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随着贸易冲突加剧、薪资上升等因素,中国大陆现在面临劳力密集型制造业流失的问题,许多制鞋、成衣、家居设备、包包、玩具等工厂已经转移到越南和印尼等国家,年纪较大、技术水准较低的劳工恐面临大面积失业。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从2000年代初期,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之后,先进制造业国家陆续面临“中国冲击”──中国运用大量廉价劳动力和高度集中的供应链,使先进国家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大陆成为世界工厂。
劳力密集制造业从中国出走
现在“游戏结束了”,中国自身也面临技术门槛低的制造业大幅流失的问题。
《金融时报》进一步分析上述产业从2019年至2023年的情况,结果发现,在接下来的五年,就业机会又再减少了340万个。
产品出口市占率下降
据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教授戈登‧韩森(Gordon Hanson)的研究,2013年,中国在10种劳动密集产品(包括家居设备、家具、箱包、玩具等)的全球出口市占率达到39.3% 的高峰。
然而到2018年,因为美国关税的影响,这个数字已经降到31.6% 。
即使是需要先进技术的产品制造业,也开始离开中国。在美中关系紧张的影响下,许多中国和外资企业都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将iPhone、半导体芯片、汽车零件等生产转移到东南亚或印度等国家。
中共坚持控制经济政策 发展成果全民难共享
西方国家的经验是,从以制造业为主,转而发展服务业,转型成为消费驱动型经济。
然而,出于极端政权的特性,中共当局想要控制一切,在经济层面也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所谓“具中国(中共)特色的”发展路线,忽视经济结构转型的市场规律。
中共党魁已明确表示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将资源投入电动车、半导体等先进制造业,不去发展消费驱动型经济,拒绝与民共享经济成长的成果。然而,先进制造业的民间需求有限,供给远大于需求,资源错置的结果就是经济不景气,这个后果正在渐渐浮现。
中共当局“攫取性政经制度”的恶果
202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戴伦‧阿西莫格鲁(Daron Acemoglu)、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和詹姆斯‧A‧罗宾逊(James A. Robinson)提出解释国家繁荣与贫穷的重要概念。据他们的研究,全球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之所以差距巨大,背后是政治与经济制度的差异。
他们把国家制度分为“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包容型制度指社会各阶层多数人都能参与经济活动、公平竞争,使利益共享。攫取性制度指权力和财富高度集中,被少数权贵垄断,缺乏权力制衡与法治,全国的多数人都在为极少数人服务。
阿西莫格鲁等人的研究指出,包容型政经制度是实现长期经济成长的关键。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凡是选择了包容型制度的,经济都能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准也持续提高;攫取型政经制度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经济成长,但这个成长不能够持续,最终会陷入停滞或衰退。
阿西莫格鲁曾在十年前(2014年)的演讲中提到,当今的(共产)中国就是“在攫取型制度下增长”的典型案例,然而这个成长有其限制,这种政经制度无法带来长时间持续的经济增长。在2014年,他就直接预言了当今中国经济的衰退。
中国当今“政治向左、经济向右”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极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东部战区真出大事了 |
2 | 土木工程师发文,中铁十局的事越闹越大 |
3 | FBI突袭搜索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恐引发新一波 |
4 | 头上响炸雷 北京最忌讳的事就要发生 |
5 | 网传新冠疫苗之父杨晓明被判死刑 官媒沉默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