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多年来,以基建推动经济的发展模式,使中国许多地方政府都债台高筑。而近三年来的清零政策,使地方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新苏黎世报》写道,尽管严苛的清零政策并不受民众欢迎,但北京的决策,地方政府只能坚决执行,并不得不为各种检测和隔离措施耗费巨额资金。财政状况也因此变得更加捉襟见肘。这篇题为《地方的债务危机》的文章写道:
所谓的'地方融资工具'(LGFV )的境况非常不利。这种融资工具是地方政府的下属企业,这些企业负责向银行举债,而政府则利用这些贷款来兴建高速公路、火车站和机场等基础设施,当然也包括用于承建隔离中心和新冠检测的费用。
'地方融资工具'的债务有多高,目前只能猜测。因为为了方便举债,这些公司下面又会成立更多的子公司。投资银行认为,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应当介于六至七万亿美元之间。由于经济危机状况下,地方财政收入急剧下降,因此有专家认为,地方债务已经成为房地产危机之后又一个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
文章写道,向房地产开放商出售土地使用权,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之一。而随着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地方财政也遇到了难题。
"情急之下,一些地方政府想出来令人匪夷所思的办法:他们向自家的地方融资工具出售土地使用权。今年一月至六月,地方融资工具在土地销售中的占比已经达到25%。而一年前,这一比例还只有9.2%。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只是为了赢得时间。地方融资工具购买的土地上,真正破土动工的情况非常罕见。一方面是没有需求,另一方面这些公司也并不具备开发房地产业务的经验。
北京的当权者也深知,地方财政已经变成了随时可能起爆的定时炸弹。为了缓解局势,地方政府必须降低地方融资工具中的风险占比。北京一方面希望降低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也不想给投资者造成安全假象,这无疑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平衡尝试。"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刚刚,突传利好!美国、欧盟,大消息 |
2 | 结束“一尊” 还得是温家宝这个“狠角色” |
3 | 北京高材生惨遭4男性侵 复仇连屠6人 |
4 | 汪洋接总书记 张又侠不答应 |
5 | 突发!Manus彻底撤出中国 封锁中国IP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