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916~1135年)为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其贵族拥有厚葬的传统,2017年大陆辽宁省沈阳市发现了数座辽代贵族墓葬,其中在未被盗掘的“4号木棺”中,出土了一幅由一整块黄金锻造而成,有著高颧骨、细鼻梁、厚唇的契丹人特征的纯金面具。
大陆央视YouTube频道“中华国宝”今年2月中上传《探索‧发现 张家窑辽代墓葬》,当中介绍2017年夏季,沈阳市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沈阳市康平县张家窑林场发现数座大型辽代砖室墓,在清理过程中发现白釉、黑褐彩梅瓶等数百件精美文物,还有珍贵的纯金面具和银丝网络。
节目指出,为更好保存文物,考古队将其中两座重要墓葬的木棺转移至实验室内进行清理,而根据研究显示,契丹贵族流行在死者脸部上,覆盖依照其面容制作的金属材质(金、银、铜)面具的特殊葬制,由于死者生前的身分、等级不同,他们死后的面具材质也有所不同。
而在张家窑辽代墓葬4号木棺中,出土了一幅纯金面具,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讲师袁佳指出,该面具由一整块黄金锻造而成,而由于黄金延展性好,所以比较适合锻造较为精细的造型。她提到,契丹面具属于“浮雕形式”,所以并非铸造而是锻造,在制作时,制作者要先依据死者面容制造泥塑或木雕模型,再把金片放在模型之上进行锻打,而面具有著高颧骨、细鼻梁、厚唇的契丹人特征,说明面具一定是非常写实、针对某一个人而塑造。
袁佳点出,4号木棺黄金面具的眉毛刻划有许多小细节,这与其美学追求有一定关系,由于没作夸张处理,所以还是有一定写实的诉求,她说明,唐代是个大融合的时代,当年的佛像拥有很多希腊化的特点,而辽代紧接唐代之后,4号木棺黄金面具的制作者是个手艺人,为了赚钱“有活就去”,所以她所属的团队有可能是汉人或契丹人。然而,针对墓主人身分问题,节目指出,4号木棺目前仍未发现能证明墓主人身分的器物。

张家窑辽代墓葬出土的纯金面具。(图 / 撷取自央视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