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艾民综合报道:围绕影响国力的人工智能(AI)的竞争已成中美主导权争夺的主战场。华为正大力高薪招聘相关的年轻研究人员。中国AI领域的人才短缺问题开始显现。很多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生成式AI,导致人才供不应求。加上中美竞争造成两国的人才交流减少。中国的AI人才缺口到2030年将达400万。
虽然中国AI研究十分活跃,相关论文数量是美国的2倍。清华大学2021年公布的AI相关报告显示,顶级AI研究人员在美国有1244人,占世界整体的6成以上。中国只有196人,排在第二,与美国差距巨大。
7月6日,世界人工智能(AI)大会在上海开幕。 “中国有非常多聪明智慧的人,中国一旦下定决心要做一件事,一定能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所有经济领域做得非常好”,马斯克在视频中称赞了中国。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全球AI相关论文篇数从2012年的约2万5000篇增至2021年的约13万5000篇。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中国。在数量上一直排在首位,到2021年增至美国的约2倍的4万3000篇。在论文质量方面,中国也占优势。
总部位于上海的人才中介公司MGA人工智能总监陈晓斌透露,不仅是互联网大厂,初创企业、金融公司等也在招聘优秀的AI人才。 中国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战越来越激烈。
有大规模语言模型相关大厂工作经验,且是硕士或博士学历的30多岁顶级人才,成为企业的重点争夺目标。这些顶级人才的年薪行情为100万元人民币。
背景原因是生成式AI掀起热潮。在中国,2023年春季以来,以大型互联网企业为中心,很多企业公布了生成式AI的开发举措。中国政府也开始颁发服务运营相关认可证。
招聘网站猎聘的数据显示,2023年1~6月“算法工程师”等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领域的招聘岗位增至去年同期的2.3倍。平均年薪超过40万元,远远高于纯电动汽车(EV)的约22万元。
人才短缺现象今后似乎仍将持续。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23年5月公布的报告中预测,2030年中国的AI人才缺口将达400万人。
中国的AI人才需求扩大到600万人,是2022年的6倍,而供给却只有200万人。麦肯锡认为:“随着出生率下降,大学生减少,将越来越难以确保AI人才”。
中美政治对立也给中国获得AI人才的战略投下了阴影。 6月,美国微软表示考虑将中国的部分AI研究人员转移到加拿大。目的是防止中国争夺人才。
很多中国的AI研究人员是在美国留学和就职学到尖端技术后回国发展的。随着中美研究人员的交流不断减少,中国的处境今后可能会更加困难。
抱有危机感的中国企业正在致力于培养自己的人才。百度首席技术官(CTO)王海峰2023年1月对媒体表示,与各方面合作,累计培养了超过300万名AI人才。
腾讯控股也在社交网站上线了面向青少年的AI和编程基础讲座。
华为发起了AI等领域顶尖年轻研究人员的“天才少年”招聘计划,甚至还提出过约200万元的年薪,目前已获得数百名人才。
她拒绝华为 留日本工作
中国企业还面临来自境外的人才竞争。离开中国到日本工作的AI技术人员异口同声地说:“日本工作容易,住得舒服”。很多中国技术人员认为大学学到的AI及计算机知识在日本能得到活用。
在日本FLUX(东京涩谷)担任首席工程师的孙映雪来自清华大学。她本科学的是AI相关专业,毕业后在东京大学读了硕士,拒绝了华为的内定,加入了FLUX。“我大学入学时,AI还不这么热”,孙映雪毕业的专业现在在清华大学数一数二,非常受欢迎。她说:“法学院和经济学院也在学习编程语言,想进入AI行业的人很多”。
孙映雪的大学同学大多去了华为和腾讯等企业。虽然华为给她开出了第一年相当于10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50万元)的薪酬条件,但她拒绝了华为的内定,原因是“竞争激烈,也觉得没太大意思”。她指出“中国长时间加班多,有时还不告诉开发业务的目的和理由”。
而在日本,即使员工很少的初创企业也大多从事大型项目的开发。“业务的目的和背景会让普通员工周知,因此觉得有意义”(孙映雪)。
中国技术人员之间在“微信”群聊中交流职场环境的情况在增多。比如:在美国Meta(原脸书)及美国苹果等“GAFA”工作的技术人员问:“工作一点都不开心,有没有有趣的工作?”群里有时会有人出来介绍日本初创企业的工作。
关于中国技术人员能在日本活跃的因素,FLUX首席技术官(CTO)李然说:“在日本即使接近工程师的专业研究生,实际写过代码的人也很少”。而在中国,学生在微信上公开自己开发的APP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中国的AI技术人员在日本初创企业工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具备可将自己获得的知识和最新技术运用到开发中的环境。以最低成本迅速开发出产品并进行反复验证的“精益创业(Lean Startup)”模式已经在日本普及。据称,这种模式很容易将自己的想法反映到开发中。
在东京大学攻读博士课程、研究计算机图形学的黄宇航,曾在DeNA和初创企业从事过开发工作。他说:“为了快速解决问题,初创企业的工程师会积极配合项目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可以体验一项服务从开发到发布的全部过程,工程师能够获得成长”。
日本的大企业还“往往会以目前可以使用的编程语言为起点进行讨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2021年中国程序员薪资和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IT行业工作的58.9%雇员年龄在29岁以下。30~34岁的人占比31.8%,35岁以上的人占比仅9.4%。
黄宇航说:“在中国,35岁是一个门槛,过了这个年龄之后,在很多企业都难以从事工程师工作”,而在日本则可以长期从事开发工作。
中国少年AI人才全球第一
《日本经济新闻》调查AI人才预备军锻炼技能的编程竞赛数据发现,全球性AI竞争从中小学时期就开始了。中国人从十几岁开始就在主要竞赛中排入前列。企业也在关注编程竞赛的成绩。
编程竞赛比的是参赛者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出题目规定的准确程序。支持C语言及Python等多种语言,日本AtCoder公司是为数不多的编程竞赛组织方,全球大约有40万人注册。
其中有一道题是“分别使用0枚以上的A硬币、B硬币和C硬币,正好支付N日元,请求出使用货币的最小枚数。各种硬币数量不限”(摘自AtCode公开的“编程竞赛典型90题”)
正确答案有好几个,但每道题都在程序的执行时间上设定限制,不在几秒时间内完成计算就不算正确。考察的是高效组合程序的算法能力。
按照国家和地区统计10岁以上40岁以下的参赛者,结果发现中国和伊朗的参赛者年龄最小,中间值只有18岁。中国从10岁起位列前茅的选手开始增多,比其他国家更早开始学习技能。
AtCoder社长高桥直大表示:“2010~2012年出生的选手中9成是中国人,日本人很少。还听说中国的竞赛编程培训班从10岁就可以上,特别优秀的编程能力对考大学有好处”。
从高中生参加的世界最顶尖编程竞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的获奖数量也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成果。从2010~2021年的金牌累计获得数量来看,中国最多,有40个,比第二名的美国多6个。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连续三天 北京又传重磅消息 |
2 | 传中央军委已经瘫痪 习在国外时亲信被抓 |
3 | 薄瓜瓜婚礼发言:父母为人民、为大局牺牲.. |
4 | 问题严重了!是哪个党中央做的决定 |
5 | “习近平不会束手就擒” 大变就在眼前?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