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斗争”一词频繁出现在中共20大报告引关注,学者赵春山分析,相比于毛时代,习时代“斗争”理念更加泛化与现实化,包括思潮演变、外力干涉等国家治理隐患都纳入“斗争”的范畴。
中共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 习近平日前进行20大报告时,针对国内外政经形势多次提到“斗争”一词,外界视此为他个人的执政理念重点。
赵春山说,毛泽东时代以阶级为纲,围绕阶级或权力的系列斗争运动,制造了大量负面历史现场;邓小平以后的时代,“斗争”一词以更柔性的范式转移呈现,指导议题也开始多元。
到了习近平时代,“斗争”理念变得更加泛化与现实化,思潮演变、外力干涉、独立分裂、公共危机等国家治理隐患都被纳入“斗争”的主理范畴。
赵春山分析,“斗争”一词在中西政治语境有着不同诠释。西方普遍忌惮该词,视为共产主义洪水猛兽以及对国际秩序的破坏企图;台港对“斗争”观念则普遍冷感恐惧,两地民众的意识形态体系鲜有类似概念。
赵春山进一步解析,对于习近平来说,“斗争”其实更接近追求使命感、奋发有为、转守为攻的去消极化语义;另一位受访的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员蔡文轩也认为,习近平的“斗争”观非“很坏”概念,更多时候旨在处理广泛的不协同议题。
赵春山认为,习近平因为个人背景缘故,更倾向使用传统词汇“旧语新说”,这可能让他的一些理念传播在语义学上遇挫。
此外,习近平的“斗争”观在现实中也面临两重考验:一是“斗争”需兼顾“安全”,包括台海、朝鲜半岛核问题、南海、俄乌等传统安全议题,以及COVID-19疫情、气候变迁等非传统安全议题,北京决意“斗争”的过程要照顾到相应安全因素,这也是习近平宣读20大报告时提了50次“安全”的原因所在。
其次,“斗争”要配合“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中国经济目前呈现失业率高、房市低迷等逆风特征,这些都关系到“斗争”成效,经济安全与否直接影响了“斗争”能力。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一怒之下,北京将国产C919打回原形 |
2 | 中国外贸企业订单爆满 曝主因是… |
3 | 有一种痛苦叫搬进了“大平层”,不好住还不 |
4 | 哀鸿遍野,著名人士呼吁北京救救外贸.... |
5 | 习明泽爆习将退居二线?王小洪日益对习不利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