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建,不给建了?
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12个省市在除基本民生工程外,2024年不得新增投资项目,包括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各类楼堂馆所和棚户区改造在内。
为什么这么突然?
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
——全都是负债率排名前15的省份。
说基建,大家没感觉,我直接说个事儿吧:
今年很多地铁的规划线路被砍了。
再抽丝剥茧一下去年各地的地铁交通数据:
大部分都是亏损的。
地铁线都被砍了,你觉得其他那些明摆着没收益的事情,大家长还想干吗?
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大头。
这基建不搞了,咱这经济怎么搞,又或者说
——已经在憋着其他更大的招了?
为什么不给地方搞基建?
很简单,现在包括咱老百姓在内,最大的问题难道不是没钱吗。
地方没钱、居民没钱、企业没钱。
但基建是借钱去搞的,没钱且之前欠的钱还没还完,现在还继续借。
你觉得可能吗?
就算大家长愿意给你转移再支付,熬不过所有人都跟你借啊。
今年很多信号你还看不懂吗?大家长是要负债,但是也要重视收益和回报率。
所以今年就算要搞基建也是:
有收益的地方,可以搞。
没收益的地方,先考虑化债。
所以现在所有的卡点,应该是化债,而不是单纯大搞基建,08年4万亿的那种无差别大基建的时代,结束啦。
回到我们老百姓身上,其实化债就2个手段:
1、增加收入
2、稀释债务
简单理解,要么有更多钱还债,要么债务贬值,债不值钱。
一个个说吧,增加收入。
其实这里有2个,一个是实质性的增加收入,另一个是提高收入预期,从而刺激需求。
但基建叫停,这不是不能增加收入?
其实大基建是以工代赈的一种方式,目的不是单纯增加收入,而是先让失业的人有工作,这个性质是不一样的。
主要是为了社会安定,懂吧。
而有钱人,这个时候还是依然有钱的。
那如何增加收入,就要让过剩的产能找到出口。
去年我们国家大搞一带一路,就是想把过剩产能排出去,但今年出口会不会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我觉得大概率吧。
要不然为什么今年提振内需才是大头。
为了提振内需,你看看我们做了啥?
1、降准降息
降息各位用钱的成本,鼓励借贷,LPR的降息还能降低月供,让大家多挤出几百上千块来消费。
前天已经说了,我们还有进一步降准的空间,也就是说,会让更多的钱流入市场。
2、增加你存钱的成本
你不是不想花钱,想存钱嘛,那就增加存钱成本。
一靠降低存款利率,二靠发债。
去年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券,也就是借新还旧,部分可以用于偿还企业的欠款,改善企业的现金流;
现金流缓过来了,收入增长不就来了嘛?
那债怎么来,各位,你买的国债也是其中之一。
你不花钱,人家可以跟你低成本借钱再花出去,而你要承担的风险就是经济好转后物价上涨的可能。
以上,是增加收入。
第二部分,我说说债务稀释,很简单,通胀。
关键是,如何实现通胀?毕竟现在更多人的体感其实是通缩。
一个就是持续地超发货币。
可以看到的是,我们的M2截止今日已经突破了300万亿。
这300万亿意味着什么?
M2的同比增速很高,而我们的真实通胀率看的就是M2/GDP的同比增速,结合下来的话通胀率也高;
有人算过2023的通胀率其实是4.5%,而根本不只是CPI数值所呈现的0.2%。
当然,CPI反映物价上涨,也是拉升通胀的一部分。
那物价涨了吗?
从一线城市的动作来看,开年上海全面提高水价,最高达50%以上;
深圳最近也涨了燃气费,每一档浅涨10个点左右;
虽然涨得不多吧,但也是涨了。
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大家把钱拿出来花,让水流通于市场。
这也是为什么从去年开始,央妈不是搞PSL,就是降准降息的其中一个原因。
而一旦水放出来了,钱流通到市场,就一定会出现通胀;
通胀一抬头,就会逼出更多的存款,资产价格也必然上升。
也有人问,有没有可能反过来人为地推动资产价格上涨来实现通胀?
当然是有的,毕竟现在居民的大部分债务,至少有70%就在房子上。
而买涨不买跌,从来是人性使然~
那么,如果不搞大基建,要拉动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
放眼马车头排第二的“消费”,你会发现其近几年来在GDP上的比重略轻
——2021年最高峰的市场成交下也只创造出了34.4%的消费。
那么答案也就呼之欲出,就是——刺激消费!
这才是我们大家长今年要去触发的大连招。
而这一点,商务部早在1月就已经明确定调——2024就是“消费促进年”。
至于如何刺激,开年漫天发放的消费券就是其一,不知道大家的城市有没有也赶上这波热潮,反正我在广东是领麻了。
当然,发放消费券只是表面,本质上还是要回到我刚刚说的,把大家的收入提上来。
老百姓都很实诚,钱包鼓起来了,消费也就顺理成章了。
比如老年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也更需要照顾到这部分人的全方位需求。
这不,今年的工作报告不就提到了要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提高20元”。
还有以旧换新,你的大宗商品,不管房子、车子、家电器,照单全收,然后给你张票子去换新的。
关键是,这笔差价你说你付不起咋整,大家长也帮你付了,够不够意思?
所以,真别小看上面救市的决心,CZ的资金要真金白银地投入到了民生、社保等领域,居民的消费是真要翻天的。
只是有很多信号很多人看不懂,看不懂自然就会产生认知偏差,认为是放水刺激不了需求,是大招抡不动市场。
最后,还想跟大家聊一点这事背后可能带来的影响。
结合最近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新闻
——又是爆炸案又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看得人人心惶惶,也让我开始思考起“城市化发展”这个母题,是不是也存在着上限。
毕竟当下,部分省市的基建停建,已经说明了城市分化正在无可避免地加速到来。
基建停建的地方,人口会流失,土地财政也将不可持续;
别说农村,只要缺失人气,小城市也将随着这种变化逐步地走向衰落和凋敝。
但是显然,因为中国的特殊国情,也就限制了我们的农民在未来一段时间是不会消失的,那这种情况下又会发生什么?
1、经济越落后的地方,贫富分化越严重,人祸发生的概率也就越大;
2、经济越落后的地方,受教育程度越差,素质也会更良莠不齐。
这两个现象在未来都无法阻挡,而且靠经济发展都不一定能达到平衡;
所以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各城市要发展,也必将面临着“抢人口”的焦虑。
而具体到我们普通人来说,则更像一场盛大的逃亡;
可能你现在觉得没什么,但越往后你越会发现,选对一个城市是有多么重要。
生活在一个法治文明面面俱到的城市,不仅是能获得更多资源倾斜的问题,更是安全问题;
而未来,这些城市也将不止于基建,而是在房价、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全面重创小城市,拉出一道巨大的鸿沟。
谨代表我个人给大家提个醒,那些人少的、人口持续流出的城市,就算是你老家,想安家落户的话还是能不去就不去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
2 |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
3 |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
4 |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
5 |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
2 | 谷建芬:虽然那英是我徒弟 但面对刀郎我也. |
3 | 北京出现习下台信号 |
4 | 北京出现习下台讯号 与“四人帮”倒台前相 |
5 |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
6 |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
7 |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
8 |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
9 | 事关习近平!中国成立一新机构 名字令人叫 |
10 | 2025第一炸!习又一嫡系出事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2025:中美在不同轨道上会撞车 | 阿妞不牛 |
2 | 百年民运为何总是失败? | 施化 |
3 | 全世界最难忘的“中美友好合作 | 文庙 |
4 | 台奸是否已经泛滥 | 右撇子 |
5 |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出国 | 旅泉 |
6 | 卡特-里根, 奥巴马/拜登-川普 | 芹泥 |
7 | 2025年:世界上有两件事做不到 | 随意生活 |
8 | 中国人的十个恶习 | 汪翔 |
9 | 吉米卡特盖棺论定 | 施化 |
10 | 访台一周归来的女研究生对自己 | 体育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