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多迹象显示 中国解封短期恐无望

www.creaders.net | 2022-02-17 11:51:43  VOA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全球的新冠疫情已延烧逾两年,随着最新的奥密克戎(Omicron)病毒有轻症化和流感化的趋势,欧美各国纷纷转向“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思维,逐步规划放宽防疫限制,甚至完全解封。相较之下,人口高达14亿的中国则仍死守其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对此,部分学者认为,中国除了对国产疫苗与医疗量能缺乏信心外,人口老龄化和今年一连串的政治议程,都让中共必须严守死防,短期内要解封可能无望。

相较于欧美国家的单日确诊数仍在上万人,甚至数十万人之多,中国在动辄封城和隔离的防疫模式下,两年来的确诊总数只有10万人出头,单日的确诊人数也不过2-3位数,但却丝毫没有要松绑的迹象。以江苏苏州为例, 2月14日一传出有8人确诊,当地官员快速采取行动,两天内划定7处中风险区,不准人员进出,还关闭部分地铁站和高速公路入口,以及暂停省市客运班车,犹如“软封城”。

苏州8人确诊 “最牛地级市”高规防疫

根据微博流传的视频,就连在商场购物的顾客也因发现有人确诊,而必须就地在餐厅或卖场里打地铺过夜,不准离开。

苏州在去年中国GDP十强城市中位列第六,经济总量近2.3万亿人民币,8.7%的经济成长增速更领先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被誉为“最牛地级市”。此次疫情爆发的重灾区就在半导体重镇“苏州工业区”,有多家芯片代工及封测厂因员工疑似染疫被迫暂停部分产线,业界忧心若是疫情加剧,恐将让已经供不应求的全球芯片供应链更雪上加霜。

单日确诊逾4千人 香港仿效“动态清零”

香港是另一座备受瞩目的染疫城市,自遭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变异株夹击以来,香港的新增确诊数每两三天就翻一倍,至2月16日已单日新增超过4千例。面对此困境,香港特首林郑月娥说,将在中央协助下采取跟内地一样的防疫总方针“动态清零”。

中国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友曾解释,所谓“动态清零”并非追求“零确诊”,而是一旦出现本土病例,就要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快速采取社会干预措施以扑灭疫情。疫情初期,曾有港人提出“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思维,但遭人民日报发文痛斥为“躺平策略”,并语出警告,香港一旦选择错误,疫情必然全然失控。

中国防疫不松手 学者:对国产疫苗没信心

中国对新冠病毒严防死守,也不打算放宽边境管制,入境者仍须集中隔离14天,再加上7天的居家隔离,这和欧美各国已先后取消口罩及疫苗规定,甚至逐步开放边境管制,形成极端的对比。对此,位于香港的呼吸系统专科医生梁子超认为,因为染役人口多,欧美国家今年夏天就可望达到群体免疫,但这是以庞大的生命和经济代价所换来的。反观中国跟香港,因为两年来成功防疫,以致民众缺乏抗体,一旦贸然解封,后果恐怕比欧美更加严峻。

梁子超告诉美国之音:“尤其是(中国)内地一路都做到比较好的控制,人口不曾暴露在严重的变种病毒影响,如果病毒入侵,加上人口也相对开始老化,在这情况下,我们真的要完全重新开关的话,还是希望有新的疫苗,能将群体免疫的缺口补上。”

位于台北的台大儿童医院院长黄立民进一步分析,在无法预期变种病毒的杀伤力下,各国“与病毒共存”的前提就是人民要接种保护力高且可防重症的疫苗,以及备足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因中国人口庞大,药物储备显然一时难以到位。中国官方近期已批准辉瑞公司生产的口服药物,但尚未确定何时可释出供民众使用。至于中国卫生部门已核准的科兴及国药等多款国产灭活疫苗,实验数据显示,其保护力远低于外国制疫苗,如辉瑞的复必泰(BNT)疫苗和美国的莫德纳(Moderna)疫苗。

黄立民告诉美国之音:“大陆的疫苗防止感染的能力比较差啦,一般我们认为,大陆(灭活)疫苗它的有效性大约50%到60%,那mRNA疫苗是90%,所以这当中有点落差。”

中国14亿人口 大规模感染恐致医疗崩溃

分析人士说,中国要解封,群体免疫是首要条件,其次是中国整体的医疗量能。位于美国加州的斯坦福大学儿科与健康政策学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在回覆美国之音的电邮中指出,中国有14亿的人口,就算只是少部分人感染住院,也将对早已紧绷的公共卫生体系造成极大的压力。

香港的荷兰国际集团(ING)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彭蔼娆也同意这样的看法,她分析,尽管各省市医疗量能的多寡尚无具体数据,但中国的医院体系本来就非为应对新冠疫情而设计,在各地零星爆发疫情时,尚可相互支援,但若因开放边境导致大规模的社区传播,只要病人一多、时间一拉长,医疗资源势必遭到排挤甚至造成崩溃。

彭蔼娆告诉美国之音:“中国人口很多,14亿人口,但是其实它公共卫生的负荷能力就是有限的,我相信每一个国家都一样,尤其是中国这样大的人口,如果不是动态清零,比如说跟美国或者是一些欧洲的城市仿效的话,很快地医疗系统就会崩(溃)了。”

此外,中国人口面临严重 的老龄化困境,官方已终结了施行30多年的一胎化政策,试图通过开放三胎来调整人口结构,此时自然不能爆发任何新冠疫情来危害新生儿的健康。

彭蔼娆说:“婴儿啊、幼童啊其实他们的成长都比较好一点,但是他们不能接受(种)疫苗,三孩政策现在还在推动的时候,如果我们有一个(疫情)危机在婴儿幼童这块的话, 跟人口政策是相违背。”

中共20大前 防疫政策难松手

另一个让中国政府不敢解封的原因,恐怕是今年所排定的诸多国际和政治议程,包括二月的北京冬奥会,以及三月的年度政坛大秀“全国两会”,接下来9月份亚运会要在杭州举行,而攸关习近平续任并引起全球瞩目的“中共二十大”也将在秋天登场。为了不让这一连串的政治任务受到疫情搅局,多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学者皆认为,至少在中共二十大前,中国松绑边境管制与国内动态清零的可能性不大。

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清零政策也是要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但彭蔼娆认为,北京现在的动态清零措施已经远比2020年采取的封控防疫更为细腻,从小区到城市,尽管个别规模看来惊人,但放到全中国14亿人口的范围来看,影响就相对有限,总量规模差异是中国能够采取动态清零,其他国家却做不到的原因。

此外,由于防疫有成,中国反而收到许多从越南等国回流的制造业订单。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21年的进出口总值冲上历史高点,达6.05万亿美元,因此官方认定,清零政策非但无损经济,反而有利。

但中国的清零政策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彭蔼娆表示,她的研究团队几乎每天都在评估,判断过的时间点从2021年初、夏天到圣诞节前都有,可惜变种病毒一再打击经济学家们的信心。

病毒不断变种 学者:清零政策难持续

台大儿童医院的黄立民直言,两年过去了,各国都出现了防疫疲倦的现象,因此,继续围堵新冠病毒,终究不是办法。

黄立民告诉美国之音:“这个(围堵)要持续下去是不容易的,因为病毒的传染力太强了。总有一个时间点,你必须要妥协、要去承认说,你防不住这只病毒,然后开始去过比较正常的生活......总是会到一个时间点以后,你就发现你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会对社会跟经济造成很大的冲击,你就会考虑改变政策了。”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中国因隐瞒发源地湖北武汉的疫情而饱受各国责难,但短短几个月后,中共就因铁腕防疫有成,与欧美各国深陷疫情泥淖、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惨状形成极大对比,反而成为其凸显制度优越性及执政合法性的佐证。

促中国重启国门 国际压力或成推手

随着欧美各国纷纷解封,位于台北的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王信贤认为,若中国还坚持把自己封在防疫泡泡里,未来的处境就会变得尴尬。

王信贤告诉美国之音:“如果大部分国家都在今年开放,中国还封锁,它就不能凸显它的制度优越性。我觉得,对它来讲就会有压力,不过如果说各国都希望中国开放,在条件都配合下,或许它也会开放,它要营造出一个,就是说它被全世界需要(的情境)。”

中国的这一场防疫大战,牵动到的不仅有其境内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还有敏感的国际地缘政治。王信贤认为,随着中共完成今年内的各项政治任务,并提高保护力较强的新型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供给后,中国或许将分地区、分阶段逐步重开国门。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