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一个月球 美中两个阵营

www.creaders.net | 2024-06-15 21:31:27  美国之音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载有月球背面地质样本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按计划将于6月25日踏上从月球轨道回归地球的旅途,这距离1969年7月20日美国首次将人类送上月球大约55年之久。中国完成人类首次月背岩石采样的任务,吸引了欧美科学家的关注和参与。与此同时,中国还与俄罗斯在月球研究项目上结盟。分析人士担心,随着中俄与西方民主国家的地缘政治摩擦进一步持续和加深,这一矛盾也会在月球上演。专家担心,人类探月活动,乃至太空研究,恐怕将分裂成两个阵营。

嫦娥采集月球背面样本 国际兴趣浓厚

与中国科学界有15年合作经验的美国行星科学家詹姆斯·黑德(James Head)参与了“嫦娥六号”月球着陆的科研工作。在谈到月球背面样品采集的科研意义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名布朗大学地质科学杰出荣誉退休教授、地球、环境和行星科学教授通过视频采访对美国之音说,“嫦娥六号”这次带回的月球背面样品“就像一个包含了许多材料碎片的宝库,所有这些都将告诉我们月球正面和背面为什么不一样。”

月球正背面地貌差异很大,科学家说,“嫦娥六号”带回的岩石样本可能为研究这一差异成因和月球起源提供线索。黑德说:“这将成为空间行星科学家的国际信息宝库。”

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今年5月3日从文昌发射场发射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按计划于6月2日降落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东北边缘的阿波罗环形山。

中国国家航天局说,探测器完成在月球背面的采样后,一台上升器在6月4日携带月球地质样本从月球背面起飞,进入预定环月轨道。两天后,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转移到返回器中。

目前,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正在进行环月飞行,伺机返回地球。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再入地球的大气层,计划于6月25日左右降落在内蒙古的一处着陆场。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布的这张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图片显示,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在月球表面着陆后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发布的这张中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图片显示,2024年6月4日,嫦娥六号在在月球表面着陆后的着陆器-上升器组合。

中国为了彰显了作为太空大国实力,让“嫦娥”着陆器在月球背面展开一面由特殊材料制作的五星红旗。与此同时,“嫦娥”系列探月项目所展示的中国太空科技实力,也吸引了像黑德这样的外国太空研究人员的参与。

来自欧洲空间局、法国、意大利、巴基斯坦的太空探测项目通过应征中国国家航天局2019年对外发布的“国际载荷合作机遇公告”,搭上了“嫦娥六号”的顺风车,入选在月球表面和月轨开展探测。这其中包括欧空局的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巴基斯坦的立方星和意大利的激光角反射镜。

以“登月”为代表中国的太空成就显然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中国在国际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科技声望。

布朗大学的的黑德说:“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拥有向月球发射火箭的能力……(火箭发射能力)对这些国家的国际关系来说十分重要,本质上就是世界如何看待他们。”

除发射能力外,“嫦娥六号”能够成功抵达月球背面并升空返回地球,全程“接力”工作得力于“鹊桥二号”中继卫星提供的通信链路。这被许多科学家视为一项技术突破。

中国月球挖土,着眼未来基地建设

“嫦娥六号”探测器着陆地点--月球南极蕴含着被美中两国都视为具备重要战略价值的资源。月球南极已经被探明存在的水冰,可以溶解成水,转化为氧气、氢气,后者可以用于火箭燃料。

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在内的太空技术专家希望在未来可以收集、加工、储存和使用月球“当地”自有的资源,而不必从地球携带,节省发射成本,以此维持月球上的人类基地。

这一太空探索思路被称作“原位资源利用(in situ resource utilization, 简称ISRU)。太空政策与地缘政治学者、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讲师南拉塔·戈斯瓦米(Namrata Goswami)说,中国的探月思路也正在越来越关注“原位资源利用”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作为吸引其它国家加入北京领导的月球基地的“卖点”。

戈斯瓦米对美国之音说:“他们(中国)实际上正在改变论调,告诉那些希望与他们合作的国家,这个(月球)空间站就像一个战略高地,那些与中国合作的国家可以从这个特定的重点受益。”

中国甚至已经提出要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区”,并已订出了在2050年前后建成每年“总产值可达10万亿美元以上规模”的“地月空间经济区”建设路线图。

中国政府一贯宣称,坚持和平利用太空。但西方分析人士对中国开发月球的动机表示质疑。

“中国倾向于对月球抱着一种更重商主义的看法,这与其威权政府形式一致。” 国防战略与太空政策与安全事务专家、华盛顿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AEI)高级研究员托德·哈里森(Todd Harrison)通过电子邮件对美国之音说。“这与美国及其合作伙伴的开放、透明和自由市场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说。

一个月球,两个阵营

中国登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拉拢其它国家,组建一个与美国主导的探月项目并行的联盟。

美国计划通过“阿耳忒弥斯3号”(Artemis 3)登月计划让宇航员在2026年重返月球。中国表示希望让中国宇航员在2030年之前登月,并在此后与俄罗斯合作,建设月球基地。

中国和俄罗斯从2021年开始,计划合作建造“国际月球科研站”(英文缩写为ILRS)。这个星期早些时候(6月12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签署法律,批准了俄罗斯与中国去年签订的关于共建“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协议。

除中俄以外,目前参与ILRS倡议的国家包括委内瑞拉、巴基斯坦、阿联酋、南非、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和尼加拉瓜等。俄航天局官员说,已经有12个国家和航天组织将参加这个中俄主导的联合项目。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哈里森说:“中国月球研究基地的主要合作伙伴是俄罗斯,他们吸引了少数其他国家的加入,其中大多数国家没有强大的太空实力或财政资源可以贡献。”

在此之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务院2020年一同发起阿耳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与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达成多边安排,规定了缔约国在月球、火星、彗星以及其他天体等外层空间的民用探索和合作原则。

中国和俄罗斯都没有加入美国领导发起的这一协定。俄罗斯航天集团总裁德米特里·罗戈津(Dmitry Rogozin)甚至表示,阿耳忒弥斯协议是“非法的”,不符合国际法。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德太空政策学者戈斯瓦米说:“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结盟结构,以及每个联盟所希望从事的、非常长期的明确野心。”

中国军队指挥探月工程引担忧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尼尔森(Bill Nelson)今年4月警告说,中国没有展示出和平利用太空的意图。他说:“我们相信,他们许多所谓的民用太空项目都是军事项目。”他说,美中“事实上处于竞争之中”。

就在“嫦娥六号”升空的前一个月,中国政府宣布进行“新型兵种结构布局”,明确宣布军事航天部队与网络空间部队、信息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一并纳入新型兵种布局,由中央军委领导指挥。

在历次火箭发射、卫星回收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程参与;中国酒泉、太原、西昌等主要卫星发射中心,以及航天测控基地也一直属于解放军编制。另外,管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专门机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也是中央军事委员会装备发展部下属的正军级办公室。

尼尔森5月23日又对美国国会议员表示,中国可能将月球南极据为己有。他说:“由于地缘政治因素,我们正在进行一场太空竞赛。”

他警告:“要记得中国在造陆方面的所做所为,他们到南中国海,然后宣称那些地方是他们的,其他人都别靠近。”

专家说,中俄与美国通过两个阵营所展开的对月球重新探索竞赛,关乎的不仅仅是资源开采。“这实际上是为了开创太空商业如何进行的先例,并为月球上的活动建立行为规范。”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哈里森说。

哈里森强调, 这场竞赛的一个重点是建立“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国际伙伴关系,并对月球经济应如何为所有人造福有着共同的理解”。“在这方面,中国已经落后于美国和自由世界。”他说。

中欧合作恐将终止

对于参与“嫦娥六号”月球探测项目的欧洲空间局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与中国合作探月实验了。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国际合作伙伴俄罗斯对这些项目的密切参与。自俄罗斯2022年4月入侵乌克兰以来,欧盟与美国一道对俄罗斯多项产业实施禁运和制裁,其中包括对俄罗斯太空工业的技术禁运措施。欧空局也终止了与俄罗斯计划中的月球探测项目。

美国专门报道太空事务的新闻网站SpaceNews 6月12日援引欧洲空间局国际关系处主任卡尔·伯奎斯特(Karl Bergquist)的话说:“目前还没有决定继续在‘嫦娥七号’或‘嫦娥八号’上进行合作。”

欧空局也不会参与中俄领导的国际月球研究站。伯奎斯特表示:“欧空局不会在ILRS(国际月球研究站)上进行合作,因为这是中俄的倡议,目前与俄罗斯的太空合作在禁运之下。”

但欧洲与中国的近期空间技术合作还会继续下去。SpaceNews报道说,欧空局仍将为“嫦娥六号”提供地面站支持。位于西班牙大加那利岛的马斯帕洛马斯(Maspalomas)空间站将在“嫦娥六号”飞船于6月25日左右返回地球时对其进行跟踪。此前,法属圭亚那的库鲁(Kourou)空间站在“嫦娥六号”发射后对其进行了数小时的跟踪,以确认其轨道。

2015年开始的中欧载人航天合作如今已经处于“休眠”状态。伯奎斯特此前对德国之声表示,欧洲航天机构使用许多来自美国的设备,而美国对这些设备实施了出口管制。他说:“这些设备我们不能用于和中国的合作项目,同时我们欧洲也无法不用这些来自美国的关键设备。”

美国科学家:希望继续研究嫦娥月球样本

美国与俄罗斯在太空探索方面仍然保持有限度的合作,但与中国的空间技术合作有法律上的限制。

美国根据2011年通过的一项法案中包含的《沃尔夫修正案》(The Wolf Amendment),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或国家航天委员会的政府资金,未经联邦调查局(FBI)认证,不得用于与中国或中资公司合作和双边协调。

布朗大学地质科学专家黑德说,他仍然对美国科学家与中国进行空间技术的合作研究感到乐观,特别是像“嫦娥六号”这样的多边合作项目,以及月球地质样本这类不直接涉及军事用途的研究领域。

他告诉美国之音,他和同事已经获取了美国政府的批准,可以参与对“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本的研究。

“我们希望同样的关系将继续下去,有关‘嫦娥六号’样本的许可也能够继续。当然,中国将首先向中国科学家开放这些样本,但与‘嫦娥五号’样本一样,他们已经对国际申请、甚至美国申请开放了。”

   0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不好!体制内权威突然拉响警报
2 传北京被“包围”了
3 国运之战,中国设立史无前例新机构
4 被刺美籍教师照片曝光 美驻华大使非常气
5 “这个系统婚外情多得很”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1 为什么劝中年女人别穿短裤出门?看这3组对
2 不好!体制内权威突然拉响警报
3 90天后 一尊还能往哪躲?
4 ​下一款iphone, 中国与世界从此分道
5 传北京被“包围”了
6 果然名不虚传 习又一“杰作”搞砸了
7 “天花板”都在坠落!中国这行业断崖式缩水
8 不得不说,这张照片真是绝了
9 国运之战,中国设立史无前例新机构
10 90天大限? 习近平的个人形象会被撕得粉碎
热门专题
1
以哈战争
6
中共两会
11
秦刚失踪
2
中美冷战
7
台湾大选
12
火箭军悬案
3
乌克兰战争
8
李克强猝逝
13
台海风云
4
万维专栏
9
中国爆雷
14
战狼外交
5
美国大选
10
李尚福出事
15
普里戈津
一周博客排行 更多>>
1 曾华
2 国内亲友谈经济现状 马黑
3 曾华
4 Made In China Winston Sm
5 当哲学被藐视之后正式出版之意 慕容青草
6 川普试图颠覆和埋葬美国的一个 右撇子
7 《纽约时报》为何突然揭拜登是 雷歌747
8 苏步青的日本妻子在家洗碗时日 弓长贝占郎
9 十年后再谈美国老人医保和社保 山林客
10 2024年回国杂记(四) 玉米穗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更多>>
1 川普试图颠覆和埋葬美国的一个 右撇子
2 国内亲友谈经济现状 马黑
3 乌克兰为何要入侵俄国? 白草
4 审判结果 提前 泄露!- 民主党 启泰
5 耶鲁宪法教授:"国家需要& must
6 遭遇垮境流氓团伙诈骗纪实 体育老师
7 亨特被判有罪,大有文章。 老農民
8 2024成都生活记(3):熊猫绿 老冬儿
9 诺曼底登陆研究成果可以卖几个 阿妞不牛
10 老度指点:亨特案最大的亮点是 老農民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4. CyberMedia Network/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