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
在奥密克戎BA.5致各地高风险区突然增加、核酸检测持续如火如荼之际,有两条新闻突兀地闯入了人们的视线。
给人扑朔迷离之感。
其一是,7月11日,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接受央视《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的连线采访时说,奥密克戎BA5并不攻击肺部。
它的致病能力,就是刚才说到的引起疾病的危害程度的话,它是明显的降低了。也就是说,过去认为新冠病毒主要是引起肺的损害。那么目前来讲,奥密克戎变异株病毒仅仅是在咽喉部啊、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类似于感冒这样的症状,不会引起肺炎这样一种严重的症状。
以上来自央视报道。
央视的权威性不需要怀疑。
二
其二,7月12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这是因为,最新研究结果显示, 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
这也间接证明,过去一些地方热衷于推行的各种反复消杀是不科学的,尤其是引起天怒人怨的入户消杀是荒谬的。
来自国家卫健委的声音,没理由怀疑。只是,这样的研究成果如果早点出来就更好了。
那么,我现在的疑惑是,既然这样,我们还有必要对这种病毒如此如临大敌吗?
目前来看,各地的防疫做法并无变化。
仍然推行各种硬隔离。医院若出现一例病例,立即停诊。
更有甚者,多地居民因为错过了当地的常态化核酸检测,被予以警告、训诫、行政拘留的惩罚,并记入个人信用记录——多名律师指出此举涉嫌侵犯个人权利。
以我的脑回路,实在无法理解这样的现象。
如果回到三年前,如此严厉防疫是必须的。记得当时我写过多篇文章,呼吁不可轻慢这种病毒,否则将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
因为,其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而且疫情初起时病毒确实来势汹汹,回看一下彼时武汉的情况就知道了。
那时的病毒,是长着獠牙的。
但是,经过这几年的演变,病毒的毒性减弱了。
用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病原生物学系副主任杨占秋的话来说,病毒的致病能力很弱了,一般人也没有症状,除非去检测,否则自己根本察觉不了。
他这不是私下聊天,是对着央视镜头说的。
而类似于这样的个人体验就更多了,网上有很多这样的现身说法,如图所示。
我有一个朋友,父母及姐姐全部中招,但又全部自行痊愈,其中包括一个70多岁的患有尿毒症的老人。
也就是说,病毒的獠牙已经在进化中慢慢变得不那么尖利了。
但吊诡的是,三年前,病毒凶猛时,你如果过于强调它的危害性,容易被看成是不正确的表述;要讲它不那么“可怕”,才符合主流;现在呢,反过来,你如果说它已经不那么可怕了,会遭到一些人的攻击,认为你居心叵测。
网上,不是有文章说新冠的后遗症高达数十种么?
三
如果你认同央视与国家卫健委的权威性——我也不知道当下放出这样的新闻背后是不是有什么信号——那么就应当相信,病毒已没有那么可怕,“除了新冠,其他的都不是病”的做法,不是刻舟求剑又是什么?
当然我需要强调——这种刻意强调本身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不是反对防疫,是反对过度防疫,反对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式的防疫,反对不尊重科学与人性的防疫。
动态清零肯定没错,但是,我们 不能只看到“清零”两个字,还要关注“动态”的前缀。病毒的毒性已经在进化中动态减弱了,我们的防疫措施也应该随之“动态”才对。
否则,联想起一些地方核酸造假的乱象,我就有理由怀疑,一些地方,可能中了权力与利益勾结的病毒了。
前几天上街办事,在城市的繁华地带,看见一些沿街店铺大门紧锁,门上贴着‘转让“的字样,街面一派萧索景象,我不由得心中一凛:再厚实的家底,也经不起反复折腾啊!
当前新闻共有2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全部评论 | |
![]()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业界:天都要塌了 |
2 | “海啸”降至!全球高度警惕北京 |
3 | “中国这一招非常狠,让川普立刻现形” |
4 | 愿将美商品进口税率降至0% !他高举白旗 |
5 | 中南海瞒报三件事 传张又侠向习发难内幕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李天一被判10年出狱后 令人愤怒的一幕出现 |
2 | 一尊这次彻底栽了 |
3 | 中国业界:天都要塌了 |
4 | 曝很多中国货已装船 要求取消出口 |
5 | “海啸”降至!全球高度警惕北京 |
6 | 惨被拒绝,川普现已骑虎难下 |
7 | 非常意外!震惊! 中国人一觉醒来惊讶地发 |
8 | “中国这一招非常狠,让川普立刻现形” |
9 | 愿将美商品进口税率降至0% !他高举白旗 |
10 | 中南海瞒报三件事 传张又侠向习发难内幕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