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12月15日的“年内第二次降准”,刚刚释放了7500亿的增量资金(抵消MLF减量之后)。
现在,又有1.46万亿“生力军”提前杀到。
这1.46万亿是财政资金,属于2022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为了稳增长、保就业,这些额度被提前下达,将对2022年一季度经济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中国新一轮基建投资将升温。
财政部的官员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
1.46万亿资金,以及随后下达的2022年其他专项债资金,将重点用于:
1、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领域,重点支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带动效应强的重大项目;
2、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等9个方面,以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
3、重点投向对地方而言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群众期盼、早晚要干的实体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项目,以及纳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项目等。
就是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主要靠“三驾马车”,投资是最重要的。从下图可以看出,近期投资增速是不断下滑的。
或许有人会说,5.2%的增速还可以呀。
但你要知道,这5.2%里有疫情带来的“不可比因素”。如果看两年平均增速,则只有3.9%。在2013年前后,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维持在20%左右,足足是现在的5倍。
如果明年要把GDP增速维持在5.5%到6%的水平,投资增速应该至少在6%到7%,甚至再略高一些。
怎样提高投资增速?政府投资需要一马当先。政府投资的钱,主要靠地方债。
早在2018年12月,全国人大就做出了授权国务院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债限额的决定(下图):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地方债的利用效率。如果不提前下达额度,地方债的发行往往集中在二季度,发力则到了三、四季度。
提前下达,可以提前发挥作用。
而且2018年的这次授权,非常有远见地把期限拉长到了2022年12月31日。
当时我曾在专栏里分析过,这意味着中国的这一轮经济下行周期比较长。而疫情的爆发,占用了至少2年时间,所以上述授权未来需要延长至少2年,甚至将来会成为一个惯例。
消费同样比较低迷:
目前消费的增速,只有3.9%。如果两年平均,为4.4%,仍然显著低于明年经济增长需要达到的速度(5.5%到6%)。
消费低迷,短期看是因为楼市不景气。大家都不买房了,自然就不装修、不买家具、不买家电。如果房价继续大涨,大家热衷买房,也会降低未来的消费能力。这构成了一个很难解决的矛盾。
另外,疫情打击了很多行业,比如旅游、影视、餐饮、民航等。教培、游戏、房地产、互联网等多个行业今年又被“规范”,大家收入降低了,消费能力自然会下降。
最近高层官员重申,房地产是支柱行业,购房属于消费。这意味着,楼市需要适度回暖以带动消费。另外,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力度也有所上升。
至于出口,2021年成绩单非常靓丽。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前11月,中国出口1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25.8%;进口1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贸易顺差3.77万亿元,同比增加20.1%。
明年还能维持这样的增速吗?显然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进出口情况不错,是因为:中国疫情控制得好,国内生产基本正常。竞争国受到疫情打击,很多订单转移到了中国。如果明年全球疫情减缓,则出口增速可能放缓。
所以昨天(12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外贸问题,提出了诸如“把出口退税平均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进一步鼓励跨境电商”等措施。
也就是说:2022年投资、消费、出口“三家马车”都需要全面发力。
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需要更宽松,降准、降息、增加货币供应量,要把M2同比增速提高到10%以上,社融存量同比增速提高到13%以上才行。
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减税降费要继续,赤字率需要维持在高位,地方债和国债应该继续增量发行。
上图是中国三大部门的杠杆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经接近全球最高,提升空间不大。
居民杠杆率也接近了警戒线,未来有增长空间,但不能增长过快。
只有政府部门的杠杆率,还有明显增长空间。
截至2021年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96549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37549亿元,专项债务159000亿元;政府债券294802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747亿元。
根据官方数据,2020年末中国政府的杠杆率(负债率)为45.8%,,低于国际通行的60%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水平。地方政府债务率为93.6%,也略低于国际上通行标准——100%至120%之间。
上图是2020年第三季度主要经济体的政府杠杆率(BIS口径),中国略高于新兴市场国家,距离发达经济体还有相当距离。
日本的政府杠杆率,是全球最高的。这跟日本土地财政贡献率偏低,有密切关系。政府缺少了来钱的地方,就增加债务。
从长远看,中国如果继续压制楼市,土地财政贡献率走低的话,政府杠杆率全面反弹是大概率的。
我几年前就曾在专栏里讲过:房价持续几年不涨的代价是,政府杠杆率会显著上升,靠财政吃饭的人群可能需要降薪,或者薪酬增长乏力。
今年下半年以来,这个判断开始有所兑现。
“房地产+大基建”是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它对应的是“印钞票的时代”。
未来我们需要告别这个时代,开启“印股票的时代”。但金融比房地产复杂太多了,其核心是监管和信用。而建立高效的监管和市场的信用,需要漫长的时间。
中国经济想摆脱对“房地产+大基建”的依赖,也将是一个漫长、艰难的过程。
所以,这1.46万亿提前下达的地方专项债额度,是经济的及时雨。2022年,房地产和大基建仍然是经济的定海神针。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姜昆加拿大籍徒弟大山 终因冯巩一句话离开 |
2 | 中国首席经济学提质疑 习近平震怒 当即下令 |
3 | 中国突发“开门”重磅信号 |
4 | 开除190多个印度高管能救美国? |
5 | 中国各地纷纷告急 多国警告:与大流行如出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被送精神病院 |
2 | 2025,网曝荣氏家族全家移民加拿大 |
3 | 中国房地产突发重磅利空 |
4 | 风向变了?山东率先宣布 |
5 | 要变天!张又侠已掌控了警卫局 |
6 | 震撼,习近平昨天终于认账了 |
7 | 今年开天辟地的大新闻 透露惊人信号 |
8 | 姜昆加拿大籍徒弟大山 终因冯巩一句话离开 |
9 | 惊呆!姜萍归来,画风大变 |
10 | 新发展:张又侠已掌控北京局势?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