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他问我能不能——再啃老三年?”
前央视主持人郎永淳在直播中谈及自家25岁的儿子。
毕业后,孩子却求职受挫,迟迟找不到心仪的工作。
郎永淳和妻子关切询问儿子与对象的未来规划,儿子直言:
“我自己都养不活,还谈什么发展?”
末了,还试探着问父母能否再啃老三年。
郎永淳听后,心中五味杂陈。
遥想自己当年毕业,工作机会如繁星般璀璨。
只要肯努力,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闯出一片天地。
可如今,高学历不再是通往成功与安稳的“万能钥匙”。
“从前高学历意味着好工作,现在这种关系已经不成正比。”
郎永淳的感慨,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无数父母心中那根紧绷的弦。
1
郎永淳的儿子本科和硕士均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
还是经济统计学+哲学双专业。
这样的背景放在10年前,绝对是“金饭碗”。
但现实却是:
毕业即失业,甚至提出“再啃老三年”。
去年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
一名哈佛大学艺术史专业的毕业生。
因找不到对口工作,最终成为一名高端家政服务人员。
负责富豪家庭的艺术品管理和家居策划。
因为艺术史专业就业面极窄,除非进入博物馆或学术界,否则市场需求极少。
2022年,一位清华大学博士生送外卖引发热议。
因科研压力大、就业前景不明朗,博士生兼职送了一段时间外卖。
《南方周末》也报道,英国名校海归,月薪仅有6000元。
一名金融硕士自英国G5名校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
回国后,仅获得了银行柜员岗位,月薪6000元。
父母难以接受:“留学花了200万,回本要30年?”
研究显示:
学历与技能错配已成全球现象。
麦肯锡《2023全球劳动力报告》就显示:
全球43%的企业认为“高校毕业生缺乏岗位所需技能”。
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社科院《2024就业蓝皮书》显示:
35%的本科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哲学、历史学、生物学等专业对口率不足20%。
今日的高薪职业,明日或许就被人工智能的浪潮淹没。
今日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可能已人才过剩。
高学历也未必能换来稳稳的幸福。
2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
“应对变化的最佳策略,就是去创造变化。”
在时代的洪流中,也有不少人另辟蹊径,闯出了一番天地。
近期,就有媒体报道了杭州的一位大学生小陈,靠着租相机月入13万。
小陈在课余发现:
现在市场对大疆口袋相机的需求旺盛。
他就利用课余时间购置相机,开启了租赁生意。
他通过社交媒体、校园论坛等渠道宣传推广。
凭借着合理价格与优质服务,迅速积累了一批稳定客户。
随着生意日益兴隆,他不仅收回成本,还实现盈利,月入高达13万。
另一位年轻博主“名模坤”,毕业后没找到好工作,不得不回到家乡。
在家乡,他并未沉沦,反而另辟蹊径助力发展特色农业。
他穿起高跟鞋、演绎夸张剧本。
剧情又好玩又带感,网友一边看一边买。
博主也成功地将家乡农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
博主感慨地说:“我特别羡慕那些社会化程度高的人,他们能迅速适应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也一直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社会化’。”
古语云,通其变,天下无弊法;执其方,天下无善教。
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时代固然千变万化。
但当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勇于尝试的勇气,不断学习的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化适应力,就能在时代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3
那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与孩子携手同行,助力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
首先,我们要为孩子种下独立思考的种子。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强调:
“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
独立思考,正是通识教育的核心所在。
我们要鼓励孩子多提问、多思考、多质疑。
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当孩子面对问题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
让他们在思考中成长,在探索中进步。
其次,为孩子筑牢抗挫的城墙。
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提出的“习得性无助”概念,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许多人在面对失败时的无助与绝望。
作为父母,我们要让孩子明白:
失败是成长的必经之路,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给予他们温暖的拥抱、坚定的支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勇敢地迎接下一次挑战。
其三,了解和顺应时代趋势。
AI正在淘汰重复性工作,但“人机协作”岗位却在爆发。
到2030年,全球预测有8亿人因AI失业,但同时会新增9.7亿个人机协作岗位。
比如AI训练师、数据分析师等。
正所谓,“一鲸落,万物生”。
父母可以让孩子适度接触编程、数据分析。
并在全球化退潮的今天,发展“本地化技能”。
10年前,外企是香饽饽。
现在,乡村振兴、社区经济、新能源等领域更缺人才。
10年前,学好英语就可以。
现在,学英语+Excel+Python基础,有助于孩子适应未来的需求。
并且,00后平均寿命100岁+,未来可能需要换5-7个职业。
培养“学习耐力”也比“考试能力”更重要。
此外,我们要为孩子点亮价值观的明灯。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许多孩子被物质的繁华迷住了双眼。
却忽视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丰富与成长,与他的幸福感直接关联。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鲍曼说:
"精巧的牢笼比粗暴的镣铐更难挣脱。"
我们要告诉孩子:
真正的幸福,不仅在于物质的多寡,更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宁静。
4
最后。
"教育的真谛,不是给孩子一条铺好的路,而是教会他们自己修路的能力。"
郎永淳儿子的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个时代最真实的焦虑——我们拼命把孩子托举到高处,却发现高处不胜寒。
但请别灰心。
你看杭州那个租相机的大学生,在别人抱怨"就业难"时,他看到了新需求;你看那个回乡拍短视频的年轻人,在别人觉得"没出路"时,他创造了新市场。
未来从来不会淘汰真正会学习的人,只会淘汰那些停在原地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或许无法给孩子一个确定的未来,但我们可以给他们这些更珍贵的东西:
🔸一双发现机会的眼睛
🔸一双不怕弄脏的手
🔸一颗永远好奇的心
🔸一副能屈能伸的筋骨
就像《反脆弱》说的:
"风会熄灭蜡烛,却能让火越烧越旺。"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那团火——
在AI的风暴中越烧越旺,在变化的时代里闪闪发光。
作者:昱子 来源:二孩妈妈进化论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疯传中国乒坛名将刘国梁被捕,世界冠军王楠 |
2 | 离国家领导人一步之遥 中国壮王落马震惊海 |
3 | 站队元老派 5高官与习划清界限 |
4 | 习突遭军报封杀 真实地位被戳穿 |
5 | 风向突变 中共出尽洋相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疯传中国乒坛名将刘国梁被捕,世界冠军王楠 |
2 | 北大女教授发文炮轰习时代 |
3 | 突发!美宣布重磅新规 |
4 | 一夜之间,中国各地高校都贴满了这种海报 |
5 | 离国家领导人一步之遥 中国壮王落马震惊海 |
6 | 两个混世魔王 世界不乱才怪 |
7 | 马上有好戏看了!一群小粉红突然捅破了天 |
8 | 大水真的开始漫灌了 |
9 | 站队元老派 5高官与习划清界限 |
10 | 退休夫妻住过50国家 这4个是最爱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