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许多人拼命在30日《人民日报》找错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目前查到最可能的原因,是第五版〈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一文中,有两处少打了三个字。(图片取自作者脸书)
2023年3月30日,很可能是近数十年来《人民日报》最多人浏览,不,是最多人逐字细读的一天。事缘海外华人社交平台昨晚盛传,《人民日报》在日间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停止投递,所有报纸也要就地封存销毁。于是网民纷纷议论,到底出了什么事?
大家拼命在昨天的《人民日报》找错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目前查到最可能的原因,是昨天第五版〈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一文中,有两处少打了三个字:
“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靠的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靠的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
各位发现漏了哪三个字没有?一看到这两段,就想快马加鞭告知迈克先生:“史上第一个白纸黑字、明目张胆宣称以『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国家,终于诞生了!恭喜恭喜,同志终于站起来了!”
奇怪,连今上尊姓大名也可砍掉,谁有这么大胆呢?有理由怀疑,这是“文心一言”这类AI所做的好事。众所周知,那三字在大陆网络是敏感词,一打出来就会被系统自动屏蔽,而中共党媒天天生成的那些又长又臭党八股,本来就是AI的拿手好戏,然则这篇〈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会否是AI创作,甚至由AI编辑呢?
《人民日报》此一笑话,我觉得已预兆了中国式AI的未来。为了避开敏感字词,很多东西也不能讲,或自动屏蔽,结果是作茧自缚,两头唔到岸。说穿了,这也是旧中国“避讳”文化的遗害。所谓避讳,指不能直接称呼、书写君主或尊亲的名字,而须用另一些字代替。
避讳文化有些基本规则,如《礼记》所说的“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不讳嫌名”表示不讳谐音字,不必迴避与名字音近的字,例如父亲叫“禹”,你不必避用 “雨”字。“二名不偏讳”表示有两个字的名字,只有连用才须避讳,单字不必避,如孔子的母亲叫“徵在”,孔子可单用“徵”字,也可单用“在”字,只要两字不连用就可以了。
然而这种文化发展下去,越趋严厉和荒谬,至唐朝竟出现一场辩论:李贺的父亲叫“晋肃”,有人就说,李贺为了孝道,不该参加进士考试,因为“进”和“晋”同音,应该避讳;韩愈看不过眼,就写了一篇〈讳辩〉来驳斥那些谬论。
避讳文化发展到今天,更令人叹为观止,什么“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统统都不管用了。记得2018年,微博曾禁了一份食谱,因为其中有句说“小香肠的尾部切成十字状”。你可能问,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呢?哈哈,因为“的尾”普通话谐音就是“帝位”!
话说回来,根本没人看的报纸,又何必回收销毁,重印一次呢?怜悯一下地球的树木,积点德吧。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2 | 重大变革!川普刚刚签令 |
3 | 一片萧条 房子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
4 | 太子党密会 陈一新发文另有内幕 |
5 | 重病? 故意示弱? 习满头白发 网:重大政治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中国经济再传重大利空信号 |
2 | 中国痛失140亿美金超大订单 |
3 | 直击上海南京路世茂广场 冷清景象令人震惊 |
4 | 何卫东最新消息流出,习前景不妙 |
5 | 惊叹!这则“谣言”又兑现了 |
6 | 中国经济永久衰退?美女经济学家:大错特错 |
7 | 习自曝要退位 或已身不由已 |
8 | 突发!传火箭军新司令王厚斌被抓 |
9 | 中国大爷大妈们这下慌了 |
10 | 亮瞎眼,原来大家真的误会川普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