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当代企业家中,我好感两个人。
一个是京东的刘强东,一个是小米的雷军。
他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有人味,能共情底层。
东哥身上的江湖大哥气息很浓,对兄弟们大气,舍得给兄弟花钱的都是好老板。
这比那些挖社会主义墙角的,通过算法压榨老百姓血汗的,甚至国内赚钱国外花的资本家们,不知好过多少倍。我相信很多人的感受都跟我一样。
但今天雷军摊上事了,而且打响第一枪的还是他那些曾经的忠实拥趸。日前超过300名SU7 Ultra车主拟集体诉讼,要求小米无损退车并按消法“退一赔三”。
此前小米风光无限,雷军更是被捧上神坛。甚至有女网友疯传 “要嫁就要嫁雷军这样的男人”。而发生在安徽铜陵的小米车祸,虽然最终息事宁人,但司运正在悄悄起变化。
3名女大学生以自己的生命,推动监管向车企的夸大宣传开刀。一夜之间,所有车企都在修改说明书,把“智能驾驶”改回了“辅助驾驶”。同时,隐藏式把手问题也进入整治范围。
而这两个问题,虽是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却都是在小米车祸事件中得以放大。本以为事件到此为止,毕竟监管针对的也不是小米一家,连余承东在问界M8发布会上,都不喊“遥遥领先”了。
没想到这仅仅只是个开始。此后小米的多米诺骨牌一块接一块倒下: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沦为装饰,动力输出下调,新能源车质量排名垫底,还有强制加班平均11.5小时、小米空调贴牌代工等。
对于前舱盖事件,小米给出价值2000元的积分补偿方案。但这被舆论讥讽为想用2000元打发60万车主。当初人家选配所谓的 “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时花了42000元,现在用2000元积分就把人打发了?
今年2月发布的小米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当时的宣传是空气动力学设计,拥有2个贯穿风道,看起来是不是很高大上?而且雷军还亲自上阵发微宣传:“碳纤维前舱盖,不仅改了外观件,内部结构也改了”。
原话中还有一句“双风道直接导向轮毂,支持轮毂散热”。可能后来感觉自己都不信,然后给删了。即使如此,仍给米粉们造成了一种高科技的即视感,因为他们信雷军,所以大量消费者宁愿多花42000也要选装。
但排队等了两个月后,车主打开神乎其神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时,才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只是原先的前备厢框被拿掉,换成了一个盖板,盖子上挖了两个孔而已。除了多2个洞,其它与普通版一样。
这就是所谓的碳纤维双风道?这让小米车主集体破防。对此小米解释为表达不够清晰,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只是为了提供部分气流导出和辅助前舱散热功能。如果不满意可以免费改回铝制前舱盖。
但车主追问的是,既然是为了散热,为什么要包装成创新功能加价销售?与实际用途明显不符的就是虚假宣传。祸不单行的是,根据监管要求,小米还将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限制为900匹。
想要解锁全功率就要在官方赛道刷出指定圈速。问题是人家当初就是看中你宣传的1548匹最大马力,你现在系统一升级,就把人家功率给锁定了,这不就是“付费性能遭阉割”的套路么?
面对功能缩水与性能限制的BUG,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用户组织维权。小米则先后发布两次致歉声明,提出补偿方案。由此,这款号称“地表最快”的四门量产车也被按下了暂停键。
电池良品率不足60%的供应链,累计投诉超2000起的品控,延期交付半年的产能,不仅暴露了小米汽车在技术落地与用户预期之间的巨大鸿沟,更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资本裹挟下的浮躁与隐忧。
对此,连同行都看不下去了。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就曾公开表示,很多国内车企“胆子太大了”,成立不到6年时间,就能造出来那么多车,“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不太理解的”。
实事求是说,小米是有问题的。但说这背后没有推手,也让人难以信服。据说小米SU7 Ultra订单截图的P图素材被人公开售卖,标价1.5-9.9元不等,有商家已售出100+件。
小米汽车的危机为监管加大新能源汽车虚假宣传的整治提供了切口。工信部明确要求不得夸大宣传、虚假承诺,划清功能边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则倡导规范宣传驾驶辅助功能。
事实上从某车企烧脑式营销开始,越来越多的车企就突破底线,将未成熟技术包装为“革命性突破”, 空气动力学设计仅停留在图纸上,一场本该建立在产品性能与安全的赛马沦为“营销泡沫”。
并不是所有的流量都能创造神话,行有不逮必被反噬。小米汽车的危机就是因为他们的营销太成功了,很多米粉甚至到了拜神的地步。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不是在买车,而是在下注雷军,购买信任。
而接二连三的营销风波打破了小米构建起来的信任关系,导致近300名车主集体展开维权行动。而这批忠实用户,此前甚至连试驾都没有过,就因为看了雷军的发布会和PPT就花几十万下单了。
但现在他们嘴里亲切的军儿,已经又变回了雷军。这一点小米和雷军必须要作出反思。在产品领先、运营卓越和客户亲密度不可能三角中,小米不能既要又要,最后必然会被撕成碎片。
此前小米手机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流量主导下的消费电子逻辑。而价值更高的汽车产业,看的就不仅仅是性价比,还有安全责任。前者追求的是热度转化,后者考验的是长期主义。
换句话说,卖车不是交易的终点,而是服务的起点。从这一点来说,小米必须补课。必须要改变重营销轻承诺的营销模式,降低过度营销带来的期望落差,低调务实地修炼内功。
昨天雷军通过微博发声,称“过去一个多月,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然后更改了微博设置,只允许关注100天以上的粉丝评论。显然,他感受到流量有毒的一面。
另据公开信息显示,雷军正逐步退出部分子公司执行职务,最近还卸任了小米之家的执行董事。这被业界解读为雷军开始主动淡出舆论场,解绑与产品直接关联的信号。
希望小米和雷军都能放下姿态,虚心听取用户的“骂声”,而不是试图通过法务和律师与用户对话。
当“颠覆者”光环褪去,唯有回归产品本质,以技术敬畏取代流量狂欢,才能重拾用户信任。
君以此始必以此终。走下神坛的雷军,对小米对用户,或许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商业世界里,无论什么品牌都应该讨好我,而不是我去维护他。
谈钱伤感情与谈感情伤钱中,最好一样也不选。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疯传中国乒坛名将刘国梁被捕,世界冠军王楠 |
2 | 离国家领导人一步之遥 中国壮王落马震惊海 |
3 | 第一夫人现场发飙 习当场脸绿了 |
4 | 李连杰后事一切从简 |
5 | 站队元老派 5高官与习划清界限 |
6 | 习软禁胡锦涛 围剿胡系人马 |
7 | 王小洪大败而归 |
8 | 习突遭军报封杀 真实地位被戳穿 |
9 | 美中谈判关键时刻 北京爆“五一〇”政变 |
10 | 这一丑闻曝光 为何引发中国全民愤怒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