二,作为当时日本唯一的玛格南摄影师,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数次往返于中国,拍下了那些令人动容的日常,特别是1978—1985年,他完成对中国所有省份的拍摄和报道,在中国拍摄了二十多万张照片,项目拍摄完成后不久,保田博二推出了经典的摄影画册—《China》

"我喜欢美的事物,

在我看来,

摄影应该是一种对美的传递,

让照片拥有昇华心灵的力量。"

——久保田博二

久保田博二1938年生于东京

大学毕业后移居美国

1983年他被马格南图片社吸收为正式成员

是该组织中唯一的日本摄影师

1968年,他进入跨越国界的主题创作阶段

并由此开始了对亚洲的拍摄计划

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国

在他的镜头下,当时中国的人情风物

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

对于当时的政治环境而言

中日虽然已经建交

但是作为一个外国人

想要进入中国拍摄

还是需要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久保田博二经过数年的努力

才终于获得官方的许可,允许进入中国拍摄

1980年,宁夏中卫。羊皮筏。做一个羊皮筏子要用掉多达十五隻羊,费很多工夫。这些筏子大多数能够用五年。

7年时间,45次往返,1050天旅行

他走遍了中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

最冷的是在佳木斯的森林地带

零下50摄氏度

最热的是夏天的吐鲁番45摄氏度

桂林的山水

西藏的藏曆新年

内蒙古的草原地带

这些还没被开发成为景点的地方都让久保田著迷

1981年,黑龙江佳木斯。松花江冬泳。11月至4月,大约有10个这样的冬泳者在中午跳入河裡。河水的温度大约零度,气温在零下25度至35度。

除了偏远省份地区

他也拍摄了大量的中国城市

有悠閒自在的市井生活

也有人头攒动、繁华耀眼的商业街头

因为语言不同的缘故

当时新华社还派了一位会说英文的记者

全程陪同翻译

1985年,福建泉州。

相比较其他同时代

更多摄影师对准的

富有典型的中国时代变革意义的场景

久保田博二更多是兴趣盎然地把镜头对准了

一个日常的、平静的中国

一个充满情味的中国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

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

各国的各种杂志争相刊登他的照片

那本摄影集《China》更是被翻译成7种语言…..

1983年,江西南昌,放鸭子。这个地区邻近鄱阳湖,养鸭的农民特别多。由于引入了独立生产经营责任制,鸭子的数目有限制,可以饲养大约400隻。

为了完成这个项目的拍摄

久保田博二花费了大约50万美金

这在当时而言

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而他为了筹集资金

也陆陆续续在不同的国家辗转、往来

有时拍摄的胶片没有了

他只能让妻子从日本寄过来

1981年,西藏拉萨。2月新年,成千上万的藏族牧民排著长队在拂晓前进入大昭寺圣殿。他们身穿厚羊皮大衣,耐心地等待几个小时,进入大殿。

1981年,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久保田博二虽然是一个日本人

但在整个的拍摄过程中

并没有遇到刁难的事情

他喜欢用温和的态度去亲近普通百姓

没有一般西方记者居高临下的歧视

也许正是因为如此

他的摄影作品少了视角的衝击与猎奇

却多了对人本身的关注

透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感

而从这些照片中

我们也能一窥上世纪中国的面貌

那时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每一张照片裡

彷彿也都藏著一段留不住的岁月

和一个忘不掉的故事

岁月如同奔腾的河流

悄悄将一切都带走

只把这些最珍贵的照片

留给多年以后

在看到这一些列照片之前,小编对80年代的印象是窘困的、进步的、向上的,看过之后才发现,那个年代也可以是平淡的、新旧交替著生活的。 

桂林的渔民们带著训练好的鸬鹚去捕鱼,晨光熹微,江上的水雾还没散,其中油灯散发的光,就好像一幅水墨画的点睛之笔。

除了渔民,桂林高田的农人们也是拂晓时牵上耕牛去稻田,大概4月份的时候,迎著朝霞走在路上也是一种片刻的享受吧!

80年代的哈尔滨,照片的背景还能看到带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

东北的冬天一直都是传奇一样的存在,零下30°左右的气温,猪肉都被冻得像木材一样!同理可得冻裤子、冻衣服等等!

82年广东的早晨"标配流程":遛鸟、吃早茶、閒唠家常。

难怪广东早茶吸引著无数饕餮,和周围人一起悠閒地享受美食,从早上就开始感觉到什么叫幸福生活!

83年的杭州,古老的民俗还存留在生活中,每到清明,老一辈的人就会去寺庙为祖先的灵魂祈祷,燃红烛、烧纸钱、双手合十闭眼默诵;与这种虔诚的仪式相对立的,是年轻人的不解、嘲笑。

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段,两种文化间的矛盾,反倒有一种说不出的年代感。

为了拍摄中国,他等了数年!

拍摄照片的摄影师名叫久保田博二。从1979年到1984年,先后数十次访问中国,在这段期间他一共拍摄了将近20万张照片!

然而拍摄中国的机会,也是他等了很久才等到的!

一次,久保田博二有机会结识到西园寺公一先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他提到想去中国的想法,西园寺先生说,有机会会帮他的。

但是过了很久都没联繫他,久保田先生一度认为这事没戏了!

直到1972年9月左右,中日邦交已经正常化,久保田先生接到了西园寺先生的电话,问他还想来中国吗?

久保田博二先生:当然啦!

久保田先生首先来了北京,那次是新华社帮忙安排的行程,当新华社摄影局局长问他想拍点什么样的照片的时候,久保田先生回答:全部的省!

那段时间裡,他去过最冷的佳木斯、最热的吐鲁番,久保田先生曾说,八十年代在中国现代史中是一个特别的时期,是一个人们充满了纯粹和好奇心的年代。

"那个时候的人们都有著积极美好的表情,即使从事著辛苦的工作,大家依然保持著积极的心态。"

透过照片就能感受到,当时的久保田先生的立场和态度一定是非常友好的,所以才有如此平淡却直入人心的作品!

在他的镜头下能看到,中国正在改变的地方;也能看到一些没有变化的地方。

拍摄期间,还闹过一个笑话。

1980年的秋天到81年的春天,久保田先生2次航拍桂林,还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大型的展览,在当时算是轰动事件了!紧接著就传出,久保田先生是一个娶了日本富婆的纨绔子弟的传闻!

因为据跟随他一起的人说,久保田先生航拍时用的胶捲无数,拍照就像是安了马达的机关枪一样!

这在当时可是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后来才知道是以讹传讹,只是专业摄影的方式和习惯而已!这估计就是"锅从天上来"吧!

久保田博二:因为没有退路了

就在小编欣赏这么多的照片时,才知道久保田先生是马格南摄影师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曾有人问过他,高产的祕密是什么?

他说,"我知道如果我停止脚步,就没有了未来,我每一天都在拍照,我能告诉人们的只有一点,去做,并且靠自己"。

好奇之下去查了久保田先生的过往,他毕业于东京大学政治系,因为自己口语比较出众,接触到了马格南的4位前辈,也是那个时候他想留学,想当摄影师!

当时的日本,能出国的都是上层人士,而久保田先生恰好不是。出国最低也要500美元,这相当于1个家庭1年的工资。最后他是打工、和父母借钱去了美国留学。

在国外,生活上节衣缩食,就连拍照技术都是在别人工作的时候偷偷学到的,平时就看布列松等一些大师的作品,久保田先生说,靠这个,他学到了很多!

在专访中,他说,他从没想过放弃摄影,即便是父母反对,但是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时,不做成就绝不回头,因为没有别的路可走了!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