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数据,目前燕郊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从房价低谷到人口回流,燕郊人口数量变迁折射出都市圈卫星城的起伏命运。它既是“北漂”青年的落脚点,也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避风港。
清明节那天中午,耿阿姨祭拜完父亲后,从北京拼车回到了燕郊。她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在朋友的影响下,和老伴儿一起将北京的房子租出去,搬到了燕郊定居。每月四五千元的租金差价,足以让这对老夫妻过上舒适的日子。
4月8日中午,李东在燕郊的家中为女儿举办了一个简单却温馨的生日会。他曾是北京居民,失业后卖掉了北京的房子,带着家人搬到燕郊。“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喜欢上这里的生活。”他笑着说。
小艾说,房租便宜是她选择定居燕郊的最大理由,在北京租一个次卧的钱,在燕郊可以租一套三居室。
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官网数据,目前燕郊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
从房价低谷到人口回流,燕郊人口数量变迁折射出都市圈卫星城的起伏命运。它既是“北漂”青年的落脚点,也是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的避风港。110万人口的数字背后,是个体的选择与妥协。
退休后的选择
耿阿姨和老伴儿在北京东城区生活了大半辈子,退休已十余年。退休后,一些老同事和邻居陆续离开北京,迁往燕郊或者海南长居。那时,耿阿姨没有想过离开北京,因为年迈的父亲需要照顾,她对北京的生活也早已习惯。
然而,两件事改变了她的想法。2022年,耿阿姨96岁的父亲因一次感冒未能及时就医而去世。她回忆:“父亲每年体检,身体硬朗得很。如果能及时治疗,活到百岁没问题。”父亲退休后,一直和耿阿姨生活在一起,他的去世让耿阿姨久久无法释怀。即使老伴儿带她外出旅游半年,回到家后,她仍会触景生情,止不住流泪。
也就是那时,老伴儿提出了“换个环境生活”的念头。但他们没想好去哪儿,也不舍得离开北京,毕竟唯一的女儿还在这里。就在这时,发生在女儿身上的一件事让事情有了转机。
耿阿姨的女儿在一家港资企业工作,女儿和女婿的收入都很高,但近年来,小夫妻的收入都有所下降。
耿阿姨和老伴儿商量,不如卖掉城里的房子,去郊区买套便宜的,反正两人有退休金,生活无忧。这样还能腾出一笔钱,帮女儿提前还清房贷,减轻小家庭的负担。
女儿坚决反对。她从事房地产相关工作,深知城区的房子比郊区更保值,且父母只有这一套房,她不愿让他们卖掉。耿阿姨一时左右为难。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住在燕郊的老邻居聊天,邻居出了个主意,把北京的房子租出去,每月收六七千元租金,再用一两千元在燕郊租房,这样既能保留房子,又有余钱补贴女儿,还能和老邻居做伴。
这个方案让耿阿姨眼前一亮。北京和燕郊之间的租金差价足够老两口的日常开销。经过反复沟通,女儿最终同意了,他们将退休工资卡交给女儿,搬到了燕郊,每月房租1700元,出门就是医院。
起初,耿阿姨担心燕郊的医疗条件。邻居却安慰她,燕郊的部分医院能用北京医保,小病不用愁;真有大问题,北京近在咫尺。燕郊的生活成本低,小区里还有不少从北京搬来的老人,日子过得并不孤单。
耿阿姨在燕郊常住后,认识了不少北京老人,有些多年前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到燕郊买房定居;有些和她一样,近两年才搬过来常住。多数从北京搬到燕郊的老人,原来居住条件一般,也没有能力换房,来到燕郊后居住条件得到大幅改善。
耿阿姨说,刚来燕郊的时候,心里挺抗拒;但住久了,越来越喜欢这里。燕郊生活节奏慢,没有北京那么吵闹,比较适合养老。
待机再起
2008年,李东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北京的设计公司,此后,工作几经变动,他始终坚守在设计领域。他与妻子是大学同学,毕业后同为设计师,婚后携手走过了生子、买房、换房的岁月。
李东从事的是建筑设计。刚入行时,正值房地产行业上行期的开端,他和妻子的收入在同龄人中颇为亮眼。毕业五年后,他们在北京买了房;到了2018年,又换了一套更大的房子。
2020年初,两人跨过了35岁。李东的妻子辞去设计工作,转战电商,希望为未来开辟一条新路。李东则选择坚守老本行。
他很快发现,设计行业悄然进入寒冬,2021年底之后,房地产企业流动性风险陆续发生,李东所在公司的业务量急剧下滑。2022年春节后,老板筹集了一笔现金,分给仅剩的几名员工,随即宣布公司解散。
彼时,李东妻子的电商事业虽已起步并实现盈利,但收入微薄,远不足以支撑家庭开支。失去稳定收入的李东尝试重新找工作未果,偶尔从朋友公司接些零散的设计工作。
当时,每月近两万元的房贷如一座大山压在李东肩头。夫妻俩有些积蓄,但面对两个孩子日益增长的开销和不确定的未来,夫妻俩也担心长久下去难以支撑。
李东和妻子反复商量,最终决定卖掉北京的房子,搬到燕郊生活。
早年间,李东曾在燕郊投资了房产,原打算留给双方父母养老。如今卖掉北京的房子,既能免去高额月供,减轻家庭负担,又能筹措一笔现金,为未来寻找新机会。2022年下半年,他们定居燕郊。
搬到燕郊后,妻子继续做电商,李东一边协助妻子,一边接设计零活。两人的收入虽不及从前,但开销也减了。摆脱了债务的李东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及时止损。
来燕郊后,李东曾短暂找到工作,但没能持续下去。他说,他的年龄已经不适合继续找工作,他是学美术的,燕郊有中央美术学院的分校区,他想着也许可以办个美术培训班。
2025年春节后,李东和同学、朋友、前同事联系了一圈,试图找到一些稳定的生源和合作伙伴。他说,如果顺利的话,预计年内培训班就可以办起来。
住得更好一些
小艾毕业两年,在一家小企业打拼,工资不算丰厚。每月扣除社保和公积金后,到手收入在6000元到8000元。她也想找份高薪工作,但眼下更现实的是保住饭碗,过去两年,公司同事人数缩减了三分之一。
刚参加工作时,小艾和一位同事在公司附近合租了一套两居室。她住次卧,每月租金约3000元,再加上吃饭、化妆品等日常开销,工资几乎月月见底。
2024年上半年,公司内部竞争加剧,小艾和合租的同事因工作分歧频生龃龉,几次争吵后撕破了脸。“什么难听的话都说过了,再一起住下去根本不可能。”小艾回忆。
她在公司附近找了一圈房子,却发现喜欢的房子租金高得离谱,便宜的房源又往往是群租,室友背景复杂。就在她一筹莫展时,同学给她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一次同学聚会时,一位住在燕郊的同学提到,小艾用次卧租金的一半,就能在燕郊租下一套两居室。这让小艾萌生了搬到燕郊的念头。
这位同学为她细致地做了规划,燕郊火车站北边几个小区,1500元就能租到精装两居室,步行10分钟到车站,坐火车30分钟到北京站,再换乘地铁20分钟就能到公司。小艾盘算着,早晨上班,加上进出站,一个半小时足够;公司从不加班,6点准时下班,晚上回燕郊不用赶时间。
更吸引她的是经济账。燕郊两居室月租1500元,比北京的房租便宜了一半,节省的钱足够一个月的生活费,父母来探访也有地方住。若再找人合租,她每月只需掏七八百元,能多攒下2000多元。
聚会后的第二周,在同学的帮助下,她找到房子,迅速搬到了燕郊。从此,小艾开启了跨城生活。
工作日,她早出晚归,燕郊的家只是个睡觉的地方;周末,她约上当地同学逛街吃饭,或邀请北京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她说,燕郊的生活节奏比北京慢,住得也更宽敞,唯一的槽点是进京过检查站时堵车严重。
在小艾看来,燕郊虽在软硬件上不如北京,但胜在生活成本低,房价也亲民。有一次,房东半开玩笑地说,如果她住得习惯,七八十万元就能把这套房子卖给她。那一刻,小艾心动了,“攒点钱,说不定真能在燕郊有个自己的窝”。
一直以来,燕郊以“睡城”著称,居住了数十万在北京工作的人。2020年后,不少人从燕郊搬回北京,但从2023年开始,又有大量的上班族因寻求更低的生活成本搬到燕郊常住,小艾是他们中的一员。
人口流动
燕郊紧邻北京通州,隶属于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1992年被列为河北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2010年11月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区包括燕郊镇、高楼镇部分区域及四个街道,人们口中的燕郊更多指燕郊高新区。
2008年后,北京房价快速上涨,许多在京工作却买不起房的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燕郊。当时,燕郊的房价仅3000元/平方米左右,支持零首付,当地开发商的卖房广告曾遍及北京地铁车厢。
燕郊的人口变迁与房地产市场息息相关。随着大量的年轻人涌入买房,燕郊迎来了人口的快速增长。到2010年,燕郊的常住人口突破30万;2015年下半年,燕郊楼市迎来一轮爆发,常住人口增至75万;2016年燕郊房地产巅峰时刻总人口达到120万。
2017年5月,随着房地产限购政策的实施,燕郊楼市逐渐冷却,大量与房地产相关的从业人员开始撤离。据当时流传的说法,仅中介行业就有10万人离开燕郊。根据燕郊高新区管委会披露的数据,2019年燕郊总人口降至90万。
2020年至2022年,许多人无法正常往返北京上班而选择离开。根据2021年三河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燕郊人口接近87万。
2023年,燕郊人口出现回升,达到91万。2024年,燕郊的人口流动掀起新一轮高潮。据燕郊高新区官网最新数据,目前总人口达110万,比2023年增加近20万,其中常住人口增加24万。
一位当地官员说,新迁入燕郊的人群中,老年人和年轻人占据主流。其中老人有一部分是像耿阿姨这样原本居住在北京,但由于燕郊房价和生活成本低,退休后搬来这里安享晚年;还有一部分老人是跟随子女从全国各地而来。
年轻人中,跨城通勤族是主力军。像小艾这样在北京上班的年轻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在北京租到满意的房子。燕郊租金便宜且距离北京近,成了首选。2024年,很多像小艾这样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涌入燕郊。
此外,北京的网约车司机、装修工人等,因不想负担北京高昂的房租,在燕郊找到合适的栖身之地。燕郊城中村的平房和居民自建公寓的租金低至200元至500元,生活成本也远低于北京。
还有像李东一样的中年人,背负不起房贷,只能卖掉房子,转而在燕郊购置一套便宜的住房。相对低廉的生活成本为这些灵活就业者提供了喘息的空间。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经济崩了就打台湾 北京机场广告全换“统 |
2 | 中南海“神秘会议” 现场如同办丧事 |
3 | 中国游客“街头活春宫”画面曝光 |
4 | 马斯克自曝 让他夜不能寐的最大担忧是… |
5 | 又一个120%关税 中共最高层彻底慌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