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苗的钱不好赚了。新冠疫苗的“造富梦”,碎了。
▲康泰生物过去十年的营收和净利润,无冕财经制图
康泰生物曾对新冠疫苗业务寄予厚望。
据中国疫苗行业协会统计,2020年2月国内已经有17家企业启动了新冠疫苗的研发工作,其中就包括康泰生物,跟国药和科兴可以说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当时投入新冠疫苗研发的企业中,康泰可以说是最积极,也是最激进的企业,一下子就布局了三条技术路线:其一是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其二是ChAdOx1腺病毒载体疫苗,是阿斯利康独家授权公司进行研发、生产及商业化的疫苗产品;其三是重组VSV病毒载体疫苗。
一下布局三条技术路线,需要投入的资金自然不是一笔小数目。
2021年4月,康泰生物披露,打算投入31.7亿用于建设新冠灭活疫苗和新冠腺病毒疫苗的生产基地,其中生产新冠灭活疫苗的百旺信应急工程建设项目的总投资约23.8亿,腺病毒载体疫苗投入7.9亿。
▲康泰生物在新冠疫苗研发上的资金投入计划,图片来自康泰生物公告
当时康泰生物的资金算不上充裕,2019年的货币资金余额为5.05亿元,2020年增长至8.83亿,其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撑新冠疫苗的研发,于是康泰生物通过发行可转债募集了20亿资金。
原本康泰生物是打算将发债募集的资金全部投入新冠疫苗的研发,但这笔钱还没花完,康泰的新冠疫苗业务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于是在2022年6月,康泰生物不敢再继续把钱投在新冠疫苗项目上面了,变更了部分资金的用途,拿出6.6亿用于补充公司日常经营业务所需的流动资金。
▲康泰生物变更资金用途,图片来自公司公告
算下来,康泰生物在新冠疫苗研发上投入的资金大概在25亿元。抛开发债募集部分,自有资金投入了11亿左右,相当于该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两年的利润。对于康泰生物实控人杜伟民来说,这无疑是一场豪赌。
或许杜伟民自己都没有想到,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最后却只赶上了新冠灭活疫苗的“鱼尾”行情。
康泰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获批上市的时间有点晚了,2021年6月才开始在国内销售,当时跟其同一起跑线的科兴,其新冠灭活疫苗在2021年2月份就获批上市了。等到康泰生物的疫苗上市时,科兴已经赚了500亿了。
▲国产新冠疫苗获批上市时间表,根据公开数据整理,无冕财经制图
康泰生物起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并没能享受到疫情早期疫苗需求暴增带来的红利,如今“壮士断腕”或许是其最正确的选择了。
02两大股东套现近31亿
投入了大量资源和资金搞新冠疫苗,康泰生物的新冠疫苗业务到底是赚了还是亏了?
因为康泰生物并没有公布新冠疫苗具体的生产销售数据,只能从其他财务数据中推算出个大概数值。
康泰生物做新冠疫苗业务的第一年有赚到钱,但不多。该公司的新冠疫苗2021年6月份才上市,同年康泰生物的净利润为12.63亿,比2020年增长了5.84亿。即便新增的利润全都来自新冠疫苗业务,那么2021年康泰生物的新冠疫苗业务带来的净利润增量最多也就5.84亿元。
2022年康泰生物新冠疫苗业务的情况急转直下。
最新公告显示,康泰生物预计2022年净亏损为0.76亿-1.5亿,因为新冠疫苗业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研发支出费用化处理,导致当期利润减少了8.16亿元。如果不考虑资产减值,康泰生物2022年的净利润估计在6.66亿-7.14亿。
2020年,常规疫苗给康泰生物带来了6.79亿的净利润,这两年康泰生物的常规疫苗业务一直在保持增长,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常规疫苗的销量增长了87%。这也就是说,2022年常规疫苗的净利润不会低于6.79亿元,这意味着新冠疫苗给康泰带来的净利润很小,甚至可能是亏损。
这一点从2022年前三个季度的营收上也能看出端倪。
2022年前三个季度,康泰生物的总营收为25.65亿元,其中常规疫苗(不含新冠疫苗)销售收入为23.83亿元。也就是说,2022年前三个季度,该公司新冠疫苗业务贡献的营收仅有1.8亿左右。
如此一来,即便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2022年康泰生物新冠疫苗的净利润也只有几千万。2021年和2022年加起来,康泰生物在新冠疫苗上的获利估计只有6亿元左右,而2022年康泰生物的资产减值就达到了8.16亿元。
虽然公司在新冠疫苗业务上到头来似乎并没有赚到钱,但该公司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却通过资本市场赚得盆满钵满(第一大股东为公司实控人杜伟民,而第二大股东为其前妻袁莉萍)。
无冕财经研究员根据康泰生物发布的减持公告粗略统计了一下,杜伟民及其前妻袁莉萍自2020年12月起开始,前后总计减持套现了30.9亿元人民币,其中,袁莉萍套现了29.97亿元,杜伟民套现了9331.34万元。
▲康泰生物第一、第二大股东套现记录,数据来自公司公告,无冕财经制图
实控人杜伟民及其前妻袁莉萍密集减持时,康泰生物的股价尚处于高位,此后便一路下行,如今股价已经跌至36元/股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9月17日,在自己减持套现9300多万后,杜伟民以个人名义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员工在股市上买入康泰生物的股票,并且打包票说:“凡在2021年9月22日至2021年10月29日期间买入公司股票并持有一年以上的,赚了算你们的,亏了算我的。”
2022年11月1日的公告显示,最终有126位员工在二级市场上买入了股票,累计买入了37.37万股,增持总金额为4205.78万元,买入均价在112元左右。彼时,康泰生物的股价已经跌至34元/股,也就是说,杜伟民要自掏2900多万来给126名员工补上亏损。
03新冠疫苗生意不好做了
从康泰生物就能看出,从2022年开始,新冠疫苗的钱就没那么好赚了。
目前国内新冠疫苗市场早已经是供大于求。2022年12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表示,目前中国已有13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获准紧急使用,建成了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冠疫苗生产线,年产能超过70亿剂,产量已经超过55亿剂。
国内新冠疫苗的产量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应接尽接”需要。假设全国14亿人都完成了3针接种,当前的产量完全能满足。即便要求所有人都要打第4针,现有产能也能完全覆盖需求。
中国的新冠疫苗接种覆盖率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4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过34亿剂次,完成全程接种的人群超过90%,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的覆盖率超过90%。
在供过于求的同时,新冠疫苗产品的利润空间也在不断下降。从2022年一季度开始,新冠疫苗逐轮降价,国内疫苗采购价格已经先后降至40元/剂、20元/剂左右。
新冠疫苗企业如今面临着两条路,一是死磕新冠疫苗,继续在已经是“红海”的市场中厮杀;二是把新冠疫苗当做是一次性业务,逐渐回归常规疫苗,比如在mRNA新冠疫苗领域独领风骚的疫苗新贵Moderna便已经转型做了癌症疫苗。
也有不少新冠疫苗企业仍在死磕新冠疫苗市场,押注mRNA、重组蛋白、腺病毒载体等技术路线,代表企业为沃森生物和三叶草生物。
例如沃森生物仍在大力研发新冠疫苗,而且是三条路线同时进行,包括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体)、重组新冠病毒变异株疫苗(CHO细胞)、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载体)等。
三叶草生物同样也在新冠疫苗业务上加大投入。2022年年中,该公司暂停了对多个项目的投资,将重心放在推进公司新冠候选疫苗的研发上。并且还在2022年12月中旬通过新股配售融资约5.056亿港元。
这些仍在死磕新冠疫苗业务的企业并不被看好。据“财经·大健康”报道,一位医药行业券商分析师表示,新冠疫苗企业很多连成本都收不回,至于产品上市时间比较晚的,比如2022年年底才获批的新冠疫苗,基本上没人觉得他们能赚到钱。
在新冠疫苗的红利期过后,像康泰生物这般“快刀斩乱麻”,及早回归常规疫苗,或许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长久之计。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2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3 | “习近平不会束手就擒” 大变就在眼前? |
4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5 | 等着吧,未来两个月全世界颤抖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