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救救瑞丽”作者:再发声因当地回应与事实不符

www.creaders.net | 2021-10-30 09:09:23  凤凰周刊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戴荣里说发文的目的是想说明为什么瑞丽需要援助,人财物还是有点匮乏。出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意在反映瑞丽抗疫实际情况。瑞丽方面则回应称,戴荣里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组织,并称文中内容用的是四五年前的一些资料,“(瑞丽)现在暂时还不需要(援助)”。

  戴荣里本来不打算发声了。

  他的文章《瑞丽需要国家的关爱》于10月28日发布后,由于痛惜瑞丽防疫承受的压力,呼吁各方关注当地情况,迅速引发极大关注。但当晚,瑞丽政府在媒体采访中称,文章信息陈旧,瑞丽无需外援。这促使他又连发两文回应,并称,“如以各种名义想阻止我发相应文章的,请免开尊口!!!”

  戴荣里告诉记者,自己最初发文是出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想客观反映当地实际情况,后续发声则是因当地回应与事实不符。

  “瑞丽不需要支援,不需要帮助, 人民不需要吗?说你文章的资料过期暂时不用(支援),你说是不是胡扯?”他问。

  在瑞丽挂职一年后,戴荣里至今仍与当地保持联系,视之为“精神上的故乡”,他一直关注瑞丽情况,也因而想为当地发声。近两日,当地正调整防疫措施,戴荣里将根据后续情况再考虑是否继续跟进。

“如果市长不作那种回应,我今天就不发言了”

  10月29日,记者在北京见到戴荣里,身处舆论风波,他的一个手机满屏都是微信红点,不断提醒有新信息进来,另一个手机持续有电话打来,戴荣里将它设为了静音。

  从发文那天起,政界、学术同仁、朋友、学生、媒体等不断通过这两部手机找到他,表达支持,表达担心,联系采访,还有的希望他删稿。

  戴荣里一开始没想到这篇文章会这么火。

  他现在的职务是中国中铁建工集团管理副总监,生活保持规律作息。他也是一名作家,有两个公众号,每天写3000字,“早晨一起床就写1500字,晚上下了班再写一篇。”

  《瑞丽需要国家的关爱》一文是在10月28日上午9点左右发出去,到中午12点,阅读量已破10万,这把他吓了一跳。

  “这是个什么情况,是不是有人恶意操作?”他再打开后台一看,留言满了。1000多条留言里,有不少瑞丽人在此发声。受公众号限制,他只能展示前100条留言,“(其余的)好多都看不到。”

  紧接着,电话铺天盖地打来,“很短的时间里接了200多个电话”。

  事后,还有当地公务员朋友发来信息,“我感觉只有您能拯救瑞丽,谢谢您哥哥,您为瑞丽做的太多了,此刻要是您在面前,我会忍不住大哭一场。”

  很多信息则问候他“多保重自己”,担心会出问题,戴荣里表示,“这一次我承担的压力也很大,说实话。”

  文章引发关注后,戴荣里本没打算发声的。

  但当晚,澎湃新闻发布的一段采访音频中,瑞丽方面回应称,戴荣里文章的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组织,并称文中内容用的是四五年前的一些资料,“(瑞丽)现在暂时还不需要(援助)”。

  这段表述,促成了后续的发声。

  “说实话,如果市长不作那种回应,我今天就不发言了。”戴荣里说,由于去年生病不宜情绪激动,他一般都自觉避开这些事情,但这次再发声,是因为对方回应 “起码与事实不符”。

  “瑞丽不需要支援,不需要帮助, 人民不需要吗?说你文章的资料过期暂时不用(支援),你说是不是胡扯?”他问。

  10月28日晚,瑞丽市长回应媒体称,戴荣里文章资料过期,瑞丽暂不需援助,这一回应促使戴荣里再度发声。

瑞丽是自己的“第二故乡”,不愿刻意渲染挂职经历

  采访中,戴荣里数次强调不要“刻意渲染挂职这事儿”。

  “我这篇文章的初衷是既给政府解难,又帮着百姓反映客观实际的情况,并没有其他任何的企图。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写作者而已,媒体把我炒作为前副市长,这个有点拔高了。”他说。

  发声之前,戴荣里和瑞丽已有数年牵绊。

  戴荣里是山东临沂人,早年在多地负责铁路工程,2009年在北京定居,后读了博士,“2017年毕业,2018年在那里(瑞丽)挂职一年,作为中组部(选派)的博士服务团,过去挂职锻炼,在那担任(市委)常委、副市长。”

  他在个人公号里多次发文记录自己与瑞丽的情谊。

  初到瑞丽时,戴荣里“用三个月时间用来熟悉瑞丽,在熟悉中学会工作”。他去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写过芒岗村的水,户瓦村的鸟,等噶村的茶,回环村的猴子,“以故乡人的心情爱着瑞丽”。

  现在回想瑞丽,他如数家珍,“北方人到南方,有强烈的反差,自然风光的优美是每天都可以经历感受享受的,瑞丽之美给人带来一种精神的欢悦。”

  比如花开四季、独木成林、孔雀舞,“可玩可吃可看的东西太多了”;还有历史文化、少数民族特色、佛教文化,“我去到(瑞丽)以后,头三个月就把那些历史书全读了”。瑞丽的百姓也 “保持了原生态的质朴感,他对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你也是发自内心的。”

  由于饮食差异,来自北方的戴荣里曾发文提及,自己一度不习惯当地饮食,事后有好几位当地读者为他送来馒头、大包子、蔬菜和水果。“限于纪律要求,我虽没有收取,但当地人民的恩情与善良,我永远记在心里,成为砥砺我前进的精神力量。”

  在瑞丽期间,戴荣里“以我的真诚,认真推进分管的每一项工作”,为瑞丽赢得“新呼吸小城”荣誉,宣扬当地农场和知青的历史。为解决当地出租车打表问题,他曾被部分不理解的工人咒骂。当看到自己分管的河道被十七局的机械疏通,“感觉到瑞丽人民又多了一份安全感和幸福”。

  对于这段经历,戴荣里称,“感谢组织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并称,“这次机会不仅是一次锻炼,更是一种修行;不仅是一次服务,而是终生的牵挂”。

  回到北京,戴荣里也多次发文挂念瑞丽的情况,记录了对瑞丽的美好印象和深厚情感,他称瑞丽“是我的第二故乡”,是精神上的故乡。

  他仍和当地保持着联系。

  “当地的老百姓对我是很好的,他们给我邮什么水果啊,我在这边给他们邮烤鸭,他们给我邮当地的书籍,我把我看了的书籍邮给他们,这种情况是很多的。”戴荣里描述,瑞丽朋友到北京后,他相当于“瑞丽驻京民间办事处”,“尽管花费了还挺高兴,因为他们都没有冲着别人去,为了你来了。”

发文出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意在反映瑞丽抗疫实际情况

  2020年初,国内疫情最严重时,戴荣里也曾记录自己每天都在关注瑞丽的疫情发展,“希望瑞丽不要掉队,也希望武汉坚强的挺立起来”。他提及疫情期间,瑞丽人民对缅甸人民十分友好,让他看到“瑞丽人民的自觉以及他们的大局意识”,并为之赞美和欢呼。

  “疫情终将过去,希望瑞丽江水倒映着美景,把瑞丽人的善良与自由,舒畅流淌在祖国,流淌在优美的边疆……”他那时写道。

  他至今仍想念瑞丽,等疫情结束,“想回去看的太多了”。

  也因而,今年疫情以来瑞丽的困境让他心情复杂:“当一个城市的优美状况和今天抗疫下人的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时候,假如你是生活在瑞丽的市民,你会做何感想?”

  在文章引发关注前,网上许多瑞丽人反映生活的情况,戴荣里其实早就知悉。当地朋友反映实际情况的“太多了,几乎每天都能收到”。

  “这两年,好多人守边,夜晚执勤还给你发(视频)过来看看,有类似‘我们太累了,你们北京多好’这种评论调侃的,也有别的,但是我都非常认真地看了。”戴荣里说,一些反映当地百姓具体生活的视频中,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他不会轻信并直接写到文章中,而是严加甄别之后才发出来的,“我为我的文章负责,也为我本人的声誉负责,我不会轻易说每一句话的,我写的就是老百姓的正常诉求。”

  他客观分析说:“包括瑞丽(方面)说的,生活安稳,秩序正常,这也是实际,但也存在一些老百姓因为经营无法持续下去,发生了生活的困难,也有这种情况。”

  “假如你开小饭店,家庭就靠(这)维持生存,没有顾客没有经营,你还要交租金,还有个小弟弟马上要上学,你怎么办?”他举例称,当一个城市发生了疫情,没有基本的复工复产,居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

  “我毕竟在那里挂职过,好多管理者都是我的同事,我如果说重了可能伤及他们的工作,但是不说,确实老百姓不能光在那里沉默着。”戴荣里坦言,此次发声是出于作家的社会责任感,因为“作家内心都有一股情怀,一种社会责任感,写文章要有灵魂,有道义”。

  “作为一个写作者,要有自己的道德良心,我感觉到这篇文章本身该说,我就说了。”对于外界给予他和文章的种种标签,他极力消解,认为没必要上升到道德责任感,“假如那里的老百姓就是我们的爹娘,你会无动于衷吗?或者你是一个平民百姓,你是不是也感同身受?”

  戴荣里认为,问题的症结与瑞丽地域的特殊性、疫情的特殊性、价值文化的特殊性,和当地防疫力量不够完善有关。他说,发文的目的是想说明为什么瑞丽需要援助,人财物还是有点匮乏,“比如说先进的科技人才、大数据的运用、心理疏导人员的介入和医生的支持。”

  他也澄清,百姓的声音,并不像一些人所说的那样,没有引起瑞丽政府的关注,“他们也在关注瑞丽民众的诉求,而且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两年来一些公务人员很辛苦的。”

  这两天,戴荣里一直关注瑞丽的进展,看到当地一连两天开会回应防疫和民生保障问题,并提出临时转移安置、有序推进复学等措施,他称,“(政府)回应了民众的诉求,做了很大的改进,对当地的老百姓有好处。”

  10月28日,瑞丽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称,前日瑞丽市已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近期舆论反应强烈的民生保障问题。

  有记者问他,此次发声是否会成为瑞丽防疫政策转向的一个节点,他觉得“完全有可能”,“我觉得这不仅是处理舆情事件的一大转变,借此机会更重要的是让瑞丽人民有一个改变。”

  戴荣里称,会根据后续情况再考虑是否继续跟进,“如果说瑞丽做得很好,我就没有必要(继续发声)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发生了社么?广东潮州、汕头一夜空城
2 国之将亡,必有妖盐
3 中国老百姓恐怕真的要准备“吃草”了
4 上海楼市,打响第一枪
5 主食吃多少关乎你的寿命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