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维读者网 > 中国瞭望 > 正文  

上海小修小补不敌中国经济千疮百孔

www.creaders.net | 2025-05-12 20:07:49  大纪元 | 0条评论 | 查看/发表评论

  在中国经济面临巨大下滑危机的情况下,上海近日推出针对中小企业放松监管和减免处罚的规定,甚至力挺“地摊”经营,以提振经济。但是专家分析认为,在中国整个大环境衰败、全国经济千疮百孔的情况下,上海的小修小补是无济于事的。

  据报道,上海市政府在5月8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宣传其在近期为“优化营商环境”推出的“10大任务”,包括力挺“街头”和“夜市”的“地摊”经营,让城市有“烟火气”,让市场恢复信心。

  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顾军表示,在对企业的行政检查方面将推动“无感监管”、“无事不扰”双清单,至少做到“起码少扰企”。

  副主任陈彦峰表示,上海三百多万的经营主体中有近90%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当前经济情势下,让这些经营主体存活下来、发展起来、壮大开来,对稳住经济基本盘、保住就业基本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城管执法局局长张永刚表示,接下来针对街区市容将推进“轻微免罚”规则,包括发布新版“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首份“减轻行政处罚清单”,以及限期为经营者恢复信用的“应修尽修、应修必修”工作。

  上海放松监管只是应对经济压力的“形象管理”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分析指出,上海推出“轻微免罚”、“不予行政处罚清单”和“应修尽修”经营者信用等一系列措施,只是当局“对当前经济困境的被动回应与形象管理”。

  他认为,现在放松监管的举动表明,“过去曾经过度干预、过度严苛,甚至惩罚过度、过强,不合常理,已经对中小企业造成严重的压力和厌恶感与恐惧感”。当局也意识到了错误,但“又不想真正主动认错”,于是就推出这类政策。可这只会被市场解读为,是因为“经济压力太大,才不得不松口”的表现。

  黄大卫指出,上海作为经济龙头,当消费与投资同时下滑的时候,他们想释放出欢迎、友好和修复的信号,以拉拢企业留下来,避免资本加速外逃。这可能会有短期效果,但从长期来看,市场信心来自于政策的可预期性和稳定性,而不是靠“今天放宽、明天严管”的补救措施。

  中国经济已经千疮百孔 上海小修小补无济于事

  原大陆维权律师吴绍平认为,上海过去的行政处罚、乱罚款情况是非常严重的,而现在“打着减轻企业负担的名义”来设置“轻微免罚”和“不予行政处罚清单”等措施,这反过来说明,“上海的经济遇到了重大问题,整个上海经济形势相当严峻”。

  吴绍平说,上海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恢复企业主的信心,恢复市场的信心,但问题是,已经起不了作用了。

  他认为,中国经济从总体上来看已经是“千疮百孔”,“从根子上就烂了”,因为中国的经济体制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共权力掌控下的权贵资本主义经济”,是一个“介于计划经济跟市场经济之间的怪胎”。

  吴绍平指出,是这个经济怪胎导致了中国今天的严重经济问题,如“房地产面临崩溃,企业生产没有信心,老百姓消费能力不足”等,这是“整个经济环境、经济基础、经济架构都出了问题”。因此,只靠简单的减轻罚款、减少行政处罚这种“外表上的修修补补”,是不能够恢复经济的,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他说:“上海想通过这种小修小补、小恩小惠,施点小利的方式来解决经济问题,根本没有可能的。”

上海小修小补不敌中国经济千疮百孔

示意图(图片来源:REUTERS/Tingshu Wang)

  企业不只面对罚单 还有更多更严重的压力

  黄大卫表示,作为上海经济主体的大部分中小企业,他们面对的不只是罚单,还有“更加厉害的税赋、社保压力、租金与贷款的压力”,即使放宽了行政处罚,也无法解决企业最核心的现金流困难。

  他指出,由于国企在不断蚕食民营企业,这些中小企业的市场空间在变少,生存压力在变大,如果不能解决这些根本问题的话,那些“无感监管”、“无事不扰”的承诺就只不过是一种“口号”。

  吴绍平也提到,对于在街头摆摊的人,今天城管不给罚款了,可是还有公安、税务、工商部门也能管到这些商户。

  他强调,上海是个生活成本非常高昂的地方,由于经济下滑,人们的工资、奖金等收入都在减少,“那些掌握权力部门的公务员们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去‘创收’”。

  吴绍平说,在中共官员贪腐严重,又有趋利性执法的情况下,再加上恶劣的经济环境,那些权力部门“为了保证自己的收入,他们一定会把手伸出去(压榨企业)”。

  黄大卫还提到,相对中国其它地方而言,上海还是相对比较文明的,但是尽管如此,如果没有配套法律与追责机制的话,对企业的那些承诺口号也会随着不同的领导人而变化,或随着领导人的不同心情而变化。

  上海消费不振 反映经济困境和人们对未来的焦虑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上海人出现只到旅游景点打卡但不消费的情况。这种消费低迷的颓势实际上从今年第一季度就已经显现,上海今年第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了1.1%,其中3月份的商品零售总额更是同比大跌了14.1%。

  黄大卫表示,上海本是中国最有钱、最能超前消费的城市之一,如果上海人都出现“只看不买”的情况,那就反映出经济困境让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减少,他们没有钱可以消费了,并且对未来经济预期也出现“信心崩塌”。

  吴绍平指出,上海的经济过去一直是“一枝独秀”,但从2019年后出现严重倒退,现在更是越来越糟。“老百姓工作机会越来越少,失业的人越来越多,房产又走下坡路,百姓收入在减少,财富在缩水。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钱去消费。”

  另一方面,吴绍平认为,在当前的经济困境下,人们也普遍存在一种“对未来的焦虑和担忧”,因为中国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如失业、养老、医疗制度都不行,万一遇到生老病死的问题,都要巨额花费,这些不确定因素也“更加让老百姓捂紧口袋不敢消费”。

  黄大卫还指出另一种“不消费”现象,是从“实体消费转向虚拟消费安慰”,他认为这是一种表现“社会开始扭曲”的非常可怕的现象。例如年轻人“躺平”,不结婚、不生育等,“家庭观念崩塌,人类的道德观、一些正常逻辑和正常规范都被打破,变成大家都开始玩虚的”。

  他认为,经济困境和消费者“信心崩塌”的双重压力,是无法靠那些简单的提振消费措施来解决的。

  吴绍平表示,很多经济学者说中国已经进入经济通缩的状态,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话,上海也难逃房价继续下跌、失业人口继续攀升的厄运。

  他说:“中共的大船正在下沉,上海是这船上的重要一员,他也逃脱不了跟随中共下沉的命运。”

   0


热门专题
1
四中全会
6
何卫东
11
叙利亚
2
中美冷战
7
AI
12
苗华被抓
3
川普
8
中共两会
13
美国大选
4
俄乌战争
9
大S
14
以哈战争
5
万维专栏
10
洛杉矶大火
15
巴黎奥运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导航 | 隐私保护
Copyright (C) 1998-2025. Creaders.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