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中国的批发市场和商品展览会上提到“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川普)的名字,人们往往会报以一声嗤笑。
这位美国总统及其高达145%的关税政策,并未让多数中国商人感到畏惧。
相反,这些举措反而激起了中国网络上的民族主义浪潮,大量恶搞影片和“网络迷因”疯传开来,影片中甚至出现人工智能(AI)生成的川普、副总统万斯(JD Vance)、以及科技界富豪马斯克(Elon Musk),三人被恶搞为鞋厂和iPhone组装线上的工人。
他在本月表示:“70多年来,中国发展始终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不靠谁的恩赐,更不畏惧任何无理打压。”
他的底气,部分来自中国如今对美国出口的依赖已远不如十年前。但事实是,川普的极限施压与加征关税,正好戳中了中国本身经济困境的痛点。房地产泡沫破裂、就业不稳、人口老化,导致民众消费远低于政府预期。
习近平自2012年上台以来提出让中国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正面临严峻考验,而这些挑战不只来自美国关税。真正的问题是,川普的关税政策是否会打击习近平的经济愿景,还是他能化危机为转机?
习近平的国内挑战
中国拥有14亿人口,理论上具备庞大内需市场。但现实是,民众在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并不愿意消费。
这一困境的根源不是贸易战,而是房地产市场的崩溃。许多家庭将毕生积蓄投入房产,结果这五年来房价一路下跌。
即使房地产市场已经崩盘,房地产开发商仍持续兴建新楼。有一种说法是,全中国人口都住进去,也无法填满全国空置的公寓。
中国国家统计局前副局长贺铿在两年前承认,最“极端的估计”是目前全国的空屋数量多到足以容纳30亿人居住。
走访中国各地,可以看到满地都是烂尾楼——一排排未完工的水泥建筑空壳,被戏称为“鬼城”。有些楼盘则已外观完工、园区绿化、窗帘悬挂,乍看之下仿佛即将迎来住户;但到了晚上,窗户一片漆黑,就知道这些单位根本没有人入住。供需失衡,市场根本没有足够买家消化这些房产。
五年前,中国政府曾出手限制房企融资,但房价已重挫,民众信心也遭到打击。根据路透社今年2月的调查,分析师预测今年房价仍将下跌2.5%。
不只是房价让中产阶层忧心。
他们也担心政府是否能保证他们的养老金。未来十年内,约3亿名年龄在50到60岁的中国人将从职场退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9年的预测,政府的养老金基金最快可能在2035年就会耗尽。
年轻一代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根据2023年8月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城市地区16到24岁的年轻人中,超过五分之一处于失业状态。此后,政府再也没有公布青年失业率。
中国无法简单切换开关,从出口转向内需。
中国人民大学的聂辉华教授指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短期内内需不太可能实质扩张……以内需替代出口,还需要时间。”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赵明昊教授则表示:“中国对与川普政府的谈判并不抱持太高期望……真正的重点是调整国内政策,例如刺激内需。”
为了振兴经济,政府拨出巨资,用于育儿补助、提高薪金与有薪假期,并设立总额410亿美元的补贴计划,对消费电子产品和电动车提供购物折扣。然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指出,这些措施“无法长期持续”。
他说:“我们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要提高民众的可支配收入。”
对习近平而言,这是当务之急。他当年提出的“共同富裕”愿景,至今尚未实现。
习近平的政治考验
习近平也很清楚,年轻一代对未来感到迷惘和忧虑,这可能对共产党构成更深层的挑战:包括抗议甚至社会动荡。
根据“自由之家”的“异言网”的报告,因经济问题引发的抗议在近几个月明显增加。
这些抗议全都被迅速压制,并在社交媒体上遭到封锁,因此目前对习近平而言尚未构成实质威胁。
2012年,习近平曾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当年中国经济势如破竹,如今前景却变得不确定。
过去十年,中国在电子消费品、电池、电动车和人工智慧领域取得长足进展,朝向高端制造转型。
中国已开始挑战美国在科技领域的主导地位,包括推出聊天机器人“深度求索”(DeepSeek)、以及由比亚迪(BYD)在去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
但川普的关税政策可能打乱这些进展。
例如,对中国销售高阶芯片的限制措施,最近再针对英伟达(Nvidia,又称辉达)进一步收紧出口限制,目的就是要压制习近平的科技雄心。
尽管如此,习近平知道中国制造业拥有数十年累积下来的优势,美国企业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相同的基础设施与熟练劳工。
转危为机
习近平正试图将这场危机转化为进一步改革的契机,同时开拓更多海外市场。
张军教授指出:“短期内,一些中国出口商会受到较大影响,但他们会主动寻找新市场、调整出口方向,想办法渡过难关。现在大家都在观望、寻找新客户。”
川普第一任期就已促使中国寻求美国以外的买家。中国加强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贸易连结,“一带一路”倡议也巩固了与“全球南方”(Global South)国家的关系。
中国的多元化策略正在产生效益。根据洛伊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数据,如今有超过145个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与美国的贸易额;而在2001年时,这样的国家仅有30个。
地缘政治的收获
随著川普对盟友与对手皆采强硬立场,有观点认为,习近平有机会颠覆由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塑造中国为一个稳定且可靠的全球贸易伙伴与领导者。
川普宣布新一轮关税措施后,习近平的首次出访选择了东南亚,显示他意识到邻国对局势可能产生的焦虑。
目前,中国约有四分之一的出口商品已透过越南、柬埔寨等国制造或转运。
美国的举措也为习近平提供了机会,让他正面地塑造中国在世界的角色。
张军教授说:“川普的施压式关税政策,反而成为中国展开外交攻势的契机。”
不过,中国也需谨慎行事。部分国家担忧,中国原本输往美国的商品可能涌入他们的市场,造成冲击。
2016年川普加征关税后,一大批原本要出口到美国的中国廉价商品涌入东南亚市场,对当地制造业造成打击。
聂辉华教授表示:“中国约有两成出口商品销往美国,若这些商品集中流入某个区域市场或国家,恐引发倾销与恶性竞争,进而导致新的贸易摩擦。”
习近平要把自己塑造成全球自由贸易的仲裁者,面临一些障碍。
近年来,中国对其他国家施加了贸易限制。
2020年,澳洲政府呼吁针对新冠疫情的源头与早期应对方式进行国际调查,北京认为这是针对中国的政治操作,随即对澳洲葡萄酒、大麦征收关税,对一些牛肉与木材祭出检疫措施,并禁止进口煤炭、棉花和龙虾。部分澳洲商品对中国出口甚至跌至零。
澳洲国防部长马勒斯(Richard Marles)上月初表示,面对美中贸易战升温,澳洲不会“与中国携手”。
中国过去的行为可能限制习近平当前的外交拓展,许多国家也不愿在北京与华盛顿之间选边站。
尽管挑战重重,习近平押注中国比美国更能承受经济痛楚,坚持到最后。
目前看来,川普似乎先退了一步。上周他暗示,自己对中方商品征收的关税“可能会大幅下调,但不会归零”。
中国社交媒体立即热烈反应。“川普认怂了”登上微博热搜。
即便未来双方展开谈判,中国仍将持续其长期战略方向。
上一次贸易战迫使中国把出口市场多元化,从美国转向“全球南方”等其他市场。
这一次,则让中国重新审视自身体质,未来能否解决这些问题,端视北京的决策,而非华盛顿的举措。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除了中国没人买!美国“这产品”订单无处可 |
2 | 美国与第一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股市上涨 |
3 | 中共对朝鲜突下重手 平壤急大规模召回 |
4 | 人民币彻底歇菜了 |
5 | 川普刚刚拍板 减免25%关税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风向突变!欧盟宣布… |
2 | 震撼!华南理工院长发出反共檄文 |
3 | 除了中国没人买!美国“这产品”订单无处可 |
4 | 关税战下,中国出现“灾难性”场景 |
5 | 撑不住了 一线城市也开始断崖式下跌 |
6 | 美国与第一个国家达成贸易协议! 股市上涨 |
7 | 马斯克DOGE出成效了 |
8 | 北京的情况“非常非常不对劲” |
9 | 中共对朝鲜突下重手 平壤急大规模召回 |
10 | 人民币彻底歇菜了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