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说实话了:青岛日增约50万人 未来2天10%暴增

www.creaders.net | 2022-12-23 19:53:01  每日经济新闻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据青岛日报,23日,市卫生健康委主任薄涛介绍,当前青岛的新冠感染发病高峰期还未到来,正处于高峰来临前的快速传播阶段。按照监测数据推测,青岛目前每日新增感染量为49万人-53万人,明后天会在此基础上以10%增速增加。

目前青岛已建立并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构筑了医疗救治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社区诊疗点、发热诊室和医院发热门诊。各区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开设发热诊室201家,并拓展了3371个社区诊疗点,轻症患者在此就可以得到诊治。如果患者为重症,社区医生初步判断后会将他有序定向地转至发热门诊。截至目前,全市发热门诊应设尽设,应开尽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设发热门诊(发热诊室)151家。

第二道防线为二级以上医院普通病床,定点医院和三级医院分院(原亚定点医院)病床。青岛市现有二级以上医院床位数接近3万张,两个定点医院的床位数为1540张。原有方舱医院升级为三级医院的分院,共有11769张床位。

第三道防线为重症病床。全市共有2309张重症床位,匹配1.2万名重症医护人员。现有普通救护车307辆,负压救护车137辆,车组人员配备齐全。全市26家互联网医院全部开设新冠咨询板块,可为市民提供远程免费咨询。

薄涛说:“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就可以把曲线拉得更平更长,让高峰期进程可控,为岛城医疗物资储备、医疗救治服务等赢得更多时间,从而减轻短期内的医疗资源挤兑现象。”

据青岛市统计局,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普查标准时点),青岛市常住人口为1007.17万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上海发布感染者结束居家隔离条件

据上海发布,12月23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优化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隔离康复后解除隔离和返岗复工的措施,具体如下:

一、阳性感染者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可结束居家隔离,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一)居家隔离应满7天(自出现症状或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之日起计)。

(二)居家隔离满7天时,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

二、如阳性感染者居家隔离第7天仍有发热等症状,继续落实居家隔离,待满足上述条件后予以解离。

三、特殊行业、特殊岗位人员居家隔离解离和返岗要求,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规定执行。

四、后续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相关措施。

请广大市民继续做好个人防护,坚持“三件套”做到“五还要”。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分餐不聚餐。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要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加强个人防护。尽快接种疫苗,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买不到体温计怎么办?

近日,不少网友反映买不到体温计。

不少网友发文称:迫于无奈,只能买到兽用/宠物用的。


据南方都市报,昨日(12月23日),记者咨询广州大参林荔湾天颂大街店、大参林荔湾广钢融穗华府店、泉源堂大药房荔湾花地湾店、大参林海珠区黄埔村店等广州多家药店,店员均表示体温计售罄,尚不知新货何时到店。

如果没有体温计,市民发热时怎么应对?有代替体温计的方法吗?如何判断何时需要服用退热药品?

对此,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大内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新冠防治专家组组长孙志佳告诉南都记者:

如何判断是否有发热,首先摸一下检测对象的额头,如果体温明显是高于正常,那应该就是发热了;而且发热的话,恐怕还是伴随症状,比如说怕冷、鼻塞、流鼻涕等等。

其次,看心率。如果这个人平时心率和脉搏大概是70次/分钟,那么90到100甚至超过100次/分钟,通常可能是发烧了。体温每升高一度,可以增加10到15次的心跳。

不过,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太一样,虽然大体上有个判断,但不是特别准,所以还是需要体温计来判断。发热后如何处理,一般来说中低发热的话,因为没有对人造成实质性伤害,一般不需要特别退热。

一般认为,38.5℃以下的发热通常是不需要退热的,超过38.5℃就要用退热药了,但这个不是很精准的。

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以前有高热惊厥史的,哪怕是38.2℃,就要开始给他降温了。

如果体温不是特别特别高,比如没达到38.5℃,但是疼痛得非常厉害,其实也可以吃一些布洛芬、百服咛、泰诺之类的药物。

   0


热门专题
1
美国大选
6
巴黎奥运
11
中国爆雷
2
中美冷战
7
三中全会
12
李尚福出事
3
乌克兰战争
8
中共两会
13
秦刚失踪
4
以哈战争
9
台湾大选
14
火箭军悬案
5
万维专栏
10
李克强
15
台海风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