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中国养老金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危机

www.creaders.net | 2025-04-22 16:48:18  华尔街日报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调查显示,中国包括外卖员、网络主播等超过40%的灵活就业人员选择不参与国内养老保险。如果养老金信心持续流失,其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影响可能不亚于房地产危机或出口放缓。

  Liu Xin是中国成都一名29岁的外卖员,他每周有六天都穿梭于午餐高峰期的车流中。有一项开支从来不在他的预算之内,那就是每月向中国政府主导的养老金计划缴纳人民币1,400元(合195美元)。

  他说,这够他两个星期的伙食费了,还说自己不能把这笔钱锁定40年,到时候养老基金可能都破产了。他这种曾经少见的态度如今反映出中国年轻劳动力群体观念的转变,而这正加剧北京方面无法忽视的财政压力。

  中国最新的预算报告显示,2024年全国社保基金收入增长5.2%,达到人民币11.89万亿元(合1.65万亿美元)。但支出增长更快,增幅为7%,达到人民币11.99万亿元(合1.66万亿美元),这导致了自2018年以来的首次现金流赤字。中央政府用财政补贴填补了这一缺口,但这种补救措施也承受着压力。官方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将达到人民币5.7万亿元(合7,9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一些地区仍有盈余,但像黑龙江和辽宁这样的老工业省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养老金缺口。中央调剂基金现在将广东等较富裕省份的缴费调拨给财政困难省份。去年,该机制跨省调拨了人民币2,840亿元(合39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人口结构带来的拖累是真实存在的,但决策者对自愿不参保的情况日益感到担忧。调查显示,超过40%的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外卖员、网络主播和自由职业者)选择不缴纳养老保险。许多人需要同时缴纳个人和单位缴费部分,缴费比例为收入的20%。对许多人来说,这笔账不合算。

  “为什么要傻乎乎地交钱?”

  Chen Hui是深圳一名32岁的自由设计师,她直言不讳地表示:“如果规则奖励那些不缴纳养老保险的人,那为什么还要傻乎乎地交钱?”这种情绪在网上迅速发酵,经常出现在#养老金算账 等话题标签下,这些话题一旦快速广泛传播,往往会被悄悄地管控。

  为了缓解养老金体系的压力,北京方面已开始采用结构性和财政工具。从今年1月份开始,中国70多年来首次开始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到2040年,男性的退休年龄将为63岁,女性的退休年龄也将类似地逐步提高。预计这项措施将通过延迟退休金支付和延长社保缴费年限,为该体系争取大约五年的缓冲期。

  与此同时,今年中央政府对养老金体系的补贴增加了8%,远超GDP增速。这些转移支付现在堪比教育支出。尽管官员们将这些补贴定位为稳定措施,但一些债券分析师警告称,这些救助措施可能会挤占创新、绿色基础设施和地方债务减免方面的支出。

  农村地区的这种压力已经显而易见。在甘肃省,68岁的Zhang Fengyan每月领取的农村养老金仅为人民币123元(合17美元)。“这点钱只够买盐和面条,”她说。“但在收获季节,我还是要去摘葡萄。”尽管农村养老金每年都有上调,但与城镇养老金的差距仍然巨大,这加剧了人们的不满情绪并促使人口迁移。

  目前养老金在政府借款中的占比接近四分之一。如果资金缺口扩大,中国政府可能被迫作出不得人心的选择:提高工资税(会损害企业)、削减福利(会不利于消费)或增加债务(危及主权信用)。每条路径都会影响整体经济和金融稳定。

  这还会在资本市场上产生连锁反应。去年,旨在成为中国长期机构投资者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National Council for Social Security Fund)因各省动用储备金而被动减持了价值人民币1,200亿元(合170亿美元)的资产。这一逆转使该机构从一个稳定的买家变成了净卖家,进一步削弱了投资者信心。

中国养老金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危机

  2025年4月18日,广州市,一名外卖骑手骑车经过一家购物中心外显示股市行情的屏幕。

  潜在的改革以及质疑声

  一些试点改革带来了希望。江苏省推出了“养老金积分”制度,让个人可以追踪自己的缴费情况和预期领取的养老金数额。今年在全国范围内新推出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账户体系提供了税收优惠。但早期的推广一直很缓慢,质疑声普遍存在。

  更为雄心勃勃的改革方案正在讨论中,包括仿效瑞典的制度,转向名义上的固定缴款模式,福利金额根据工资增长和预期寿命自动调整。然而,真正的障碍可能是心理上的。

  北京未来论坛(Beijing Future Forum)的政策分析师Zhang Wei表示,中国家庭仍将房产视为他们真正的养老金,在房地产市场的信心企稳之前,人们不会把储蓄转移到他们无法控制的抽象账户中。

  目前,像Liu Xin这样的打工人更看重眼前的消费,而非长期的稳定。将这种选择乘以数千万,就能清楚地看出为什么中国的养老金体系面临压力。这种悄然退出社保体系现象的最终影响可能不亚于更为人所知的房地产危机或出口放缓。

  关注钢铁产量和贸易数据的市场和分析师们或许应该追踪一个更微妙的指标:养老基金现金流。这可能是衡量人们对中国长期经济前景以及政府履行社会契约能力的信任度的最清晰指标之一。

   0


热门专题
1
中美冷战
6
AI
11
苗华被抓
2
川普
7
中共两会
12
美国大选
3
俄乌战争
8
大S
13
以哈战争
4
万维专栏
9
洛杉矶大火
14
巴黎奥运
5
何卫东
10
叙利亚
15
三中全会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