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去年12月初取消严格的防疫清零政策,原本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投行以为,中国经济将强劲复甦,进而刺激全球经济成长。但根据彭博报道,今年已经过了一半,上述光景不仅没有出现,中国经济反而陷入5大困境,更糟的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并无解决这些问题好方法。
报道说,中国18兆美元经济在5大领域陷入困境,包括:消费支出疲软、房地产市场危机四伏、出口疲弱、青年失业率创新高、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这些问题已开始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到股票市场等产生影响。
原本,中国在去年12月取消清零政策,并重新开放边境,经济学家和华尔街投行一度乐观认为,中国经济将出现报复性购物、外出用餐和旅游增加。但在今年第1季经济出现初步反弹后,第2季陆续公布的数据令人失望,民众对中国成长疲弱感到不安,开始担忧自己会失业和收入会减少,加上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跌带来的负面效应,促使民众宁愿储蓄而不愿消费。
工厂订单和消费者支出减少,使很多中小企业对未来感到不安。浙江温州的葡萄酒和销售商Scott Yang表示,许多当地企业主都在裁员,试图削减成本,以因应工厂订单减少。
此外,因中国过去3年实施清零政策,导致服务业低迷和房市持续下跌,加上对科技、补教等多个产业的监管打压,造成相关行业大量裁员,就业机会减少,以及中国大学毕业生激增,导致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飙高至破纪录的20.8%,为全国整体失业率的4倍。
地方政府债务居高不下,也成为中国政府的一大困境。过去土地销售收入一直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但为了防止开发商爆发债务危机,中国政府在2021年对开发商进行监管打压,直接导致房市硬著陆,引爆房市泡沫破裂。过去2年来的房市危机,使得地方政府土地销售收入遽降,与此同时,过去3年的清零政策使地方政府的支出大幅增加。
入不敷出的局面使地方政府财政陷入困境,过去地方政府是透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融资来填补缺口,但LGFV债务不会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成为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根据IMF 2月预估,截至2022年底,中国LGFV的债务规模高达66兆人民币。
中国经济面临5大困境已经很糟糕,更糟的是习近平并无解决这些问题好方法。彭博分析指出,北京利用大规模刺激措施推动需求的典型作法,导致房地产和产业出现供应过剩,以及地方债务水准飙升,在当前这些问题都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类似政策可以说根本没效。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2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3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4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5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