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习近平斗争观比毛时代更广泛更现实

www.creaders.net | 2022-10-20 18:49:11  中央社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斗争”一词频繁出现在中共20大报告引关注,学者赵春山分析,相比于毛时代,习时代“斗争”理念更加泛化与现实化,包括思潮演变、外力干涉等国家治理隐患都纳入“斗争”的范畴。

中共第20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北京召开,中共总书记 习近平日前进行20大报告时,针对国内外政经形势多次提到“斗争”一词,外界视此为他个人的执政理念重点。

香港明报今天在报道中引述台湾淡江大学中国研究所荣誉教授赵春山表示,“斗争”一词伴随中共历史叙事一路走来,如今成为中共政治词汇。从已故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再到现任的习近平,虽同讲“斗争”,意涵却不尽相同。

赵春山说,毛泽东时代以阶级为纲,围绕阶级或权力的系列斗争运动,制造了大量负面历史现场;邓小平以后的时代,“斗争”一词以更柔性的范式转移呈现,指导议题也开始多元。

到了习近平时代,“斗争”理念变得更加泛化与现实化,思潮演变、外力干涉、独立分裂、公共危机等国家治理隐患都被纳入“斗争”的主理范畴。

赵春山分析,“斗争”一词在中西政治语境有着不同诠释。西方普遍忌惮该词,视为共产主义洪水猛兽以及对国际秩序的破坏企图;台港对“斗争”观念则普遍冷感恐惧,两地民众的意识形态体系鲜有类似概念。

赵春山进一步解析,对于习近平来说,“斗争”其实更接近追求使命感、奋发有为、转守为攻的去消极化语义;另一位受访的中研院政治所研究员蔡文轩也认为,习近平的“斗争”观非“很坏”概念,更多时候旨在处理广泛的不协同议题。

赵春山认为,习近平因为个人背景缘故,更倾向使用传统词汇“旧语新说”,这可能让他的一些理念传播在语义学上遇挫。

此外,习近平的“斗争”观在现实中也面临两重考验:一是“斗争”需兼顾“安全”,包括台海、朝鲜半岛核问题、南海、俄乌等传统安全议题,以及COVID-19疫情、气候变迁等非传统安全议题,北京决意“斗争”的过程要照顾到相应安全因素,这也是习近平宣读20大报告时提了50次“安全”的原因所在。

其次,“斗争”要配合“能力”,尤其是经济能力。中国经济目前呈现失业率高、房市低迷等逆风特征,这些都关系到“斗争”成效,经济安全与否直接影响了“斗争”能力。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