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到这两年大众消费力骤降的问题,一般分析都是从房地产的萧条、经济差导致人们收入下降这些角度来看的。
但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经济并没有真正爆发危机,房地产也只是遭遇了一定程度的降价和流动性收缩,为什么消费力却下降得如此之快?
在数据中,社会有效需求的下降程度,所表现出的烈度远超宏观经济指标的萧条状况。
究竟为什么,消费力的下降成了一个最明显的下行指标呢?
在以往的经验中,譬如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和08年金融危机,都是以金融系统的风险率先暴露作为信号,消费力的下降只是危机所导致的一个连带效应而已。
但是在中国恰好相反,消费力的下降成了先行的信号,而且极其强烈。
所以我最及重新思考了当下经济下行的问题,并且得出了一个自己之前也未曾重视过的结论,拿出来供大家探讨。
此前我经常提到的消费力下降之原因,常常总结为两点:一是长期以来的收入分配结构失衡,二是社会保障不足。
在我重新思考之后,这两点是长期以来的基础原因,但并不是这一轮消费下降如此剧烈的直接原因。
观察消费下降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应当思考的一点是,中国人以前的消费力究竟是如何而来的?
2019年之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人的消费力猛增。从富有人群来看,他们在国外到处买买买。我之前去巴黎老佛爷转的时候,里面很多商店都拥有中文销售员,都可以使用支付宝付款。那时候在欧洲的机场退税处,永远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人拎着Prada之类的大包小包在排长队。
从普通人来看,消费力也是猛增的。2019年之前,年轻人不仅日常消费很高(30元左右的奶茶极其普遍),而且还升级出了各种各样的细分升级消费。比如昂贵的进口牛排等高档食材、细分而昂贵的运动和户外产品,等等。
那几年,的确有一种“中国人要买下世界”的端倪,那个趋势像极了当年经济巅峰时期的日本。
然而短短三四年,不仅普通人,就连富人的消费力也骤降。今年太古里的财报显示,大部分城市的太古里业绩都明显下降。
以和府捞面为代表的大众餐饮连锁品牌新贵,也只能靠降价续命,可见民间消费力下降之明显。
这里就浮现出一个原因:2019年之前,中国人的消费力来源,主要是依靠财富效应,而非真正的收入能力。
这个财富效应主要就是指房地产。虽说现在房地产成了很多人眼中的负担,但房地产也确实造就了一批有钱人(虽然只是阶段性的)。
09年左右,房价开始一波猛涨,那时候就有很多人入市,倾尽所有购入两三套房子。随着后来的房价继续攀升,整个中国的信用扩张时代又延续了十年。可以说2009年之前进入楼市的人,基本上都赚得盆满钵满。这种财富效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房子涨价卖掉后的收入,二是一部分拆迁受益人群的收入猛增,三是房子出租的租金收入。
这是一场造富的狂欢,但正是因为这场狂欢,中国人被普遍透支了一项能力,那就是真正的核心收入能力,尤其是持续的、高质量的收入能力。
那时候我身边认识的人,有很多都是这样的:在小私企上班,工资两三千,但因为家里买房早,靠着房子就活得很滋润,拎着LV包包,经常去商场吃人均一两百的饭,在瑜伽馆、美容院办几万的卡,都毫无压力。
但这类人当中有很多,到现在为止工资还是三四千、四五千,几乎没怎么涨。
富裕人群也是类似,除了江浙沪一些靠做制造业、实业富起来的家庭,大多数都是靠着资产升值达到数千万乃至上亿身家,并非是靠着其核心的赚钱能力。
真正的高收入阶层,可以数得过来:金融圈儿的、以阿里为代表的互联网高收入人群、以华为为代表的高新产业高收入人群。
但这些人所占的人口比例,以中国的人口基数来看还是太低太低。
除了这些人群,什么烟草电力、高收入的体制内人群,就不用说了,他们可能是目前中国人消费力最后的“顽强”了。
总体来说,中国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这十几二十年,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财富效应,却没有培育出来一大批真正拥有赚钱能力的人群。
这一点的区别,在我看一个美国街头采访的时候感觉尤为强烈。采访者随机挡下开跑车的人,问他们收入来源是什么,这些人的回答丰富多彩,有搞设计的、搞音乐的、编程的、做销售的、开餐厅的、心理医生……
但是在中国做这样的采访,可以想象来源大都是什么……
大部分中国人的收入来源,都呈现一种同质化、低收入的倾向。如果没有房地产的财富效应,绝不可能撑得起那么多年轻人天天喝30元以上的奶茶、动辄进商场消费七八百元。
在这背后,则是民间经济的同质化、低质化。
以个体户为例,在欧洲可以看到,个体户的整体质量非常高,大部分店面都有着精心的设计和装修,风格各异。欧洲非常多的餐厅都有自己的网站,网站一般都展现着该店的历史、风格和价值观,是一种将个体户当企业来做的意识。
在欧洲,百年以上的餐厅随处可见,经营三四十年的就更是满大街都是了。这就是一种持续的核心收入能力,他们抵御经济低迷的能力肯定也会更强。
但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这些年,个体户整体呈现出跟风严重、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普遍低劣的情况,这些个体户老板不仅收入不算高,最重要的是其经营意识很差,大部分人都是随波逐流跟风赚两三年的钱,真正精耕细作、持久经营、建立品牌的很少。
就业人群也一样,在财富效应之下,大部分人“躺赢”,于是真正持续学习、拥有核心赚钱能力的人比例越来越低。
就业质量低的背后,则是小微企业的整体质量偏低。小微企业总体利润率很低、经营管理模式不佳,导致其中的就业人群受到的培训质量很差,成长能力弱,因而核心收入能力也差。
大学生则普遍痴迷于考编,因而也无从学习和发展真正的核心收入能力。
这些问题本来都是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持续改进的。但无奈中国的经济在这十几年来过度依赖房地产,中国人也普遍痴迷于房产或者其他财富增值手段,陷入一种“只有财富增值才能走向富裕”的集体狂热,导致整个社会的产业质量偏低、靠能力赚到钱的人越来越少。
那么结局我们也看到了:当房地产迅速陷入低迷,财富效应的泡泡也就随之迅速走向破灭,这时拎着LV、月薪四五千的人消费能力也随之骤降。
这些年来,政府也一样陷入卖地的狂热,没有耐心给予地方民间经济以支持、改善与呵护,导致大部分民间经济都是极度脆弱的。
教育质量也是问题之一:低质量的教育,培养出大量只会背答案却缺乏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们的核心收入能力和创新能力,早已被劣质、压榨式的教育透支了。所以呈现出一种“年轻人老化”的社会状态。
一句话:中国的高收入职业数量、品类都太少,导致富人大多是高资产人群,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水平太低。
光批评收入分配机制也是不够的,更要批评管理者对于产业多样性引导的忽视,对小微企业的扶植和法律保护太少。
总体而言,现在的经济冰冷时刻其实反而是一件好事。管理者应当彻底反思这十几二十年来的狂热。必须要彻底改变对收入的认知,开始耐心培育整个社会的高质量收入能力,并且建立更细致的市场法规体系。
我想,作为我们个人也应当反思,有没有过度依赖财富效应导致过度的浮躁和投机心态。经济冰冷的时刻恰好是一个机会,让我们看清楚未来——每个人应当将注意力转向自身的持续学习能力。
财富增值的造富神话,已经彻底结束了。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网传珠海撞人事件肇事者身份 来头不小 |
2 | 川普和拜登会面:“不会再选了” |
3 | 川普恐怕要毁掉这个行业了 |
4 | 快讯!接替麦康诺 他当选美参院多数党领袖 |
5 | 习近平批示“一派胡言” 这才是中国的最大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警报拉响!人民币恐重贬50% |
2 | 张又侠突祭雷霆行动 结果惊人 |
3 | 今天,川普给了北京第一个大苦果 |
4 | 快讯!川普宣布马斯克入阁 |
5 | 敏感时刻 李强突然一反常态 |
6 | 朱令父母收到北京人民检察院的正式答复 |
7 | 这次真完了!90%被遣返!恐慌正在蔓延... |
8 | 中国芯片大厂突传噩耗 |
9 | 第一夫人、贺锦丽反目?画面疯传 |
10 | “急风骤雨”将至!网民哀叹 习欲退守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