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北京冬奥会于2月4日正式开幕,令北京成为唯一一个举办冬夏两届奥运会的城市。在北京冬奥组委制作的冬奥短视频中,“双奥之城,城市之光”成为了宣传主旨。
这本该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后的又一大盛事,但在全球和中国多个城市爆发新一波新冠疫情和西方多国接连对北京冬奥祭出外交抵制的背景下,2022年的北京冬奥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相比,少了举国欢腾的氛围,面对重重挑战和不确定性,显得相对低调。
然而,冬奥之于北京,不仅是体育盛会,更是政治任务。北京仍将冬奥会的顺利举行看作为2022年开年大事。距赛事开锣不足一个月,官方连番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视察冬奥场馆。《人民日报》写道:“体育之于国家,是国家强盛的一个标识,是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象征”;习近平则表示:“从百年前的‘奥运三问’到今天的‘双奥之城’,这是百年变局的一个缩影。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
“双奥之城”、北京之光:耗费八年的冬奥筹备工作
对于北京冬奥组委会来说,冬奥会不仅是17+9天的赛时,而应追溯到2013年甚至更早为申办冬奥的8年筹备期。为承办本届赛事,北京将200公里外的张家口市也纳入赛区。三个赛区分别是北京赛区、延庆赛区以及张家口赛区。其中,冰上运动在北京举行,雪上运动则在张家口举行。
早在2015年,北京冬奥组委已定下冬奥会“好吃不贵”的目标,预算规模为15.6亿美元,其中政府补贴占6%,为9400万美元,剩下的由国际奥委会和赞助商等方面承担。截至发稿,官方未披露实际支出。据新华网早前报道,工程方面,北京市负责建设的是北京赛区和延庆赛区的冬奥工程,一共有57项。17项场馆工程中,新建场馆8项,包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冬运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水晶鞋”首钢滑雪大跳台、北京冬奥村、延庆赛区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延庆冬奥村、山地新闻中心。改造场馆7项,全部都是改造利用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场馆,包括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国家体育馆、五棵松体育馆、首都体育馆等。
除场馆工程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达到了31项,集中在交通、电力、水利、通信等领域。除了为贯通各赛区交通而建造的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外,为保证北京的电力供应,张家口建起了一条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
官方表示,这些基础设施不但能应付赛时需求,在赛后也将贡献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目标。
2022年伊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表新年致辞,对本届冬奥会的举办充满信心。巴赫说,北京将书写历史,成为第一座举办过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城市,也将从2008年奥运会遗产中获得充分受益。这届冬奥会将为全球冬季运动开启一个新时代,令3亿中国人熟悉冰雪运动。
多国,在历史上到底多有效
然而,巴赫对北京冬奥的支持却被一些舆论视为对中国人权状况的忽视:在巴赫发表上述新年贺词后的几天,人权观察德国分部表示,不尊重人权、只注重金钱利益的国际奥委会已经不合时宜,敦促巴赫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一职。
北京因近年来在新疆和香港问题上的人权纪录屡遭批评。早在2021年年中,海外已有关注新疆、西藏、香港、蒙古的活动人士组成联盟,游说西方政府全面抵制北京冬奥会。支持全面抵制的人士认为,参与冬奥等同于认同和合理化中国政府对新疆、香港、西藏等地人权状况的打压,并将北京2022冬奥称为“Genocide Games”,呼吁全球关注北京政权对新疆实施的“种族灭绝”政策。当时美国两党皆有成员响应,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支持美国政府在外交层面抵制北京冬奥。
直到上年年末,白宫正式宣布因人权问题“外交抵制”北京冬奥,美国政府官员将不会前往北京,但运动员仍会照常参赛。此后,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立陶宛、日本、丹麦和荷兰相继加入外交抵制行动。
但更多的国家却不愿意“选边站”。奥地利、新西兰、瑞典决定采取模糊立场,声明是因“疫情关系”不会派高级官员出席。同样因疫情原因而不参加冬奥的还包括朝鲜。反而是韩国表示不考虑外交抵制冬奥。法国总统马克龙则直接表示,外交抵制是形式化和徒劳的,“或者就完全抵制,或者就尝试透过有用的行动来改变现状”。
马克龙的发言有一定道理。 “外交抵制”到底有多大影响力,仍然存疑。
在奥运史上,政治与体育的关系及随之引发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止过。最著名的杯葛奥运行动发生在政治壁垒分明的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因反对苏联出兵攻打阿富汗而抵制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最终有包括加拿大、西德、日本以及中国等60多个国家与地区缺席莫斯科奥运会。四年后苏联采取反制措施,发动东欧10多个国家抵制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但最终这次奥运会仍有140个国家与地区参与。
小范围的抵制行动也时有发生,不少是从民间或运动员本身开始。1936年柏林奥运就遭多国犹太裔运动员抵制参与,抗议德国纳粹政府的种族歧视措施。但国家层面的抵制并不成功,全球仍有49个国家与地区派队伍参赛。当时,美国奥委会参赛的决定还遭到了持相反意见的美国政府的批评。而在1976年蒙得利尔奥运上,几十个非洲国家抵制奥运,以抗议新西兰国家橄榄球队与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比赛。
民间会有政治表态吗?
即便本届冬奥会面对的阻力“雷声大、雨点小”,外交抵制也未得到多数国家的响应,与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对奥运会发起的全面杯葛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已足够引起北京的反应。
美国在宣布外交抵制的决定后,中国外交部立即回应指,抵制冬奥委会的国家“必将对其错误行径付出代价”。中国官方媒体和北京冬奥组委会多次申明,国际贵宾出席冬奥会由各国奥委会负责邀请,中方不负责邀请。因此所谓抵制,完全是西方政客的“自我炒作和哗众取宠”。彼时还未退休的《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也称,西方政客不来也罢:“按照中国的标准,美国政府官员大多是新冠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而且挑三拣四、自命不凡。你们是北京居民最不想见到的人。”
相比2008年北京奥运时,西方政府和民间虽对中国人权状况偶有批评,但仍采取冷处理态度,这一次的声援阵势无疑壮大许多,特别是在彭帅事件发生以后,引发一连串涟漪效应。#whereispengshuai登上社媒平台热门话题,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暂停了所有在中国举办的赛事,也激起了民间特别是运动员对彭帅下落和安危的关注。包括“世界一哥”德约科维奇在内的网球选手纷纷发声支持WTA的决定。体坛火力最猛的要数波士顿凯尔特人(Boston Celtics)篮球队的球员坎特(Enes Kanter)。他自去年起直线抨击中国政权,并表达对西藏、香港、新疆独立运动的支持。如同曾声援维吾尔人的阿森纳球员厄齐尔(Mesut Ozil)一样,坎特的名字成为中国网络敏感词,凯尔特人的比赛直播也被取消。但失去商业利益并未让他噤声。
另一边厢,国际奥委会采取的“静默外交”则遭受清一色负评。尽管国际奥委会一再强调组织完全中立和超越政治的立场,但这一辩解却令外界一些舆论联想到中国外交部不断强调的“反对任何形式的体育政治化”的论调。要求体育与政治全然切割是不切实际的期许,对随之产生的“道德真空”视而不见,又是虚伪。人权组织“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连番炮轰国际奥委会在彭帅事件中为中方背书,并无视中国人权问题,进行“体育洗白”(sportswashing) 。
虽然在防火墙以内,北京仍对舆论有着绝对掌控,足以将外交抵制和人权争议解释为西方政客的“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但官方可能会担忧,政治表态是否会在北京冬奥赛场上演。
国际奥委会章程第50条虽禁止奥运选手在领奖台、官方仪式或者赛场上进行任何形式的政治抗议、示威或者宣传。但一直有运动员挑战规则。奥运史上最著名的政治示威事件就是由两名非洲裔美国运动员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田径200米的领奖台上完成的;更何况运动员在媒体区的言论自由仍受保障。要控制海外运动员的言行,谈何容易。
北京奥组委对外联络部副部长杨舒1月19日表示,运动员的言行若违背奥运精神,特别是违反中国法律规定,或将受到惩处,包括取消运动员的注册;似乎是在警告各国运动员“免开尊口”。
新冠疫情危急北京,冬奥再添变数
不过,对北京和冬奥组委会来说,更迫切的挑战来自新一波的新冠疫情。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去年12月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已表示高度关注变异株奥密克戎(Omicron)相关情况,把疫情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为此,冬奥组委专门制订了严密的闭环管理方案。
根据第二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防疫手册》,“闭环管理”是一种特殊管理方法,旨在将涉奥人员与当地居民分开,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所有人员在华期间全程实行闭环管理,也就是说,2,000多名海外运动员和随队官员以及25,000名利益相关方从入境到离境将全程身处全流程、全封闭、点对点的闭环管理之中。所有海外参与者必须完成疫苗接种,否则将被隔离21天。而且闭环管理中的运动员每天都需要做核酸检测,时时都必须戴口罩。主办方会在闭环系统中提供场馆之间的专用交通工具,甚至包括闭环管理的高速轻轨车辆。这些车辆与普通民众搭乘的车辆并列运行,但是互不直接接触。
去年东京奥运期间正值全球德尔塔(Delta)疫情升温,日本政府实施了严格的防疫“泡泡”政策,虽然赛场内少了现场观众,但记者和志愿者还是可以随意进出,并未如北京目前实行的闭环管理般严格。
就在冬奥会进入最后倒数之际,中国抗疫防线不幸失守。西安自去年12月23日因德尔塔病毒爆发开始封城。官方1月5日宣布“社会面基本清零”,将逐步解封,但部分疫情严重地区仍实施封闭管理。疫情更进一步向河南、天津、深圳、上海、广东等地蔓延。
为确保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各地政府实行了严厉的封控政策。在距离北京只需半小时高铁车程的天津,地铁关闭、航班取消。北京疾控中心1月9日已对天津下达了“非必要不来京”的指令。河南、深圳、上海也采取不同程度的封控政策。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13日再下指令,要求各级各部门在进入北京冬奥时刻坚持“一触即发”,出现病例的所在市落实停航、停售、暂停进返京。
1月15日,距离冬奥召开不足20日,北京宣告破防。在报告新增1宗奥密克戎个案后,北京经过多轮核酸排查,截至21日又发现至少22例本土病例。短短一个月内,国内至少6省10地发现640多起确症病例,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无一幸免。
“不计代价”终有价,冬奥“盛世”难再现
自2019年末新冠病毒爆发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都坚持采取严格的封控措施,以“清零”为目标,成功地将确诊人数长期保持极低水平。尽管这种极端的抗疫措施对经济和民生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害,但从中央到地方,无人敢偏离这一“零容忍”路线; “与病毒共存”则被官方批为“躺平”抗疫。过去两年,一旦有西方国家疫情升温,国内舆论总会浮现讥笑声,讽曰“连抄作业也不会”。
面对传染性极强但重症率不高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西方许多国家已经放弃封堵策略,不再追求零感染率,并期望新冠病毒可以在未来逐步轻症化和流感化。此时,仍在坚持“清零”政策的中国骑虎难下。长久以来的封控措施和低感染率也意味着中国民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水平较低,加上中国国产新冠疫苗的防护力有限,西安称全城18岁以上人群的疫苗接种率已超95%,天津18岁以上人群首剂接种完成率亦达到96.8%,但仍未躲过这一波疫情的重击。
被严重政治化和运动化的医疗卫生措施,让官方在这场病毒与人类的战争中进退失据。哪怕北京当局再如何严防死守,又怎么能保证疫情不会在冬奥赛事期间爆发?闭环不是“真空”,在人流密集的奥运会场馆,一旦发生疫情将很难控制,病毒不但会在运动员之间传播,更有可能蔓延至外围社区。
参照中国政府这三年来的防疫逻辑,冬奥期间的“清零”政策只会越来越“不计代价”。西安、深圳及天津在封城期间因政策严苛且缺乏人性,民怨沸腾;而为保冬奥,全京城早已进入“战时状态”,北京及周边地区居民生活大幅受限:北京政府1月22日起要求购买退热、止咳、抗感染和治疗咽干咽痛这四种药物的市民,必须在72小时内进行核酸检测。
而这场不计任何代价的战争,始终还是有价的。严苛的防疫措施必将影响冬奥会的收支。据法新社报道,北京原本预计冬奥会门票销售可以带来1.18亿美元的收入。但疫情暴发后,继宣布不向海外观众售票后,组委会再收紧观赛政策,将公开销售门票转为定向组织观众现场观赛。门票收入减少的同时,防疫支出却大幅增加,上文提到的冬奥会“好吃不贵”的目标恐怕是要落空。
以冬奥会作为窗口,进一步宣传“中国道路”的期望,也怕是要落空。信息管控和数据安全问题最近成为冬奥焦点。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早前披露,冬奥专用应用程序“冬奥通”(My 2022)存在安全漏洞,或会泄露用户数据。“冬奥通”更内置了一份敏感字眼清单,内含2400多个关键词及短语,包括六四、天安门、习近平、新疆、达赖喇嘛等。应用程序亦有允许人们标示其他政治敏感词的功能。虽然国际奥委会及北京冬奥组委均开腔澄清指控,但在此疑云下,包括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在内的多国已建议运动员将个人手机留在家中,以保护个人资料安全。美国奥林匹克和残奥委员会(USOPC)更直言,要“假设每一条短讯、电邮、网上查阅及使用应用程式都会遭到检查及破坏”。
无论如何,2008年奥运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的那一幕,被不少民族主义者喻为“万邦来朝”“民族复兴”的“动人”景象,已不可能再次于2022年上演。而中南海除了对外声言报复“外交抵制”、对内低调处理人权争议,以及进一步“不计任何代价”死守“清零”外,目前并未展现更新的对策。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传出重磅消息 马斯克再次语出惊人 |
2 | 在被川普拒绝入阁后,蓬佩奥首度发文回应 |
3 | 马斯克与伊万卡绯闻升级?法庭传唤揭开内幕 |
4 | 分手6年后 37岁刘亦菲深夜高调宣布喜讯 |
5 | 警告:千万别用Google搜寻这6个字…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