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上海感染突破3万人:若开放,比“清零”还糟?

www.creaders.net | 2022-03-31 20:45:49  北美留学生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墙内自媒体“北美留学生日报”文章:

究竟是动态清零的代价大

还是冒然开放共存代价大?

3月30日,中国内地日增本土感染者超过8500例。

这是三月以来,中国内地日增本土确诊最多的一天,管控行动还在升级。

这段时间的居家隔离、非必要不出门等措施,让大家又一次见识了疫情的严重性,也体会了防疫的严肃性。

今年,“新冠”这个话题普遍在国际上淡了下去,好像没人关心了。

世界各国陆续躺平,彻底决定与新冠共存。

欧美不再戴口罩,不再汇报疫情数据,更强的病毒变体来了也不再关注。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讲话,“考虑所有因素后,我们已准备好迈向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决定性一步。”

图片


面对这种国际趋势,国内也有人问,咱们国家是不是也应该改变脑筋,放弃清零,开放共存。

这样做,起码可以稳住经济发展,就像美国那样。

但是,如果真的迈开一大步,开放共存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呢?

其实全球不是无例可循。

首先从健康角度来看,如果开放,有多少中国人会感染?

疫苗接种率占世界前列的以色列,完全开放以后,每日“每百万人感染人数”最高时竟然飙到了1000以上。

英国的高峰也只有600以上,美国500多。

这就意味着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如果放开,每天会感染140万人,更别说我们有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而且老年接种率较低;

截至3月中旬,70至79岁年龄段群体的82%、80岁以上群体的约51%还没有接种。

一旦反扑,收割速度是海啸般的,中国承受不起。

再和美国对比看。迄今中国只有不到5000人死于新冠肺炎,且主要集中在病毒最初传播阶段。

相比之下,美国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数超过90万,而美国人口还不到中国的1/4。

从中国的医学现状来看,人均医疗资源不足,省市、城乡间医疗资源不均衡。

对于评估新冠死亡率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ICU病床数——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家躺着就痊愈。

拿疫情期间ICU病床数据来比,美国每10万人有34.7张,中国每10万人仅3.6张。

欧美发达国家的人均医生数量也高于中国,都病床不足、氧气不足、救护车不足,911被打爆,出现了严重的医疗挤兑。

如果我们放开了,大量医疗资源被抽走,新冠病人和其他病人都无法被救治,结果就是大量本来可以救活的病例无法救活。

也许就会像印度那样,跑遍全国,一氧气难求,坐树底下吸氧了。

且不谈新冠带来的数百种后遗症,人类对后遗症的治疗认知尚浅。这又会让多少家庭四处寻医,承担精神和经济上的压力。

这种资源的不足、不均衡,会超越个体医疗或者经济问题,还会导致社会问题。

有人说,开放共存以后,起码公司能运行,商店都开门,市场正常运转啊。

但这种昙花一现的复苏,在人口密度如此之大的中国持续不了多久,就会有大量员工因新冠无法上班而请假,孩子病了没法上学,导致企业停工停产,学校也没法正常运行。

结果和居家隔离没两样,唯一的不同是人都病了。

美国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已经不再防新冠,但今年年初,航空公司却取消了上万个航班,因为3000多名员工得了新冠,在家休息。

过节那段时间,消防员、警察病了,无人出警;清洁也病了,纽约街头垃圾堆成了山……

美国公司倒是想正常运营,但招不到人。

数百万人辞职,不敢也不想去上班了。

“大辞职”时代(Great Resignation)成了美国近期劳动力市场的一个热词。

这就引出一个更深的问题:虽然你政策是放开了,但人心是否能放开?

人们的顾虑是否被消除了?是否有信心加入正常的生活呢?

别忘了:新冠虽然只是感冒,但却可以反复感染,耽误生活。

还记得那个美国女大学生吗?她已经感染了三次新冠了,差点魔怔,拿着确诊报告哈哈大笑,称自己为“世界上最幸运的女人”。

有人问:中国能不能像欧美一样,拉平战线,平时不用怎么管,等到大爆发时再一鼓作气地封几天?

如果掉入封锁-放开-再封锁-再放开的循环里,封锁时间无形间拉长了许多,人们更没有办法恢复正常生活。

以中国人口规模,如果想漫不经心地“自然痊愈”,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到时候,那就不只是抱怨两个星期的封锁了。

几个血淋淋的教训,还没过去多久。

香港基层人口居住密集,却放弃了全员核酸检测,导致疫情大爆发,仍然看不到尽头。

第五波疫情死亡率高,至今累计超过107万人确诊,7000多人死亡。

这个经贸活跃、人员流动频繁的城市,跨境司机流失过半,使芯片运输成为问题。

越南的胡志明,一个高速运转的城市;

去年夏天封城一段时间后,抛弃了零感染的想法,选择和病毒共存。

此后,确诊人数一路走高,单日新增1.5万,死亡逾百。

但是,越南政府的防控措施不但没有加强,反而不断放松,进一步解除出行和隔离限制。

跟着越南走的,还有亚太地区的马来西亚、泰国、印尼等。

结果由于疫情的大爆发,制造业纷纷从东南亚回流到中国,多个品牌将生产线从越南搬到中国。

欧美品牌的规模生产,离不开大量优质的廉价劳动力;

越南为了急求复工,把自己“助力”推向疫情的深渊,因小失大。

胡志明市刚刚工作的年轻人群体苦不堪言!

到头来还是躲不过失业,又迎头赶上全球通货膨胀,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韩国更惨。

在选择躺平后,被一波疫情裹挟,3月份的死亡病例激增至6800多人,是2月份的五倍之多,民众惊呼“棺材板都不够用了”。

京畿道高阳市火葬场外的道路上满是灵车。

棺材木供不应求,韩国还从中国购买了大量原料——梧桐木。

在不具备条件的时候,盲目乐观放开的后果就是更加惨烈的紧缩,“躺平式”终酿苦果。

很多西方媒体发文说,清零政策对经济是个很大的打击,批评中国不计成本地防疫。

美国《华尔街日报》今年2月发文称,“中国新冠动态清零策略带来供应链风险,全球经济面临威胁”。

对此,今年1月份,外交部回应,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更是取得了8.1%的经济高增速,中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首次突破1万亿元,并对外提供新冠疫苗超过21亿剂。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7.9%。

中国GDP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继续引领全球复苏。

目前中国的做法,恰好是追求最低的社会成本,符合中国国情与科学规律。

正如上文所说,这种“生命至上”的理念,是各行各业保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

从这个结果来看,清零和共存并不是对立面、矛盾体。

有人问,现在中国的疫情远不及当初武汉疫情爆发来的严重,而且95%以上都是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什么还要采取清零手段?

这个问题不攻自破:武汉疫情,中国已经调动了空前的资源,好容易才控制住;这正说明了不控制、任其发展会变成什么样,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来灭火。

没人希望它再次发生。

诚然,疫情已经困扰我们3年多了,我们一直在坚持,从恐慌到坚强,从乐观到麻木再到提神……

抗击疫情是疲惫的,生活受到冲击,大家的抱怨也与日俱增,这点可以理解。但也要想到,一旦放开,前面的混乱更加绝望,而且没有回头路。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