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颜纯鈎评论分析文章:读到林妙茵小姐一篇好文章“陪审团”,评论律政司取消47人初审陪审团的事件。林小姐以法律条文和英国案例,说明陪审团制度的合理性,又引用汤家骅前后自相矛盾的说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刺破政府扼杀香港法治的谎言。
以我初浅的看法,陪审团之设,建基于法律制度对普通人理性与良知的信任。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有正常的理性和良知,他就有足够能力去判断是非,只要抽离个人利害关係,绝对站在公正的立场,社会完全可以信任任何一个普通人的判断。
看顺眼是我的说法,实际是控辩双方的律师,只要认为某人对维护己方利益不利,是有权不接纳他的。这样互相否决之后,最终确保每个陪审员都在双方都接受的条件下参与审案。
所以担心陪审员不能公正判案是多馀的,人是你有份选的,你当然要找自己信得过的人,双方都信得过,证明此人的身份和立场没有瑕庛,属于正常人,有正常人的良知和理性,有正常人需要的道德判断能力。法庭需要的,不是某人是否听话,而是某人是否能公正地中立地独立地判断是非。
为什麽法庭要有陪审员之设,因为社会对法官个人的专业和操守没有绝对把握,把一个案件的判定,只交到一个人手上风险太大。为避免个人的失误影响案中人的利益,再设一个关口,让一组平民以他们的常识和良知作最终审断。
法庭的陪审员之设,是对任何人都公平的,不论地位高低,财富多寡,案情轻重,任何人在陪审团面前,都先假定无罪,然后一层层抽丝剥茧,互相质疑,以陪审员在法庭上听来的证据,和法官引导的法律常识,经过深入论辩,然后投票决定。
陪审员有利害关涉和缺乏正常判断能力者,已预先被排除,最后剩下的,都是有普通常识、正常思考能力与基本良知的人选,如果这样还不能公正,那就没有什麽机制可以公正了。法庭需要的只是是陪审员是否“正常”,只要是正常的人,就能保证案情得到公正判决。
律政司取消47人案陪审团,其用意便是控制审判结果。陪审团闭门商讨,任何人不得干扰,投票结果直到最终在法庭宣布之前,连法官都不知道,法官知道后也无权干涉更改。因此,在陪审团的机制下,政府对47案的最终审判结果没有把握,为使自己掌握未审先判的结果,最方便的当然是取消陪审团,交由三个法官自己“倾掂佢”。
三个法官能公正处理案情吗?没有人知道,只有政府知道。在习近平三权合作的规定之下,法官要听政府的,已经成为当下香港法治的新常态。取消了陪审团的不确定因素,政府便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使47人案最终得到政府想要的结果。
政府不信任陪审团,却信任三个法官,因为陪审团控制不了,法官可以控制。企图施压或收买陪审员都是违法的,政府想搞掂陪审员根本无从下手,稍有不慎就变成被告。而法官在国安法之下,早已归顺臣伏,无法纯粹站在法律立场,他们要“识做”,看政府的脸色行事。“三权合作”是习近平的指令,国安法是凌驾普通法的恶法,法官已没有护身符维护独立性,取消陪审团后,法治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崩溃了。
香港法治最终变异为中共的法治,这已成定局。当政府著紧审判结果,律政司就取消陪审团,当政府不著紧时,会不会维持陪审团,那就只好往后看了。有的案件不设陪审团,有的案件照设陪审团,设与不设,端看律政司想不想控制审判结果,那香港法治就变成一个可以随时被强姦的奴僕,端看政府什麽时候起邪心与慾望。
世上有正常的法治,也有中共式的法治,有三权分立,也有三权合作。三权合作并不是真的合作,而是立法与司法要服从行政。法官要听律政司,律政司要听李家超,李家超要听中联办,中联办要听政治局,政治局要听习近平。也就是说,习近平希望有什麽审判结果,或估计他希望有什麽审判结果,法官就要把结果做出来,否则你就不要“捞”了,有大把想“捞”的人排队等候上位。
香港法治已死,先前没有特别迹象,有取消陪审团之举,可以立一个耻辱碑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惊人内幕:习为这事与王岐山翻脸 |
2 | AI被问谁应被判处死刑 Grok意外说这两人名 |
3 | 更悲惨!“铁链女”有新消息了 |
4 | 世界目瞪口呆 川普竟把一个中文成语具象化 |
5 | 62岁中国顶尖医学专家突然丧命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川普神兵从天降.美国精神大发 | 木秀于林 |
2 | 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表现明智吗 | 阿妞不牛 |
3 | 退而求其次吧! | 水蛇 |
4 | 美国人油管巨量评论说明了什么 | 右撇子 |
5 | 川普昨晚睡得好吗? | 倩影 |
6 | 赵晓:川普:几多华人还能看懂 | 万维网友来 |
7 | 影视再现清华文革震憾老外 | 体育老师 |
8 | 川普回归传统的实用主义路线 | 山货郎 |
9 | 川普原形毕露,美国和世界该醒 | 万沐 |
10 | 结束俄乌战争的钥匙在欧洲人手 | 施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