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长征2D火箭德州上空解体 碎片散落

www.creaders.net | 2023-03-10 08:09:10  世界新闻网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中国长征2D火箭德州上空解体 碎片散落

中国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一节残骸在德州上空解体,美方担心碎片会伤及民众。这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的资料照片。(新华社)

中国运载军用侦察卫星的“长征”2D火箭的第二节8日在德州上空解体,碎片散落范围可能“数哩宽,数百哩长”,美国军方9日尚未拾获掉到美国的残骸。

美国海军研究所(USNI)新闻9日报道,这段重达4吨的火箭,以1.7万哩时速从太空重返地球“衝入”大气层的时候解体。

长征火箭去年6月升空,布放三颗军用侦察卫星后,根据北美防空指挥部(NORAD)的卫星追踪资料,还在地球地轨道的高度,就变成太空垃圾,无法控制,后来坠向地球。

太空司令部(Space Command)的声明指出,“可确定中国长征2D火箭体SCC#52910大约2023年3月7日晚上8时30分(山区时间)从北美洲南部上空重新进入地球大气层。”

声明中说:“这是无法控制的重返,也就是无人驾驭,飞行轨迹任意形成,自然降落,此一类型的行为,凸显国际间针对高风险、无法控制的飞行体,建立更佳标准的必要。”

哈佛-史密森太空物理中心专家麦克多维尔(Jonathan McDowell )根据北美防空指挥部的资料研判,这节火箭布放的军用卫星,是专门用来监视南中国海海域及领空的。

监视资料显示,这节火箭在德州西部马拉松市(Marathon)上空进入大气层,随后往东北方向艾比林( Abilene)和奥斯丁之间下坠,碎片落地地点,恰好是德州人口最稀少的地带。

9日下午为止,中国官员还没有承认他们的火箭已经“衝进”大气层,往地球坠落。美国官员也还在确认,是否已有碎片落地。

135呎长的长征2D火箭,可运载8000磅重的东西到地球低轨道。编号Y-64的长征火箭6月23日从中国中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部署三颗间谍卫星。运载仓脱离后,火箭虽然成为太空垃圾,按说可以太空漫游多年,不会立即衝回地球。

麦克多魏尔说,这节“太空垃圾”还装了特製的帆布,拖缓行进速度,以免危害太空交通。

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NASA)署长尼尔森(Bill Nelson)批评中国不够细心,又不愿意和别国分享太空碎片落地轨道的资讯。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一张主席台照片 透出不寻常信号
2 一线城市集体砸盘 金融危机开始了…
3 两会后,风向变了,很多人没发现
4 深圳副市长落马 “北极鲶鱼”爷爷终于处理
5 恶有恶报?中国首次跌出排行前5名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揪出来了!燕郊大爆炸元凶现身
2 一张主席台照片 透出不寻常信号
3 上海突击检查,大量女性受害…
4 市委宣传部女干事给书记生下私生女,惊动中
5 一线城市集体砸盘 金融危机开始了…
6 两会惊天之变:西方觉醒之际,习挥刀自宫
7 两会后,风向变了,很多人没发现
8 深圳副市长落马 “北极鲶鱼”爷爷终于处理
9 北京胡同一景:“国家整体形势不容乐观”
10 恶有恶报?中国首次跌出排行前5名
热门专题
1
中共两会
6
台湾大选
11
火箭军悬案
2
中美冷战
7
李克强猝逝
12
台海风云
3
以哈战争
8
中国爆雷
13
战狼外交
4
乌克兰战争
9
李尚福出事
14
普里戈津
5
万维专栏
10
秦刚失踪
15
涿州水灾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 文庙
2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3 中文的突围,从打字机到人工智 思芦
4 辛峰:保守党大幅领先 搭顺风 万维网友来
5 杀一个无辜的人而救更多的人, 平等性
6 所谓照片的“历史在场”与“有 湮灭之城
7 1364 (图文)红二代披露助毛泽 范学德2
8 抹杀个体不仅意味着消沉更是灾 施化
9 何与怀:沉沦神州的血祭者 万维网友来
10 中国的正驾驶打瞌睡了! 雨村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中国不适合多党轮流执政 鲁迅九
2 莫言现象:中国知识分子的宿命 万维网友来
3 俄乌战争:第四辆美式M1坦克被 随意生活
4 俄乌战争:俄罗斯打持久战的四 随意生活
5 为什么不可能有第二次改革开放 三都瓠瓜
6 中国梦未来五年,十年和三十年 文庙
7 回复博主must:见海阔_天空的 高鹏
8 好文分享:美国真的没有改变中 艺萌
9 美国为tiktok立法 白草
10 西方文明与中华文明相比较,到 爪四哥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