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6岁天才少年于行健之死
几天前,16岁的天才少年于行健坠楼身亡,关于他的故事,目前没有任何媒体正式刊文报道,那就让我担起这个责任,让他的故事和命运被看见。
“天才少年”名不虚传。
2022年,还在东北育才学校读初三的他,就在信息学奥赛中拿到了辽宁省第三的高分。
2023年,在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他以接近满分的成绩摘得金奖,学校刊登喜报。2024年3月,他以A类选手的身份成功入选辽宁省队。
坠楼发生在不久之后的4月1日,告别仪式在4月5日完成。
不要以为罗列这些“天才佳绩”就是我要做的事,不,我是要告诉看到这篇文章的所有人,在只有一次的生命面前,所有的成绩——哪怕是像上面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都只是人生的边角料,生命力与人的命运,才是人生的真正主角。
谨慎推测,于行健应该是死于跳楼,不像是意外的失足坠楼。
目前相对可信的信息证据有两个,一是于行健的同学贾淇中撰写的讣告内容,二是于行健的父亲撰写的纪念信。
讣告内容强调了“因个人压力繁杂等原因···坠楼。”
可见,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于行健承受了很大压力——不论是来自于自我的,或是来自于外界的。
贾淇中写道:“于行健品学兼优,为人温柔、真诚、善良,通过其建立的社交媒体组织,为更多人送去温暖和祝福”。
于行健的爸爸在纪念信中说,“你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别人动笔,你只用眼睛看,你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彰显你的学习能力出类拔萃。”但是他也透露了更早的命运转折点:“还记得,你认真听从爸爸的学习辅导,辅导你学习的那些日子真是爸爸最快乐的日子,但不知你从何时起,你不再需要爸爸的辅导了,爸爸知道,你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同时你也埋下了戾气的种子······时而你又成为魔丸,看不起这个世界的一切,肆意挑战这个世界的规则,我行我素····粗鲁地对待爱你的妈妈。”
我不知道,“戾气”指的是什么,但是显然,随着孩子的成长,学业的精进,爸爸应该是没有能力再做那样的辅导了,从能力上讲,这是容易理解的。
与此同时,字里行间也能见出,孩子对于学业产生了厌倦和反抗,那位父亲说:回想近几年,你失去了所有快乐···你不再喜欢学习,不喜欢运动···你每天都在煎熬,多次暗示爸爸妈妈,你很想去找你的世界。
也就是说,于行健其实较早之前就表现出了一些心理问题,如果周围的人们有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储备,心理辅导和心理支持在那个时候就必须介入了。
外界不知道当时其他人有没有这方面的努力,现在天才少年已逝,说这些并没有责怪任何人的意思,而是为了提醒后来人,当你的孩子或亲友表现出想要寻找别的生活的时候,请坚定支持他们开拓新空间,实践新的活法,请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那是生命在发出求救的信号——“过去的那些,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于行健是一个高智商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出许多复杂学科问题的答案,当然也能一眼就看出复杂人生问题的答案,当他想到自己的人生要持续地跟那些他已经不再爱的学业打交道的时候,他按了核按钮。
示意图
这是一个无比悲伤的故事。因为我非常清楚,如果给我机会和这个少年玩三天,我会展示给他更多更有意思的活法,如果给我一个月的时间,我有把握让他变成另一个活蹦乱跳的人。
但是现在没有如果。
很多悲剧的发生,在于玩错了“游戏”。
当你看待世界的眼光和理论变了,就会得到一个新世界,哪怕只是眼前最普通的街道和商店,能被你发现一些其他人根本无法察觉的巨大秘密。
拼学业、拼奥赛,它的本质是地位游戏,第一名地位最高,最后一名地位最低,而且全过程是零和博弈,它对人的心智是巨大的消耗。
人类无法完全拒绝地位游戏,但是在参与的时候需要知道,地位游戏只是人生之旅的小插曲,你也可以彻底地关闭地位游戏,拒绝参与,走少有人走的路。
现在中国已经有一些孩子从小就不走高考路,那样会轻松很多,但是如果用力过猛,继续内卷,他们还是会在欧美教育体系的地位游戏里面走火入魔。
那么应该玩什么“游戏”?我认为,地位游戏容易引起心理问题,是因为它有排名,如果是单人游戏呢?那就不要排名了,只跟自己比,甚至跟自己也不比,只是做点不一样的事,探索世界的多样性,注重的是体验——而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在单人游戏的模式中,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人。
在“成为自己”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得过你。
但愿那样的悲剧不要再发生了。
延伸阅读:天才奥赛选手于行健坠楼去世,年仅16岁,濒死之际喊出:妈妈救我
来源: 界史
4月1日,本是愚人节,可对于沈阳的于家来说,多么希望这个消息真是愚人节别人开的一个玩笑。
原来,就在愚人节当天下午4点40分,于家的儿子年仅16岁的少年于行健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很快救护车的警笛声响彻整个小区,但即使经过全力救治,仍没有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于行健在当天晚7点宣布离世。
在濒死之际,于行健本能的喊出:“妈妈,我疼,救我”...可这个年轻的生命仍然没有来得及好好看世界。
据邻居、学校老师同学说,于行健在信息学竞赛圈里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孩子打小就展现出惊人的编程天赋,拿奖拿到手软。
那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孩子,怎么就走上了绝路?
是灵童还是魔丸
在古籍《周易·乾卦》中,有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其中,于行健的父亲为儿子取行健二字,也想让儿子如宇宙运行一般刚健有力,激励他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
事实上,于行健的确做到了,从其父亲写下的祭文中,我们就能读到很多消息,祭文里,父亲回忆起儿子小时候的聪明伶俐。
父亲将儿子比拟为电影《哪吒》中的哪吒,又是一名灵童但又是一颗魔丸。
他指出,儿子比同龄的孩子都优秀,当别人看到题目还在究竟怎么算的时候,于行健的脑子里已经计算出了答案。
当自己对于行健进行学习辅导时,儿子总是认真听取,还会做做笔记,这让做父亲心里很开心。
当儿子看到街边马路上乞讨的孩子时,于行健总是偷偷擦泪,自己知道,儿子的心是一颗善良的心。
字里行间,都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肯定和骄傲,更让父亲骄傲的还在后面。
2023年,于行健还在读初中的时候,就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学成果展示大赛总决赛AI+程序算法赛道以接近满分的成绩拿下金奖。
第二年,他上了高中,在高手如云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又拿下了辽宁省第一名,顺利进入省代表队A类。
这些荣誉,都证明了他的天赋和努力,也让他成了大家眼中的“天才少年”,可谁也没想到,这耀眼的光环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和挣扎。
光环背后的阴影
随着儿子进入青春期,一切都变了,他变得叛逆、不听话,父亲指出儿子的那颗魔丸已经在不断变大,甚至对最亲的母亲也像“暴君”一样。
在祭文中,父亲也坦白称他们早就发现了儿子的变化,知道他已经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学习,不再像以前一样喜欢运动。
但孩子却一直在为了父母去做这些不喜欢做的事情,亦或者说,于行健现在的所有做法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父母,也揭示其人生被塑造为父母教育理想的工具。
这也就是为什么于行健每天都在煎熬中度过,甚至也多次暗示父母,但他从未明示过,因为他实在是善良,心中的灵童仍在和魔童作斗争。
这篇祭文在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刻反思:孩子也是人,他们也需要有时间放松,也需要在玩耍的年龄自由。
不过,这次事情后,有些人猜测是不是因为最近一次竞赛上,于行健没有进入2025年慈溪学竞赛辽宁省A类和B类名单。
对于他而言,这次的失败、长期的巨大压力、内心深处快乐的缺失、青春期的叛逆和迷茫等问题叠加,是否成为他坠楼的导火索?
不过,于行健的讣告中,也的确指出了四个字:个人压力。
于行健的事情也给我们抛下了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因为于行健的悲剧并非个例,近年来,类似的青少年悲剧屡屡发生,这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该如何定义成功教育?
教育的迷思
回看于行健的事情,于行健的父母不爱他吗?
爱,而且一直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骄傲,但他们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也许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拥有美好的未来,但他们却忘记了,幸福的定义远不止于此。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知识的灌输,还是人格的塑造?是追求卓越,还是守护快乐?
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抗挫能力,让他们能够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一个只会追求成功的工具。
于行健的离开,是家庭、社会的悲剧,也提醒做家长的我们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倾听他们的心声,要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不要让“成功”绑架了孩子的童年和青春,不要让分数成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准,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神童”,更是拥有健全人格、能够独立思考、拥有幸福感的孩子。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习近平可能祭出核弹级选项,已经拍板 |
2 | 习被老人干倒 接班人浮出水面 |
3 | 川普早上才决定暂缓关税 CNN曝内情被这事吓 |
4 | 快讯!川普暂停所有对等关税 除了中国 增至 |
5 | 炮轰习近平 太子党公开批中央 王毅竟越权做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说一套做一套 传北京悄悄豁免… |
2 | 中国多家银行纷纷宣布… |
3 | 传习近平可能祭出核弹级选项,已经拍板 |
4 | 仅剩几个小时 巨大风暴将至 |
5 | 和习关系暧昧 副国级女高官地盘出事 |
6 | 习大势已去 党媒开始送别式宣传 |
7 | 习被老人干倒 接班人浮出水面 |
8 | 常委又将出事,情妇已经被抓 |
9 | 川普早上才决定暂缓关税 CNN曝内情被这事吓 |
10 | 传川普松口:关税战比预期早结束 时间点曝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