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
特殊时刻,传来非常信号。
5月26日,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一份重磅文件《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再次强调推动企业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
推动上市公司开展中长期激励,制定稳定、长期的现金分红政策。
2个月前,在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中,“城乡居民增收促进行动”被列为八大行动之首。
国家频频强调,信号很不寻常。为什么当下我们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远考量?
这是不是意味着,工资要全面上涨了?
首先,提高居民收入对提振消费而言,极为必要。
目前,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里头,出口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的油门也差不多轰到顶了,增量有限,只有消费这辆“马车”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还不到美国的九分之一。
去年年底举办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为2025年定调掌舵,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内部挑战,就是需求不足。会议部署的2025年九大重点工作中,
排在首位的是“全方位扩大内需”,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如何全方位扩大内需呢?说到底,就是要提高各个阶层居民的收入,让大家有钱花。
比如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都是在这个会上定下来的。
要知道,中国经济增长目标依然维持较高水平。3月5日,高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2025年实际经济增长率目标仍定为“5%左右”,连续三年维持这一水平。
要实现这个目标,保持居民收入增长既是手段,也是结果。
中央发话后,各省也动作频频,目标直指涨工资。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发布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最低工资标准情况。内蒙古、山西、福建、广东、重庆、四川、贵州、新疆等地均上调了最低基本工资标准,涨幅不小。
内蒙古最高一档从1980元,上调到2270元,涨幅高达14.6%;
山西最低一档从1780元,上调到1950元,涨幅约为9.6%;
福建省最低一档从1660元,上调到1895元,涨幅约为14%;
新疆由原来的四档1900元、1700元、1620元、1540元调整为三档2070元、1890元、1750元;
……
最低工资标准的作用,主要是“托底”,这可是要强制执行的,且和失业保险、病假工资的标准相关。一般来说,失业保险金标准为最低工资标准的90%,病假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除了托底的“下限”,企业工资指导线也被进一步提高。所谓的“企业工资指导线”,是政府给企业下达的“涨工资”建议,并非强制要求,企业可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来调整。
昨日,四川省人社厅也发布了202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征求意见稿),公布了202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5%,企业货币工资增长上线为7.5%,企业货币工资增长下线为2%。
其他省份也在研究酝酿2025年企业工资指导线。根据往年惯例,企业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一般不会低于2025年GDP增速目标,也就是5%。
如果企业能够按照政府的建议,落地执行,工资普遍上涨就有望了。
为什么说在当前形势下,增加居民收入已经是重中之重,是国之大事?
试想一下,如果老百姓的钱包都是瘪的,还拿什么去买买买;如果大家都不消费,过剩的工业产能将难以被消化,汽车、光伏等行业的价格战就停不下来,经济也就很难实现高质量增长。
归根结底,中国正在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
做强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还得居民越来越有钱,才能真正拉动消费。
刺激内需,是被寄予厚望的关键一招。
2024年,中国的消费形势一言难尽,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长速度来看,跌宕起伏。
全年增速最低的月份是6月,已经下滑到2.0%。在9月刺激政策出来之后,一度回暖到4.8%,但11月又回落到3.0%。
可见,刺激消费依然任重道远。
头号支柱产业——房地产还在低谷挣扎,市场行情并不乐观,上下游几十个行业也在拼命努力脱离泥沼。
5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70个大中城市新房与二手房数据。2025年4月,新房价格环比上涨城市数量为22个,较上月减少2城;下跌城市有45个,较上月增加4城。二手房价格方面,有5城房价环比上涨,较上月减少5城;下跌城市64个,较上月增加8城。
其中,连深圳新房与二手房也双双终止上涨,转变为双跌。
可见,提振楼市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必须呵护预期、提振投资者的信心,同时也要千方百计,让居民有钱消费。
正因如此,国家才对“涨工资”的指导变得更细致。比如,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就提出,要引导企业逐步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
昨天发布的《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意见》更是提到:建立科学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和绩效考核制度,合理确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巩固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成果,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各级负责人薪酬、津贴补贴等;注重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作用,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可见,企业应该同时保障高管、技术专家和普通员工的权益。
这三类人,对企业来说都很重要。该加薪的加薪,该发股票的发股票,该调绩效的调绩效。
当然了,增加居民收入是一项综合工程,不能纯靠企业自发自觉,也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国家已经明确,就业工作要作为县以上党政领导班子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让领导干部们都来关心就业、支持就业,把就业当成民生头等大事。
实际上,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是走向共同富裕之路的关键一步。
目前,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虽然突破了4亿,但在14亿人的总盘子里占比不高,潜力依然巨大。有专家就指出,如果中产阶层能扩充到七八亿人,那中国消费市场将会迎来一次大爆发。
可见,“涨工资”这件事,不仅仅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钱袋子,同时也是国之大计,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期繁荣。
2
不过,从短期来看,要实现“全民涨薪”目标,也有现实的困难。
首先,不少企业的业绩未达预期,整体来看利润有所收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310.5亿元,比上年下降3.3%。
钢铁、煤炭、化工、建筑等传统产业都在过苦日子,相关企业还在生死线上挣扎。
部分“浓眉大眼”的新兴产业(如光伏、风电、汽车制造业),出现了“技术越来越强、利润越来越薄”的窘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了8.0%。
这些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紧张,能够按时发工资就不错了,就别指望它们给员工加薪了。
其次,各省虽然陆续出台了指导意见,建议企业“涨工资”,但实操层面还是存在“落地难”。
毕竟,中国很多地方的工资集体协商还不完善,甚至你都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政府的企业工资指导线只是建议,并不构成对企业的硬性约束。毕竟,在市场经济里,政府是不能强制要求企业涨工资的。
第三,从实际情况来看,对比前两年,不少省份给出的“涨工资”指标,实际上也更谨慎了。
比如,宁夏基准线就从6.5%下调到6%,河南基准线也从7.5%下调到6.5%。
山西的工资指导线基准线,也从7%下调到6%,上线从12%下调到9%;
这背后,其实都有经济承压的背景。
由此可见,大规模提高居民收入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持续发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好在,除了涨工资之外,国家还有其他提升老百姓消费能力和幸福感的办法。
其中,“最快到账”的是——国家补贴、消费券。
目前,多地正在开启新一轮消费券发放,密集地让居民“领钱”。
经济第一大市上海,今年发送了四轮“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餐饮消费满300元,每次抵用一张90元面额的优惠券,大大刺激了上海市民的餐饮消费欲望。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实施了31条促销费举措,加大对个人消费者开展旧房装修、厨卫等局部改造、居家适老化改造的物料购置补贴力度,促进智能家居消费。
更让人期待的是“钱生钱”的大招——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最主要的是提振股市、楼市。
从去年9月开始,中央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全力提振经济与股市。今年4月底的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这条路虽然不易,但国家一定会坚持做下去。
近几年,中国还在不断调整税费政策,减轻了老百姓的税费负担。比如,2025年,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项目,从7个变成了8个。
如何全面提高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在风云变幻的2025年,这个从上到下都关注的问题,依然最为牵动人心。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习明泽哈佛照曝光 |
2 | 想不到,他或将在四中全会接棒总书记? |
3 | 变天了?任志强狱中获高规格探视 |
4 | 高层新口号“让他体面滚蛋” 传汪洋领先胡 |
5 | 马斯克突然暗示 震撼美国政坛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传中共大佬逼习近平退位 矢板明夫揭真相 |
2 | 习明泽哈佛照曝光 |
3 | 想不到,他或将在四中全会接棒总书记? |
4 | 变天了?任志强狱中获高规格探视 |
5 | 试图扳倒张又侠 习近平败了 |
6 | 高层新口号“让他体面滚蛋” 传汪洋领先胡 |
7 | 马斯克突然暗示 震撼美国政坛 |
8 | 突然摆出铁证,看习近平如何交代 |
9 | 真正能撼动习的老人 是他们几个 |
10 | 震撼:普京发出催债信 中宣部撤掉习重要文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