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即使最坏的情况发生,我还存了很多面粉,可以蒸馒头,就着腐乳吃。”北京的张小姐说。
上海在严格的封锁下,很多居民忍饥挨饿、甚至开始以物易物的消息,在国内微博上传播开来。尽管网管不断的删帖,但如何囤积食品已成为大陆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北京、广州等多地民众动手储存粮食。
《南华早报》报道,在北京当秘书的张小姐(Helena Zhang)在过去一周购买了近20公斤西红柿、土豆、扁豆和芒果,并计划增购大米、面粉和其它必需品。
她想起小时候家人在地窖储存大白菜,这个方法启发了她,“在北京的气温下,土豆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胡萝卜也可以。”张小姐说,北京一些住宅小区通宵关闭,居民完全依赖社区工作人员购物,“还是靠自己比较好。”她说。
大陆社媒上热议如何求生 囤什么货
上海的2600万居民已被封锁一周或更长时间,根据法广的采访,居住在浦东新区陆家嘴富人区的季先生说,“我有两个朋友,都是资产中上层的人,一个吃米饭舔腐乳已经舔了一周,一个则在吃发霉长芽的土豆。疫情之后,他们还会继续留在这里吗?”
《南华早报》报道,过去一周,各地网民发出多份“幸存指南”。其中一个名为“丁香医生”的医疗网站发布了一份被突然隔离时需要哪些物品的清单,以及如何长期储存食物,引来很多关注。
周日,微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如果突然收到隔离通知,我应该准备什么东西?” 吸引了超过4100万次观看和14,000条评论。
在一个极端的例子中,一位博主甚至发起了一个生存课程,以299元(47 美元)的价格出售有关如何在灾难中求生的课程。
北京、广州等地居民囤积粮食
上海本周日报告了1,006例本地确诊病例和23,937例无症状感染者(因中共一贯瞒疫,实际数字或更高),目前的封锁无限期延长,网民“徐小粥v2”说,“我昨天给北京的姑妈打电话,叫她一定要囤粮备药,她说一定会听我的,姑妈说她每天晚上看上海的新闻,对情况非常清楚,读书人对情势的判断就是不一样。”
网民“杜欢喜”说,“北京人民已经开始恐慌式囤粮,今天拿着手机焦虑地买了一天,一边买一边困惑,这到底是在干什么?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它永无止境? ”
“@山猪嚼细糠”说,“北京的朋友也开始出门囤物资了,我上周就开始陆陆续续往家搬,个人建议是少买点自己爱吃的,很容易没等到派上用场那一天就被自己造完了。”
“铁桃禾”说,“上海同事常在群里分享抢粮抢菜实况。今天突然发现北京同事也开始囤粮了,甚至有个同事专门买了个冰柜。”
“辛抱1874”说,“我周末要考虑囤粮了,害怕北京也沦陷。买点菜种子。我还可以在院子里种起来。开始耕作。”
在中国南方,囤粮文化较少,但也发生了恐慌性抢购的报道。广州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方微博虽然发文《不必囤粮!广州“米袋子”供应充裕》。但广东省省会广州市的一位女士说,她周日早上去一家超市时,很多商品已经卖光了。
当地网友“@开水族馆的生物男”说,“一旦有点风吹草动,劝大众别囤菜真的没用……前有西安后有吉林上海,大伙都已经不信了……”
“月惊山”说,“看到广州的呼吁,物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本来都放心了,结果看到上海之前也是这样呼吁的,对广州的呼吁也开始将信将疑。这群崽种,一点也没有考虑到还有政府公信力这个东西吧。”
“广州市行程卡带星号了”说,“一家四口的口粮有了!还囤了果蔬速冻食品,虽然说在大广州不担心吃饭问题,但是囤粮还是比较有安全感!安全感!”
|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1 | 北京高层疯传:习近平又添新绰号! |
| 2 | 北京不敢提:习近平遭她羞辱,引雷霆之怒 |
| 3 | 北京突然跨出很危险的一步 |
| 4 | “日本梦”突然破灭,中国人震惊 |
| 5 | 瘫痪27年,44岁桑兰近况曝光 |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 1 | 西安官场大塌方,一夜上百官员 | 雷歌747 |
| 2 | 狗屁 | 丁小明 |
| 3 | 红色后代无耻到了极点 | 周汉卿 |
| 4 | 中央下死命令逼李井泉必须往外 | 高伐林 |
| 5 | 中共“红旗”倒了! | 山蛟龙 |
| 6 | 悼老哥 忆几位浙江大学老姐 | 体育老师 |
| 7 | 中亚全线倒向美国,中共的一带 | 山蛟龙 |
| 8 | 一件小事——见证纽约华人餐馆 | 溪边树下 |
| 9 | 回国札记-2:语言的“魅力” | 爪四哥 |
| 10 | 从宋江架空晁盖看张又侠架空习 | 陈家梁子 |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