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杭州,还当不起一线城市

www.creaders.net | 2025-04-08 21:31:56  冰川思想库 魏英杰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杭州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也确实令人瞩目,但仔细推敲的话,还是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

  虽然“杭吹”的话大家爱听,也能增强杭州人的自豪感,但实事求是地说,吹过头并不好。奋力争先是好事,但无论从现实情况,还是从前瞻性来说,杭州还当不起一线城市的名头。

  杭州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审时度势、保持优势,做出正确选择。

  01

  首先要知道一点,国内官方并没有明确发布过所谓“一线城市”的定义或标准,而是用了诸如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或直辖市、地级市等不同的概念。

  只不过在民间或机构的表述中,基于人口规模、经济体量和城市定位等不同角度,约定俗成地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列为一线城市。特别是在房地产市场行业,更多地从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来加以区分。其他的,还有使用新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来称呼那些经济增速快、具有一线城市发展潜力大的地区。

  前面提到的这篇文章,就是从杭州一地块楼面价突破新高,以7.74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超越广州地王的价格,而把这作为杭州已经堪称一线城市的标志性事件。

  不否认地王的风向标作用,毕竟楼市价格的高低,从侧面反映了所在地区的经济能力与消费水准。换言之,房价不会脱离当地的经济实力而长久维持。不过也要看到,地王毕竟只是一种极端表现,而不是普遍状况。其中难免有虚高泡沫的成分,即便没有,反映的也是最具经济实力的一小部分人的购买能力。

  实际上,根据中指研究院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3月),杭州的新建住宅均价是30711元,二手房均价是34493元(注意不是楼面价),这是比较真实的市场情况。哪怕考虑到不同区块、不同楼盘的价格区别,能卖到10万元/平方米以上的楼盘并不多。

  从个人感受来讲,杭州这几年的房价是在下跌的。

  我有一套房子本来想置换新房,一开始的挂价和最近中介跟我讲的小区同户型的成交价,价差超过百万。有些朋友还知道我的一桩笑料:3年前卖掉一套小房子,没有连车位一起卖,结果当时30万元买的车位,现在价格还不到20万元。

  我还知道,有朋友在价格高位时买到房子,现在要出售的话,已经实打实亏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我要说的并不是杭州的房价对比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仍有差距,而是说,拿房价来作为判断是否算一线城市的标准,让人感觉不无荒诞。

  虽说大城市由于机会多,吸引人才纷纷涌入,房价自然会更高一些,但不能说,房价上去了才是一线城市。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宜居宜业、让人有奔头是不可或缺的标准。如果在这个城市无论怎么打拼,房子都让人望洋兴叹,其吸引力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就房价这点来讲,我反倒觉得,杭州还是不要向一线城市看齐为好。

  02

  房价以外,杭州在经济体量、国际化水平、交通枢纽、医疗教育资源等方面,距离现有的一线城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这也是杭州不能过于自夸的地方。

  经济体量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GDP十强城市中,杭州GDP为2.19万亿元,排名第八,不仅离上海这个唯一的“5万亿”城市仍有很大差距,在“2万亿”城市俱乐部中,杭州和排名第六的苏州也还有近5000亿的差距。

  更要看到,排在杭州后面的“追兵”武汉,GDP总量和杭州的差距仅有几百亿。以经济体量来说,如果杭州可以算得上一线城市,那排在前面的重庆、苏州、成都,岂不是更有资格讲自己是一线城市?

  杭州的经济结构也存在隐忧。2024年杭州经济增速为4.7%(有2023年GDP核增导致基数变大的原因),低于预期,也低于全国增速(5%)。在投资、消费、外贸“三驾马车”中,杭州的投资、消费都表现不算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9%,低于全国(3.2%)6.1个百分点;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2.8%,低于全国(3.5%)0.7个百分点。作为“电商第一城”,杭州消费略显疲软,颇让人意外。

  所以,别看前阵子全国各地刮起一阵“向杭州看齐”的旋风,地方主政者恐怕也挺焦虑。杭州涌现DeepSeek等“六小龙”等企业固然亮眼,这表明杭州的科技经济取得不俗成绩,但也要看到,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的潜力尚未发挥出来,尚不具备规模效应,对当地GDP的贡献不大。这也说明,杭州的经济结构存在短板,传统产业转型仍需发力(杭州制造业不强是老问题了),数字经济(占比28.8%)发展势头虽好,但也不能独挑大梁。

  至于杭州的国际化程度,因为靠近上海这个经济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显然不会落户杭州,这就不用多说了。

  还有像国际航班,对比一线城市杭州也有很大差距。就举个例子,杭州人飞往国外城市,经常要费劲巴拉地跑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而不是到萧山国际机场。很简单,国际航班还是浦东机场多啊。比如飞日本城市,到浦东机场的时间,都够飞一趟大阪了,可就是没办法。

  说起高校资源,杭州人更是满眼是泪。放眼整个浙江,也只有浙大一所985、211,在全国都是垫底。而“杭州人自己的大学”呢,有几个说得上来?杭州师大是一所,城市学院前面还有浙大的名头。难怪说起老杭大并入浙大一事,杭州人至今悔恨不已。有一次到姜亮夫、夏承焘等名家住过的杭大新村参观,说起鼎盛时期的杭大,同行诸位仍然嘘唏不已。

  从这些核心指标考察,硬要说杭州是一线城市,不免过于牵强。

杭州,还当不起一线城市

  03

  讲完这些,我还想说一个细节。一线城市,自然也要有一线城市的文化底蕴。在这方面,有着千年悠远人文传统的杭州,自然不输于任何城市。但我要说的不是历史,而是当下。

  前些天,我的朋友贾布在“冰川茶馆”(冰川朋友们的微信群)丢了一个她制作的视频链接,介绍上海4月必看的展览。

  我数了一下,不完全统计,上海4月份的展览活动(包括仍在展览)有上海博物馆的印象派大展(有莫奈、梵高作品),龙美术馆的天地大观展览(包括了甲骨文、青铜器等珍藏),刘海粟美术馆的建馆三十周年纪念展(包括了文征明、唐寅、仇英、八大山人、吴昌硕等人作品),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觉醒珠宝展(包括拿破仑加冕时王冠上的金叶子),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的古埃及大展(这个就不用介绍了),以及陈逸飞回顾展、黄永玉新作展、贝聿铭建筑手稿展……

  这些展览,无论从作品、文物的级别还是展览的频次,都让人艳羡不已。杭州如今也有很多展览活动,比如我前些天刚去过的位于下沙奥莱美术馆的《琳琅萃珍——唐宋元明清典籍特展》,就很让人震撼,但和上海比起来,杭州在这方面确实一时还难以超越。

  这不仅是区位差别,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软实力的体现。有上海这么强大的存在,杭州即便不甘沦为“后花园”,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恐怕也难以赶上。

  说到这,想起本文开头提及的公号文章,里面提到杭州的人口净流入已经超越北京和上海,而且正在反向吸引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人口。杭州近几年人口呈现净流入(2024年人口增量10.2万)是不错,而上海常住人口出现微降(2024年常住人口减少7.19万)也不假,但拿着百度地图等机构发布的数据,就要说上海成了杭州最大的人才来源地,却是有待商榷。

  且不考虑统计口径问题,上海虽坐拥复旦、交大等39所“双一流”高校,但杭州凭借数字经济产业优势,仍能吸引部分毕业生跨城择业,这很正常。况且这几年杭州出台了不少针对大学生的落户、补贴优惠政策,而上海由于是超大城市,人口规模是有政策限制的(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一正一反,常住人口此消彼长也就不难理解。

  但我更想说的是,上海和杭州原本就是常来常往,有些人从上海来杭州工作,有些人从杭州去上海工作,人才流动呈现出钟摆效应,在统计上是不好区分的。

  杭州有阿里、蚂蚁、网易等大厂,我就认识一些朋友是平时在杭州上班,周末回上海生活的。还有些朋友,从大厂辞职后,该回哪里就回哪里去了。所以,不必把这太当回事,惊呼什么杭州在虹吸一线城市人口,甚至把这当做杭州俨然超越一线城市的论据。

  04

  我所讲的这些,当然不是在打击有些人的积极性,而是想说,杭州目前还当不起一线城市,也不必要太去在乎自己是不是一线城市。从王国平书记主政杭州到现在,经过二十来年的发展,杭州已经完全改天换地,变得越来越好。

  我2006年左右来杭州的时候,文三西路、古墩路再过去的地方还有一大片农民房,西溪湿地也刚在开发之中。晚上睡觉的时候,还能听到蛙一片声。有一次从市区过四桥(复兴大桥)去吃饭,之间到处是工地,尘土飞扬。

  有一段时间我住在萧山湘湖边,一开始去那里,要穿过一片农村,路面坑坑洼洼,不小心就走错路,拐到不知名的乡村小道。后来冠山隧道开通,才可以从中河高架直接前往新居。对了,那时候的湘湖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大的面积,当年的一大片农田、花圃,如今都已经成了湖面。

  我来杭州的时候,一条地铁都没有。记得有一年本地媒体讨论要不要建地铁,还有专家建议不要太超前建设云云。当时也觉得,杭州城区就那么大,建地铁有啥用啊。我查了一下,我来杭州的2006年,常住人口是773.1万人(传统主城区人口才不到200万人),而截至2024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达到1262.4万人,这18年的时间里,杭州常住人口多了将近500万人,说是再造一座城市也不夸张。

  以25年的时间段来看杭州城市发展,可以得出一个明显结论:杭州这些年的变化,比过去一千多年加起来还要大。有一则传言一直被人提起,说尼克松1972年到访杭州后留下一句话,“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也有亲历者证明这是谣传。不过,与其把这句话记在尼克松头上,不如说这是那时候市民对杭州城市建设的评价。

  曾经的杭州城区,确实是破破烂烂的,连马路都修不好。我以前从文三西路到体育场路的报社上班,开车要经过文三西路、环城北路、体育场路等主干道,三天两头就会碰上路面维护,整个马路就像打补丁一样,而且维护好了后,还是坑坑洼洼、颠颠簸簸的。

  现在呢,连我这个在杭州住了那么多年的人,也数不清有多少高架桥、立交桥和隧道了,亚运会开幕前,整个城区也是焕然一新。

  对杭州人来讲,杭州是不是一线城市,又有多重要呢?只要这座城市是友好的、开放的、宜居的,来这里就业或创业的人,真实感受到政策的公平对待,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友善,又有谁会在意是不是一线城市。

  就经济发展而言,杭州最大的财富就是占GDP比重超过60%、创造了85%以上就业的民营经济;就创新创业而言,杭州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一批头脑清醒、务实肯干的公务员队伍;就城市生活而言,杭州最大的财富就是世间少有的藏于市区的山山水水……

  “城市即人”,而人最重要的是价值的自我实现。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的重要功能是帮助人实现自我,所以,是不是一线城市没那么重要,一座城市有没有人文温度,才是最重要的。

  杭州,要有赶上一线城市的雄心,但不能有以一线城市自居的虚骄。

   0


热门专题
1
川普
6
AI
11
苗华被抓
2
中美冷战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何卫东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俄乌战争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万维专栏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