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这段时间一直有人在问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他说现在感觉从小孩子到成年人都越来越卷,压力开始向低龄化传导。
成年人可能还没有那么明显,毕竟年纪上来思想已经定型了。但是小孩子这两年因为压力大,心理出问题的很多。
尤其是小孩子现在感觉很可怜,前几天还有小伙伴给我发了个孩子重度抑郁的帖子截图,看上去很让人心酸。
很多做家长的应该也有一种感受,那就是现在的小孩子虽然物质条件好了,但是每天人真的很累。
不少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被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晚上11点多都做不完作业。
前两天微博上有个热搜,这个热搜源自于有个视频里的妈妈说,我要求我女儿休学一年。
因为女儿总说在学校很累,有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甚至都不想继续再读书了。
这位妈妈说可能女儿就是随口一提,但是她觉得确实回想起来,女儿过去这十多年真的很累。
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三年备战高考,之后又考上大学,孩子每天读书补课从不停歇。
她好像过去这么多年,确实从来没有休息过,像机器一样走完环环相扣的一生,生怕自己赶不上趟。
这位妈妈说我没有能力让自己的女儿脱离教育的闭环,但是歇一会喘口气,歇一年而已还是能做到的。
这一年女儿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脸上的笑容也回来了。很多事情是母女俩一起做的,可以看出女儿真的很开心。
不过也有很多人批评这位妈妈说,她这么耽误一年时间,是在拿女儿的前途开玩笑。
这位妈妈也做了回应,说教儿育女的意义不就是让孩子开心健康的长大嘛。
这个热搜下面一堆小朋友留言羡慕,说为啥人家的妈妈这么好,能给自己孩子喘口气的时间。
也有小朋友在感慨自己也遇到了同样的迷茫,但是自己到现在依然被这个事情困扰。
有时候想想那些心理出问题,陷入抑郁甚至自杀的孩子,很多可能也和留言的这些小朋友一样迷茫。
通常父母总是说他没有什么事,平时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对。其实在某个时刻,他对父母倾诉的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如果父母能像这个妈妈一样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就不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后面也就不会出什么大事了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家里的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长大,远比读书这件事要重要很多。
你就算是按部就班,一步不差的按时按点大学毕业。现在毕业找不到工作继续考公考研的大有人在。
甚至就业岗位减少导致就业门槛变高,不少小朋友即使毕业也就是在家呆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必要逼孩子那么紧。
早一年晚一年毕业在当下这个就业环境下,真的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要紧,更别说什么耽误所谓的前途了。
身心健康才是成长中最要紧的事情,一个人钱没了可以再赚,工作丢了可以再找,爱情没了可以再遇,这中间的容错率真的很高,
但是如果心理出了问题扭转不过来,可能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没了,整个人很长一段时间也就废了。
02
这里可能有人要说了,这两年我们总是听成年人说卷,现在孩子从读书开始也这么卷,到底是为啥啊。
至于为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我们前两年的文章里其实也都写过。
本质上这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使然。
为啥现在所有专业都在劝退?
为啥经济发展了,反而感觉更卷了?
事实上任何经济体增长到一定规模和体量,后续的增长速度自然就会慢下来。这个阶段和以前不一样的变化,也就随之而来了。
我们会看到整体经济增量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就导致导致新增的机会越来越少,所谓的内卷就越来越厉害了。
内卷本质上是因为某个时间段的蛋糕本身就那么大,但是要吃蛋糕的人变多了。
在蛋糕就这么大的情况下,为了让蛋糕还能够分,只能是抬高吃蛋糕的门槛,或者是每个人少吃一点。
门槛被动抬高以后,可以说每个人都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努力,才能吃到比以前更少或者差不多的蛋糕。
这时候你拼命努力的目的,已经变成了不是获得更多的蛋糕,而是保住之前能吃到的蛋糕不减少太多。
这里我们拿现在越来越内卷的网约车和外卖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很容易理解了。
我们知道一个城市如果没有引入什么高新技术产业,是很难带来当地就业人群的收入增长的。
这也意味着一个城市正常情况下,每天叫外卖和网约车的那个群体的数量,是基本稳定不会有太大增长的。
这也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城市,通过手机软件每天叫网约车和外卖的需求,整体看是相对稳定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当地开网约车和送外卖的人群数量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那么等于说是供给上来了。
疫情结束以后就是这样的情况,因为网约车和外卖行业门槛低,很多人失业找不到工作就跑来开车或者送外卖。
在需求端没有增长多少的情况下,供给端增长了很多,那么意味着供给端每个个体能分到的订单变少了,客单价也会有一定程度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网约车司机为了维持自己的收入,只能是拉长自己的工作时间,通过卷时长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收入稳定。
可能以前一个小时能赚40块钱的时候,开八个小时车就可以赚到三百二十块钱。
但是如果单价掉到了30块钱每小时,想要赚到同样的钱就要开十多个小时车。
成年人就业市场的道理也一样,当一个经济体增长到一定程度,整体增速慢下来以后,每年经济的增量部分就变少了。
增量部分变少,等于说需求端减少了。这也意味着,每年能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减少了。
但是目前每年新增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并没有减少,等于说供给端还在持续增长。
从供需的角度看,其实这个底层逻辑和前面提到的网约车外卖没啥本质的区别,都是经济学上供给大于需求的产物。
最后就是大家觉得越来越卷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工作环境稍微好一点,薪资稍微高一点的工作门槛都变得很高。
03
过去二三十年我们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蛋糕快速做大这个过程中,给了不少人错觉。
大家以为自己能找到好的工作,原因是自己读书成绩不错,考上了一个好大学才有了这个岗位。
所以现在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大家都觉得是因为自己学历不够高,然后所有人都去拼命卷学历。
学生和家长们都这么认为,所以这个卷学历和读书不好没有出路的焦虑,也就从成年人一直传导到孩子。
这就是为啥我们看到,不光成年人现在就业越来越卷了,孩子的读书也扁的越来越卷了,因为焦虑在逐级传导。
很多人其实都没有想过,好的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并不是教育给你提供的,而是经济增长带来的。
这个情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我们国家高校的大规模扩招上,体现的非常明显。
当初提出扩招建议的人是汤敏,后面回顾扩招这件事的时候,汤敏老师对扩招来龙去脉的表达也非常清晰。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们那个报告之所以引起注意,最关键一点是我们提出扩招可以部分解决下岗工人的就业压力。
1998年正是国企改革带来大规模工人下岗的时候,当时估计全国有1500万下岗工人。
如果这些年轻人不进大学,他们就会直接跟下岗工人竞争。我们当时算了一笔账,如果三年扩招一倍,扩招的学生要在学校呆四年,等于是让三分之一的下岗工人有了工作或者至少没有被年轻人抢走工作机会。
我们当时判断,国企改革是阶段性的,有了这几年的缓冲,下岗的压力会小一点。事实上,2001年后下岗的高潮就过去了。”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当时这个扩招遭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反对,原因也很简单。
很多搞教育的人觉得短期这么大规模扩招连老师都配不齐,又怎么能保证教学质量。
但是现在我们回头看当年的扩招,其实是非常成功的。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就业压力,而且这批毕业生发展也很好。
因为扩招的这批孩子毕业就赶上了经济高增长的年代,我们的经济每年以8%以上的增速快速扩张,几乎所有人都受益了。
从经济学角度看,这个事情本质上就是个供需的逻辑。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新增岗位需求大于供给,自然就业岗位就很多。
等经济体发展到一定体量经济增速慢下来,需求增长也慢下来的时候,自然每年能提供的岗位也就少了。
这时候大家就会觉得,就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稍微好一点的岗位门槛也越来越高。
多数人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工作,就业市场门槛提高的焦虑,也会从家长传导到孩子。
我们看到文章开头提到的小孩子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也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04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认为职场和就业内卷这个事情现在绝不是什么终点,而是刚刚开始。
因为本身卷不卷就是供给和需求两头决定的,全球角度看整体供给是大于需求的,而且这个过剩会随着时间流逝越发严重。
拿我们国家的情况来说,我们是一个世界工厂,整体产能匹配的不止是我们国家自身,而是全球市场。
现在全球那些有购买力的主要国家,都在步入老龄化。这意味着从全球角度看,整体需求可能是在缓慢下滑的。
即使目前的产能不继续扩张,伴随着时间流逝那些有购买力的市场年龄越来越老,需求也是在下滑的。
另外还有个影响因素是:两年前我们写过一篇《全球化已经走向尾声》,说从川普上台贸易冲突开始,就意味着像过去二十多年的那种全球化已经结束了。
这部分逆全球化里面,有一块是针对我们的。很多欧美公司客户要求,在我们国家之外要有备份产能。
这也是为啥我们会看到,最近两三年很多欧美公司现在要求在中国之外的东南亚墨西哥,逐步开始建立备份产能。
我们看到很多中国的制造业企业,现在也在东南亚墨西哥大量的投资建厂,其实也是这个原因。
未来这些产能建好以后,有些行业的订单和需求会被分流,就业岗位也随之会被分流,这个变化最近几年是在缓慢发生的。
从供需的角度看,本来我们国家这个世界工厂的产能和全世界需求之间就是紧平衡。
现在这些欧美公司又要求在我们国家之外,额外建立备份产能,等于说全球范围看这个供给会从紧平衡进入过剩。
再加上部分产能和订单转移的同时,不止是减少了给国内的订单需求,而且也会带来就业岗位的同步迁移。
等于说我们的就业岗位随着产业的迁移,也一起迁移到这些建立备份产能的地方了。
未来如果这个趋势延续,有很大概率我们会看到就业领域的内卷还会继续加剧。
因为本质上这还是个供需问题,我们未来十多年每年还有上千万大学生毕业,但是就业岗位的需求却没怎么同步增长。
甚至可能不光是不增长,而且因为整体需求出现萎缩,可能还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所以现在的所谓内卷,可能并不是很多人想的终点,而是内卷的过程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已
05
这里可能有人又要说了,你光描述现象不给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不是让人更焦虑了么。
很遗憾并不是所有问题都是有解的,有些东西应该算是时代变化的产物,你这代人赶上了就是赶上了。
如果非要让我说个解决方案,那么我个人觉得出海和外国人去卷,可能是一个比较不错的方向。
因为增速放缓以后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基本上是石头里榨油,拉长时间看也没什么前途。
很多人应该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如果你生在一个小山村,村里没啥产业和增长让你维持生计,那你就要到大城市比如北上广去。
如果到了大城市还是没找到出路,那么就到海外去闯一闯,越是穷或者越是找不到机会越是要这样,这些地方才能找到新的发展机会。
对于我们勤劳上进的中国人来说,出海卷的优势也很简单。在发达国家你的优势是性价比更高,到落后国家你的优势是眼界和见识。
如果说自己出海会觉得害怕,那么就跟着这两年出海在海外建厂的那些大型制造业企业,或者是那些出海搞基建的大央企。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段时间有读者留言说,自己之前中学毕业以后在国内工地打工,之后跟着央企去了非洲搞基建。
在这期间学会了可以日常沟通的英文,后面这个工地结束以后又跑到欧洲继续干类似的活。
这几年在欧洲虽然日子无聊,但是因为日常钱没地方花却攒下了不少,一年差不多有几十万。
这些钱要想在国内工地上攒的话,那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累死累活也做不到。
这哥们说现在的状态自己还算满意,打算努努力在外面多赚几年钱,年纪大了回家乡养老,给家乡的消费做贡献。
可以看出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能减少内卷的方式就是走出去,守着跟前的一亩三分地是找不到机会的。
个人认为可能在未来很多年时间里,去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和老外们去卷,或者是把中国的商品卖到海外去,依然算是个体相对容易赚钱的路径。
这就是为啥我们会觉得,现阶段解决内卷的唯一办法就是出海去卷,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到外面的机会。
06
说起内卷这个事情,很有意思的是前段时间和表弟一起出去走了一圈,见了一些很久都没有见的朋友,大家都在感叹生意艰难。
表弟看了这个情景感觉很奇怪,因为他是最近三年才在留学领域创业成功的,客户数量每年都有五成以上增长
因为服务相对比较好,甚至有百分之七八十的老客户都会给他推荐新客户,所以他很奇怪为啥大家都会觉得这么难。
我说你们增长快一方面是因为服务确实做的好,从创业到现在一直口碑很不错。
另一方面是因为正好赶上了因为内卷和就业岗位缩减,大家都在拼命考研提升学历带来的红利。
考研的人数量多了之后,考上的难度就变得越来越大。不少家境还过得去又成绩不错的小朋友,就开始另辟蹊径。
大家不去卷国内的研究生了,开始申请国外QS排名相对靠前的研究生,这样难度比在国内考研相对会低一点。
从费用负担的角度来说,在英国澳洲这些地方读个研究生一年多两年几十万的费用,很多城市中产家庭也承受得起。
而且花这点成本还有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看看能不能再外面找到点不那么卷的机会,这部分开销你可以当做是机会成本。
就像企业出海是内部需求跟不上逼出来的,很多人目前去海外读研或者说往海外就业,也是同样的道理。
想当年欧洲人就是自己内部没增量卷不动了,然后很多人只能是被逼得出去卷,于是大航海时代开启了。
看看新闻也知道,这两年国家也一直在鼓励大家走出去,去外面寻找更多的机会。
表弟说确实是这样,现在不是大家都说内卷嘛,解决内卷的办法,还是得出去目前不是那么卷的地方卷。
如果你家里条件很差学历不高主要做体力活,或者说普通家庭读书成绩还行但又在国内卷不动,可能最好的选择还是出海卷。
相对海外市场,国内的蓝领体力劳动者即使现在收入水平提高了一截,也是很难受到尊重的。
大多数海外发达国家,可能每小时25欧连个像样的钟点工阿姨都请不到,而且蓝领和白领的假期社保医保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对这批人来说,如果有能力就自己出去卷。如果自己害怕就加入大型国企去海外的工程队,或者跟着国内制造业工厂出海都是不错的选择。
尤其对于那种普通家庭没啥积累的孩子来说,如果能够出海到发达国家和外国人卷就出去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性价比相对会更高。
同样的工作赚钱相对更多,工作压力和付出的劳动时间相对比较少,买房相对收入水平没那么贵。
07
说起这个事情,表弟说自己前两天正好看了个出生普通家庭,但是工作在纽约的中国女生写的帖子,也算是一类比较有意思的出海人群。
这女生和老公大学毕业五年,两个人虽然都不算公司的高层,但是收入还算不错。
两个人年薪加起来35万美元,这个数字每年还都在上涨。每个月除去房租和日常消费,他们俩还能剩下一万多美元。
算算账的话,一年差不多的剩下十多万美元,也就是七八十万人民币。
这姑娘在房价大涨之前和老公一起去看房,发现除了上东那种很贵的区域,曼哈顿普通房子也就和北上广差不多。
但纽约这边的平均收入是北上广的几倍,她和老公一年攒十多万美元,按照纽约20%的首付买个房子并不是很难,所以他们就把房子买了。
疫情以后美国可以申请长期在家工作,在家没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各种摸鱼。
这夫妻俩公司都不怎么加班,周末基本是双休。在家的平均工作时间,基本就是六小时。
假期这边也比较宽松,她老公年假有二十多天,她们公司的年假是无限的那种。
她自己因为脸皮薄,一年请了不到20天年假,但组里人各种请假,上级开会时候还说多请点也没事。
下班以后基本就是自己的时间了,养狗养猫出去旅游,各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女生说这样的生活自然和富二代没法比,但是对于女生这种普通家庭出来的孩子已经很好很满足了。
很多人问他们怎么毕业没回国,这女生说之前确实一直想要回国,但是自己和老公的工作机会主要在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
之前也和国内的HR聊过面试过,发现回去两个人工资能拿到现在一半就算很好了。
女生要是生完孩子以后可能都找不到现在的工作,想要一年存个七八十万人民币根本不可能。
也是为啥出来留学的时候,一直想着毕业要回国。但是毕业找了工作之后,就一直下不了决心的原因之一。
而且看看国内大城市的房价,感觉可能退休之前都没办法回国了。回去基本存不到钱,每天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也很大。
虽然前几年出去的时候是想着一定要回国的,但是最近却越来越倾向于先留下来工作攒钱再说了。
毕竟现在父母年纪都越来越大了,自己还是得想办法好好工作存钱。万一以后他们需要什么医药费,得保证自己能拿的出来。
目前的工作除了开销之外还能存点钱,万一家里父母遇到个什么事情不但能拿得出钱,而且还能给他们提供相对好一点的条件。
这个女生说了句很实在的话,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自己的工作,反正她没那么大的理想,工作就是为了赚钱过上更好的生活。
说到多数人都是个普通人,好好读书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生活,钱和时间总要有一个吧。
她自己读书或者说学历教育就是一种投资,多数普通人卷了半天学历也不过是为了找个好工作赚更多钱,过上更好的日子。
对于她自己这种快三十岁还没生娃的女性,回来找工作大概率要被歧视。工作更卷更累钱还更少,所以思考再三还是选择留下了。
尾声
有时候想想,现在我们觉得不管是读书还是就业越来越卷,其实底层逻辑很简单。
无非就是因为经济增速放缓以后机会变少了,就业岗位的供需出现逆转了。
只要懂得供需这个底层逻辑,接受时代变了过去的高增长不可持续,自然就会按照新的预期重构自己的规划。
大趋势变化以后多数普通人的折腾大概率是徒劳的,折腾到最后大概率还得认命。
那些没认识到时代变了,还在盲目往前冲的人注定会成为时代和变化的牺牲品。
个人觉得从在国内往死里卷,转向大量人才出海攻城略地,未来会成为一个大方向。
尤其是出去为国内公司企业和产品寻找更广大的市场机会,应该就是接下来的趋势和至少两三代人的机会所在。
如果同样要卷又有条件的话,现阶段真不如出海去和外国人卷,可能还相对容易一点,毕竟中国人一直都非常勤劳。
普通家庭的孩子如果家里没太多积累,自己到一线城市也没有根基的话,那么也不如到海外去试试。
已经毕业的可以跟着出海的企业一起,没毕业的家里条件又允许可以像前文提到那个女生一样先留学。
虽然很多人觉得现在留学已经变成了一种消费,但其实很多人出去留学也是在寻找另一种可能。
一类人是因为担心学历不够影响就业,经济增速回归新常态就业机会同步缩减之后,大家都在拼命提高学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毕竟现在国内考研非常卷,留学想考同样世界排名的学校难度,要比在国内小很多。
另外一类是像前文提到的女生,想着留学结束可以在海外找个工作,压力不那么大的同时获得更高的收入。
因为有些专业国内过剩很难找工作,比如说化工这类专业。但是到美国你读了完理工科博士基本不算难找,而且很容易留下来。
不过个人觉得要是准备出去留学,其实最重要的是考虑自己家庭的经济能力,这点是非常关键的。
因为教育本来就是个分层很明显的东西,比如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留学这个事情看法就是不一样的。
对一些家庭来说就是送孩子出去,连读书带玩一年多的同时,还能拿个有用的硕士学历回来。
但是对一些家庭来说就是压力会很大,因为家里就这么多钱,这笔教育投资下去,是必须得到足够回报才敢投入的。
所以如果说自己的家庭出几十万有明显体感甚至痛感,那就不要自费留学了,后续孩子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比较大。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先留学再想办法找海外工作。原因是读完书以后再跑去外面,不管是适应还是找工作都很难。
即使你英语还不错也很难适应,很多东西自己不懂,很多事情没人告诉你,啥都不了解找工作也难。
要是真的家底特别厚,这个阶段出国就是为了花钱,也根本不打算工作了,那倒也无所谓。
当然如果压根不想折腾,愿意留在老家也是ok的。毕竟人生短短几十年,想躺平过舒服日子也是个选择。
只是说与其要辛苦做“X一代”,相比一线城市的话不如去海外做个尝试。
相对而言同样的工作没有那么卷,但是收入水平和属于自己的时间大概率会多不少。
因为国外早就过了我们国家过去20年高速发展的那个阶段,80%的人薪酬基本差不了太多。
现在国内的增速也在降下来回归平稳,不像过去高速增长的年代有那么多机会了,所以在哪里打工就有个性价比问题。
同样是打一份工赚一份钱,有更多自己的时间发展爱好,简简单单过自己的生活也是种不错的选择。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的“接班人”,危险了 |
2 | 传中国顶尖无人机专家张代兵跳楼亡 年47岁 |
3 | 她患癌已扩散 昨晚出院 |
4 | 愤怒!男子上午存入600万,中午一看竟变成6 |
5 | 一个时代,彻底结束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人民币突然跳水 发生了什么 |
2 | 黑天鹅突袭 北京守不住了 |
3 | 不可思议 “习近平”消失! |
4 | 暴跌第一城,从4.5万每平跌到1.3万每平 |
5 | 中国经济有多糟? 仅这一项 每户损失6万 |
6 | 已确认离世,年仅29岁……给所有人上了一课 |
7 | 习武功被废 “第一保镳”突传失踪 |
8 | 遭俄军“15人轮流性侵” 她痛诉:大声叫才 |
9 | 外国免签游客 在中国玩疯了 |
10 | 习的“接班人”,危险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
1 | 2025:中美在不同轨道上会撞车 | 阿妞不牛 |
2 | 百年民运为何总是失败? | 施化 |
3 | 全世界最难忘的“中美友好合作 | 文庙 |
4 | 台奸是否已经泛滥 | 右撇子 |
5 | 每当看到这种场面,就觉得出国 | 旅泉 |
6 | 卡特-里根, 奥巴马/拜登-川普 | 芹泥 |
7 | 2025年:世界上有两件事做不到 | 随意生活 |
8 | 中国人的十个恶习 | 汪翔 |
9 | 吉米卡特盖棺论定 | 施化 |
10 | 访台一周归来的女研究生对自己 | 体育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