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两女生配一个男留 河北师大“多元课堂”翻车了

www.creaders.net | 2021-06-08 12:30:54  毒哥的毒鸡汤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1

  近年来,关于外国人,尤其是留学生在中国享受的“特殊待遇”,国人的意见是越来越大了。

  一是互联网的发展,令以前很多心照不宣的不合理现象浮出水面;

  二是随着国家发展,外来和尚好念经的滤镜碎了一地,高校们对留学生投入大量资源,回报却丝毫不成比例,反而在外国人心里落下“钱多人傻”的印象,也令大家非常意难平。

  教育是发展的根基,高校是教育的输出终端,如果连高校都对外国人如此卑微,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又应如何自处呢?

  今天之所以想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张照片:

  虽然有点低清,但是相信绝大部分人,一眼下去,最具视觉冲击的,就是明显具有外国人特征的男子,以及和他们相邻而坐的年轻女孩,再结合校服、大学教室和黑板投影,应该是某高校的女学生和男留学生们无误了。

  最重要的是,不知道安排座位的人是什么用意,特意让女学生一个个分坐在男留学生当中。而且女生的数量明显多于留学生,在边上的好些位置,还形成了女生坐两边,一个男留学生坐中间这种诡异效果。

  这张照片刚流传出来的时候,配文是“疑似河北师范大学为巴基斯坦留学生准备的女学伴”,当然现在很多相关转发都被删,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学伴”这个词,还是山东大学带到公众视野的。

  2019年7月,有网友曝光了山东大学的学伴制度,不但给每个留学生安排3名学伴,还在报名表上公然写着“以便为你匹配到心仪的学伴”、“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等字眼。

  给留学生找学伴,相互促进了解和学习,我觉得无可厚非,但是,3配1的比例是不是也太优待了?而且学伴就学伴,为什么还强调“异性”?

  本来留学生就以男性居多,而能和外国人交流的,则多是语言专业学生,女性为主。

  要是官方不强调性别,大家也不太会往那个方面想,但“异性”这个词一出,就变味了,整个活动都显得有点居心不良。

  所以事件一经曝光,山东大学被舆论喷成筛子,从开始的嘴硬,要求网友别歪曲学术的纯洁性,到最后被迫下场道歉,至今污点都还没抹干净,我觉得真的不冤。

  回到今天的那张照片,难道这真的是河北师大的手笔,要步山东大学的后尘?

  2

  本来,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度不高,也没其他佐证资料,大家都处在猜测的阶段。不成想,河北师大一则公告,将这个“谣言”坐实了。

  不久前,河北师大官网发布了一个辟谣帖,称网传的“学伴”截图,是来自2019年3月的一场“多元课堂”活动。

  然后就介绍了“多元课堂”活动的一些信息,反正都是促进交流之类的套话,再交代了当日上课的学生人数:18名巴基斯坦留学生、29名汉语国际教育系的女生、1名尼日利亚女留学生。

  有一说一,这个“辟谣”,还不如不发。

  首先,公告本身冗长,一大半都是套话,我听了半天,只提炼出了两个重点:

  1. 学校和来自巴基斯坦的留学生是真的;

  2. 全男留学生+全女中国学生,且女生数量明显多于男生。

  我明白,学校想澄清的应该是“没有学伴,而是正常上课的同学”,但是,在公众最关心的问题被解答之前,学伴还是同学,没有本质区别。

  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是学校本身,有没有给留学生特殊优待,以及对本土学生的诱导。

  比如,虽然汉语言系男女比例肯定失调,但应该还未失调到29个女生当中,都还没找到1个男生的地步吧,那为什么这个活动只有中国女生没有男生?哪怕有三两个男生,也不至于被人喷成这样啊。

  那些参加的女生当中,是完全自愿来上课的,还是被学校附加的学分补贴之类的吸引,最后被“选”出来的?

  还有,那个座位安排又是什么用意?

  反正我是没想到,有什么课程,是需要这样坐的。

  官方的这份声明,给人的感觉非常苍白,不像辟谣,更像是被抓包后的欲盖弥彰。所以我说还不如不发,或者直接认错道歉,都比这个显得诚恳。

  我知道教室和课堂都是正经地方,也无意挑起任何不端的联想,但问题是,明明有很多种方式来给留学生上课,但偏要弄得令人一看就精准地联想到不好的地方,就挺离谱。

  3

  顺嘴说一句,据官方介绍,那节课的正式名称是“多元课堂”,主题是“茶文化”。

  老实说,看这个主题,和上面PPT投影,下面一大堆正襟危坐在听的课堂形式,我已经完全脑补出那节课是怎样上的了。

  来来去去,都肯定绕不过人们印象中非常具有“中国风”的东西,旗袍与茶叶齐飞,古筝共书法一色,梦回大清般的龙凤图腾,然后脸谱、窗花、功夫和中餐同炖一锅,无时无刻都在散发着“中国文化多有特色啊”的气息。

  那是中国文化么?是,但就如同我们在旅游区买到的纪念品一样,刻板且廉价。

  任你天花乱坠说半天,用中国人自己都不会弄的玩意儿,天天对外国人输出,但人家就是喝不惯清汤寡水的热茶,中餐也只记得左宗棠鸡;李小龙和成龙的电影在今天也显得老气了,还不如看漫威;

  到最后,也只有旗袍能带来一些发自内心的赞美了,但那是因为人家中国姑娘好看,和文化不文化的又有什么关系?

  大概就是这种画风

  个人觉得,这种所谓的文化输出搞了这么多年,都依然吸引不了外国的优秀人才,不是没有原因的。说是“文化多元”,实际就是把人按在座位上,给我老实听课。

  到最后整得别人真没兴趣,那就从别的地方给优待,给服务,侍候得妥妥贴贴,势必要对方给个五星好评。

  这哪叫中国文化,这叫主仆文化,课堂上我是主你是仆,其他方面倒过来,我叫你爷爷,你叫我孙子。

  真正的文化多元是怎样的?

  让中国学生和巴基斯坦学生分两组,然后各自秀出本国的茶具、茶叶、冲茶方式等等,来个不伤和气的battle,让大家明白到同样是茶,却有这么多不同的呈现方式。

  最后我尝尝你那加糖加奶加肉桂的小甜水,我尝尝你那淡而无味的热黄汤,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不喜欢的,起码也相互了解和尊重。

  所以我说,很多高校,以及专门负责文化输出的机构本身,自己都还不明白“多元”二字的真正含义,只能靠无尽的特殊优待和卑微的姿态,吸引外国留学生,钱像流水一样往外花,却连一个像样的外国人才都留不住,还不如闭门整改一下自己。

  4

  当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并不在乎高校们怎样给外国人上课,但关键是,别为了优待留学生,而委屈本国学生。

  有道是不患寡而患不均,国内的不均就算了,但是外国人来到中国,都还能高中国学生一等,凭什么?

  比如,现在出国留学的小伙伴已经越来越多了,但你们听说过,出国留学,可以不过语言关的么?

  雅思、托福曾令多少留学党心力交瘁,但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不但上课不必用中文,就连日常生活,都有学校安排的“学伴”鞍前马后。

  同样是山东大学,还曾经发生过1个不懂中文的留学生骨折住院,学校安排了25名学生陪护的魔幻新闻。

  别说“每人轮一天而已”这类的鬼话了,就换位思考一下,受伤的是中国留学生,地点是世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事有可能发生么?

  除了“卑微”、“谄媚”,我真的找不到任何可以形容的词汇。

  此外,高校们招留学生的标准,也是令人一言难尽,以致坊间出现了“十年寒窗不如一纸国籍”的说法。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留学生虽然多,但要不就是来自邻国,要不就是国家对口援助的众多第三世界国家。

  并不是种族歧视,但这些地方来的学生,受教育的水平,真的匹配得上高校的教育吗?

  中国大学生没有一个不是卷出来的,但来华的留学生,大概率在老家某个孔子学院读了两年周末班,就能读上很多中国学生求而不得的985、211了。

  土话有道“人离乡贱”,去到外国,无论是读书还是生活,比本地人更艰难很正常,但只有在中国,是留学生立马原地飞升的。

  最令人心里不平衡的就是,连留学生宿舍,都比本土学生的宿舍高大上一万倍。

  我至今清楚地记得,我读大学那会,去探望一名高中同学。对方所在的是一间211大学的老校区,那宿舍大概是40年前的了,筒子楼,8人间,宿舍里没有卫浴,就连书桌,都因为空间太少,只放了4张。就在这种我看了心里都嫌弃的宿舍里,我同学住了4年。

  但与此同时,同一间学校的留学生们,住的已经是独立或者二人间的宿舍,一切都是当时最新的配置,还比所有本土学生的宿舍都先一步有了空调。

  直到现在想起来,都依然觉得意难平,只觉得,凭什么?

  “艰苦奋斗”四个字,就只配在中国人身上,才叫“可贵品质”?

  2019年山东大学学伴事件爆出之后,有网友找到了学校官网上的财政预算表,其中“来华留学教育”的开支是5950万,“出国留学教育”的开支只有7万。

  钱的去向,最能体现真正想法,在学校眼中,孰轻孰重一目了然,我已经心累到不知怎么吐槽了。

  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山东大学也好,河北师大也好,都只是这种畸形现象的缩影,且不看现在各大高校已经绞尽脑汁“培养”了多少留学生,但这些留学生,又为中国带来了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中国对于外国人居留资格的审核比较严格,供外国人就业的机会也不多,所以留学生们毕业之后,大概率都是要回老家的。

  根据人民网2017年的一篇报道,2016年中国的来华留学生已经超过44万,但当年有合法的外国人就业证的外国人总数(不单单是留学生),也才23万多。

  留学生们无法在中国就业,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就是没有价值的,甚至会“请神容易送神难”,造成了外国人非法滞留等一系列隐患,最典型的就是广坎达。

  而享尽超国民待遇、回到老家的前留学生们,就会帮助宣传中国形象,令中国的软实力提高吗?

  想多了,人家记住的,只有“钱多人傻”和“中国女生真随便”。

  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个外国人撰写的“如果在中国成为人生赢家”的帖子,几年前在网上流传过,具体内容就不贴了,非常辣眼。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外国人在离开中国之际,教其他外国人,如何阳奉阴违地和“讨厌的”中国人打交道。

  比如,要假装非常喜欢中餐文化,和中国人一起吃垃圾中餐,喝垃圾白酒,上他们的老婆/女朋友/女儿,挣他们的钱,然后像绅士一样跑路。(原文)

  反正看完帖子,我的心是拔凉拔凉的,既有对这种洋垃圾的鄙视,也有对用“文化输出”和特殊待遇来吸引留学生的制度的悲哀。

  我知道不是所有留学生都是洋垃圾,但平心而论,像高校们现在这样毫无自尊地讨好外国人,真的值得吗?

  要是真的有学术实力和魅力,根本用不着讨好,人家也自然会蜂拥而至。享受特殊待遇的留学生,不过就像伏拉夫那些“我爱中国,速来打钱”的视频一样,是虚假文化自信的产物,让中国人在自我满足中买单而已。

  而且这里的“中国人”,仅限于高校领导,中国学生和民众们,可一点都不喜欢这种作派。

  所以,麻烦下次高校们用财政拨款来优待留学生的时候,先问问大家的意见。

  中国学生们卷了这么多年,还没得到应有的待遇,就要眼看着留学生们招摇过市,问苍天问大地,还要点脸不?(作者:毒哥&玉成)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