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就在不久前,任何人都可以查阅到中国的各种官方数据。但后来一些数据开始消失。
近年来,土地出让数据、外国投资数据和失业率数据不再公开。火化数据和一项商业信心指数也已停发。甚至连官方的酱油产量报告也消失了。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一项分析显示,总的来说,中国已停止发布数百项曾被研究人员和投资者使用的数据。
中国国家统计局近年来停止发布一些与城镇地区失业相关的数据。在统计局网站上,一位匿名用户询问其中一项数据为何消失后,统计局仅表示,提供数据的部委已停止共享该数据。
这些数据的消失使人们更难了解中国的状况。眼下正值关键时刻,中美贸易战预计将重创中国并削弱全球增长。中美贸易骤降已导致一些中国工厂停产和裁员。
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真实情况,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经济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质疑中国总体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的可靠性,而近来这种担忧加剧。官方数据显示,去年GDP增长率为5%,2023年为5.2%,但一些人估计,政府将数字夸大了多达2到3个百分点。
为了获得他们认为更真实的对中国增长的评估,经济学家们已转向一些另类数据来源,例如电影票房收入、夜间灯光亮度的卫星数据、水泥厂的开工率以及主要电力公司的发电量。一些人会分析来自中国科技巨头百度(Baidu)等民企运营的地图服务的位置数据,以衡量商业活动。
一位经济学家称,他一直在通过统计有关健身房和美容院老板突然关门、卷走用户会员费跑路的新闻报道数量,来评估中国服务业的健康状况。
资料图
经济状况
对中国GDP数据的质疑已持续多年。据一份泄露的美国外交电报,曾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李克强曾在2007年对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说,他当时主政的一个中国省份的GDP数据是人造的,因此不可靠。他说,他关注的是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新增银行贷款。
据该电报称,李克强对这位大使吐露,官方GDP数据仅供参考。李克强于2023年10月去世。
中国官方公布的2024年5%的GDP增长率与政府前一年设定的目标完全一致。经济学家们私下里对这个数字不以为然。其中一位经济学家对《华尔街日报》表示,如果政府公布的数字低一些会更可信。他们指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活动和其他数据描绘的经济状况要弱得多。
芬兰央行和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的研究普遍发现,GDP的波动幅度比中国报告的要大,而且它们近几个季度的估计值低于官方数据。
去年12月,国有券商国投证券(SDIC Securities)的知名中国经济学家高善文在华盛顿举行的一次会议上表示,过去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能在2%左右”,并表示“我们不知道中国实际增长的真实数字。”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下令对高善文进行纪律处分,禁止他公开发言,期限未指明。中国证券业协会在去年12月底警告各券商,要确保其经济学家在提振投资者信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国家统计局为其数据做法进行了辩护,称多年来数据质量已有所改善,并已采取措施确保准确性,并调查收集过程中的任何不当行为。
今年2月,高盛(Goldman Sachs)提出了一种衡量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方法,即分析进口数据等数字,这些数据可被视为国内支出的替代指标。这种想法的依据是,贸易数据公布频繁且难以伪造,因为中国的贸易伙伴也会公布这些数据。
该方法意味着,中国2024年经济平均增长3.7%。总部位于纽约的研究机构荣鼎集团(Rhodium Group)采用另一种方法计算得出,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更接近2.4%。
消失术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展现稳定的形象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当前许多中产阶级中国人对未来忧心忡忡、中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正进入未知领域之际。
通常,消失的数据涉及北京方面高度敏感或头疼的领域,例如楼市。近年来,楼市崩溃导致数以十亿计美元的家庭财富蒸发,并引发了失望购房者的抗议活动。
楼市繁荣时期,中国开发商不惜以天价疯狂地从地方政府手中购买土地。这些交易为地方政府的金库注入了资金,并预示着未来的开发计划,这是经济的一个关键驱动力。
2021年,在中国政府收紧了对该行业的信贷后,楼市开始走下坡路。随着住宅销售下降、房地产开发商破产,一家名为贝壳研究院(Beike Research Institute)的中国智库在2022年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28个中国城市的平均住房空置率高于美国和其他地方的平均水平,这是供应过剩的迹象之一。
该报告引起了关注,因为中国不公布官方空置率数据,而房地产分析师正试图弄清楚开发商过度建设的严重程度。几天后,贝壳撤回该报告并道歉,称部分数据存在错误。分析人士表示,他们认为该机构是在政府压力下撤回了数据。
一些官方数据也消失了。
数据显示,2022年土地出让收入骤降48%——这对负债累累的地方政府来说成了大问题,地方政府突然缺乏资金来支付工资和继续进行基础设施项目。该数据在2023年初消失了。
在这种情况下,仍有私营数据提供商从公开记录中收集地方层面的单笔土地交易信息。
到2023年年中,在中国,许多讨论都是围绕年轻人面临的严峻就业市场局面。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社交媒体上疯传的帖子显示,他们身着学士服、头戴学士帽,一动不动地瘫倒在地上,许多人将此解读为一种无声的抗议。
大约在那个时候,官方公布的青年失业率达到了创纪录的21.3%。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经济学家张丹丹称,她认为中国真实的青年失业率可能高达46.5%。这让她登上了新闻头条。
2023年8月,有关部门宣布将暂停发布青年失业率数据,称需要重新评估该指标的计算方法。
五个月后,中国政府开始发布一个新的数据系列。政府称,不包含在校生的青年失业率为14.9%。
官员们称,新的数据系列剔除了近6,200万全日制在校学生,这些人不应被计算为失业人员。但在经济学家看来,这不合常理。统计学通常将任何积极寻找工作的人都算作失业人员,包括全日制在校学生。
投资者出逃
2024年4月,随着经济担忧加剧,中国股市摇摇欲坠。外国投资者在两周内抛售了超过20亿美元的中国股票,令国内散户感到恐慌。
中国上海和深圳两大证券交易所突然宣布,将停止发布海外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实时数据。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举旨在使其信息披露与其他国际市场保持一致,其他国际市场不披露特定投资者群体的实时交易数据。
在有关部门于5月中旬停止发布该实时数据后,沪深300指数连续四个月下跌,直至9月份有关部门宣布了一系列支持中国疲软经济的措施后才止跌。
一些数据虽然仍公开,但获取难度加大。中国2021年通过的一项法律,要求数据提供商将某些信息仅限在中国大陆境内访问,例如企业注册数据和卫星图像等。
中国数据提供商万得(Wind Information)自2023年初开始限制国际用户访问某些数据集,例如在线零售数据和土地拍卖记录。香港一家外资银行的一位经济学家告诉《华尔街日报》,这导致他开始定期在周末前往邻近的中国大陆城市深圳下载数据。
近年来消失的数据还有:中国收费公路运营商年终债务余额的官方数据,以及新增股市投资者数量。
在2022年底结束其备受争议的“动态清零“防疫政策后,中国停止发布全国火化数据。一些分析师曾估计,该防疫政策转向可能导致130万至210万人死亡。中国政府还审查了社交媒体上有关该病毒影响的讨论。
中国的低生育率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经济拖累,而一些相关数据也已消失。本世纪头十年中期,经济学家易富贤质疑中国人口数据的准确性,认为结核病疫苗接种情况是衡量人口增长的更好指标,因为中国要求每个新生儿都接种该疫苗。
据中国民间智库Forward Business and Intelligence汇编的数据,2020年中国共接种此类疫苗540万剂次。而中国有关部门表示,当年中国新生儿数量为1,210万。
一年后,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g Control)停止每周发布结核病疫苗以及其他疫苗的接种数据。
一些信息的消失则令人费解。一项提供小学校舍厕所面积估算数据的信息在2022年停止发布,后于今年2月恢复发布。官方酱油产量数据自2021年5月起停止公布,至今未恢复。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快讯:中国等13国发表联合声明 |
2 | 川普再下令:征收100%关税! |
3 | 贵州游船翻覆 伤亡惨重 惊动习近平说出重话 |
4 | 超神简历疯传!著名科学家颜宁亲自发声 |
5 | 一篇会让习近平惶恐的檄文大观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