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俄罗斯在侵略乌克兰的战争中寻求中国、北韩和伊朗的协助时,部分美国和英国官员开始议论,一个新的“轴心”(axis)可能已经成形,意指这四个国家被愤怒、威权主义,以及对美国及其盟友的敌意结合在一起。
然而,纽约时报六日指出,伊朗向俄国出售无人机和弹道飞弹,并向中国运送石油,却在关键时刻未能获得回报。在以色列和美国轰炸伊朗核设施时,其他三国均未伸出援手,中俄仅形式上谴责美国的行动,却未提供任何实质协助。
柏林智库“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主任、中俄关系专家陈寒士(Alexander Gabuev)指出,这场冲突的现实结果证明,俄罗斯和中国并未驰援伊朗,“这揭示了所谓『轴心』概念的局限性”。
中俄伊朝四国均属专制体制,对美国抱持敌意,彼此之间存在某些战略联系,并透过商业往来和武器技术交流,来破坏由美国主导的经济制裁。欧巴马政府时期的国务院官员、美国天主教大学教授基玛吉(Michael Kimmage)认为,这种协调并没有太多实质意义。陈寒士也指出,“这些国家都非常自私,不想被卷入别人的战争”,“这些国家并不像美国及其盟友般共享相同的价值观和制度联系”。学者︰除了空泛口号 没有共享价值
约翰霍普金斯高等国际研究学院(SAIS)教授兼冷战史专家芮德成科(Sergey Radchenko)指出,除了“多极世界秩序”的空泛口号外,这些国家几乎没有共享的价值观,而且存在不少矛盾。俄国总统普京是个精于算计的操纵者,只在乎自己的战略利益,如果需要,他会随时牺牲伊朗。
华府智库“史汀生中心”中国计画主任孙韵则认为,将中俄伊朝称为“轴心”的说法依然成立,虽然四国没有全面的共同防御协议,但仍共享“反美、反西方、反自由民主”观点,“这样的结盟仍是结盟”,“他们不会为彼此而战,并不意味著这种合作和集体立场没有挑战性”,中国向伊朗提供核武与飞弹技术,为俄罗斯侵乌战争提供资金,并让北韩继续维持政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