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孔乙己曰过:来回的“回”字有四种写法。
那封有多少种叫法?
我来列举下吧:“居家静止、原地静止、原岗位静止、全域静默、静态管理、停止一切非必要流动、临时社会面清零、围合管理……”
总有些人的造词能力,超乎他们语文老师的想象。
都知道,在咱们这,许多人很善于造词。
比如互联网行业。外企那让人听得one愣one愣的“中英文夹杂”式表达,已经满足不了互联网行业的装逼需求了。
有人说得很犀利:互联网一半的创新能力,都用在了造新词上。
赋能、迭代、链路、颗粒度、引爆点、强化认知、击穿心智、生态化反……来,细细感受一下:
对很多互联网人来说,眼下,要是不拉通、对齐、解耦、复盘一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写周报了。
广告语说:这个时代正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结果这群善于融会贯通、把造词用得特别娴熟的人,成了一个个“卷王”。
现在看,在防疫领域,
某些人的造词能力不逊于这些“卷王”。
你刚学会“密接”这词,duang~,
冒出了个“时空重合者”。
你刚解锁这个颇具赛博意味的“时空重合者”,duang~,又出来了个“时空伴随者”。
这时候,你是否已经“波士顿矩阵懵逼”?
只能说,眼下防疫概念普及上的主要矛盾,就是不断冒出的新词和人们滞后的理解能力之间的矛盾。
造新词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正如那些互联网黑话那样,看似是创新,实则是对汉语的污染。
明明说人话就能让人听得懂,为什么要生造那些“把简单事情复杂化”的词语呢?
拿封来说,封就是封,
整这些个新词,有这必要么?
你说“原地静止”,
那在家里一日游算不算“静止”?
你说停止“非必要流动”,那什么是必要的?
这类新词,让人想起了奥威尔在那本知名小说中说的“新话工作者”。
在他看来,“新话使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语言的典雅和清晰,而是把语言的混乱化作了系统控制的核心工具”。
想想“恶意返乡”……
某种程度上,这些“善意造词”造出的防疫新名词,跟“恶意返乡”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留学生刷爆信用卡后逃回国 如今回旋镖来了 |
2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3 | 冷清得令人震惊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4 | 董军突然消失 美情报证实重磅“谣言” |
5 | 美情报部门证实:何卫东被罢免 曝习新一轮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2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3 | 留学生刷爆信用卡后逃回国 如今回旋镖来了 |
4 | 逼习退位 这三人接掌“党政军” |
5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6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7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8 | 中共军方传出新消息 |
9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10 | 冷清得令人震惊 挡不住的大萧条来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