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付钱上班这种魔幻剧情真实上演,应运而生的“假装上班公司”甚至从西安开到上海、深圳,不但能满足各类办公、学习需求,还能加钱解锁加班体验。 这种劳资关系逆转的奇妙现象,除了反映中国年轻人在就业低迷的困境外,也体现他们对职场环境的最新抵抗与探索。
来上班 每日付老板30元
“如果你失业了,想瞒住家里人,可以来我这里假装上班。 这边能提供工位,你可以在这里玩手机,我会定期巡视,让你有上班摸鱼的快感。”近日中国多地出现许多“假装上班公司”,一天收费30至50元(人民币,下同,约4至7美元),成为许多年轻人的避风港。
在那里,他和五名“同事”共用一个办公室。 他们大多没有全职工作,靠副业赚钱或从事自由职业,都是来这里付费上班。 “我觉得很开心,有种一群人一起走的感觉”,周先生说,他赚的钱没有以前全职时多,每个月还得拿出来一部分交给“假装上班有限公司”,但他心满意足。
“假装上班公司”的定位是“职场失序者的精神避难所”、“给都市漂流者一个家和工作之外的窝”。 这类型公司在深圳、上海、南京、武汉、成都、昆明等多个地方出现,外观上与写字楼里的办公室无异,配备电脑、网络、会议室、茶水间等,一方面承租工位,另一方面打造共享空间,让用户分享求职和创业经历。
来自潮汕的周先生2018年大学毕业,曾任职大型电商公司,2020年开始创业,与合伙人开了一家拼多多店铺,主卖潮汕牛肉丸,但随着市场低价竞争,周先生的牛肉丸不再好卖,最后只好关掉店铺。
创业失败后,他回到农村老家,开始探索互联网和跨境电商项目,他父母是农村人,始终搞不懂儿子究竟在做什么,他们觉得,大学生毕业后应该做那种白领办公室工作,比较正常的那种岗位,老在家待着好像没个正业。
报道指出,许多年轻人和周先生一样,父母一辈总渴望他们大学毕业后有个“铁饭碗”,最起码有个坐办公室的工作,平平稳稳地度过一生。 但如今中国经济下行、就业市场低迷,许多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对口工作,不得不回到学校继续读书,造成学历贬值,薪资缩水。 上一辈人走过的路变成了一种“回不去的体面”,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管理学院资深讲师姚迪博士说,“新一代年轻人需要寻找新的认同和体面”。
假装上班公司看起来和普通办公空间没两样。 (取材自小红书)
寻找新认同与体面感
在这种情况下,不少年轻人每天拎着电脑去图书馆、咖啡馆投简历,或发展副业,嘲讽自己在“假装上班”,甚至像周先生一样直接进驻“假装上班有限公司”。
周先生是在刷小红书时看到了东莞这家“假装上班有限公司”的。 他觉得办公室环境可以让他更加自律,提升执行力,于是成了一名员工。 几天下来体验不错,他从日付过度到月付,每月支付500元,已经持续3个多月。
不打卡不加班 同事团建
不像许多公司要求员工上下班打卡,这里没有强制制度,也不需要加班。 同事之间没有利益冲突,大家会随意开玩笑,忙了就闷头工作,闲了就聊聊天,玩玩游戏,让他觉得精神放松,效率很高。 “同事”们在工作中相互激励,下班相约一起打撞球、吃晚饭,也算是团建,他比过去开心多了。
报道称,在上海一家“假装上班公司”,23岁的小文租了一个月的工位。 她去年大学毕业,还没找到全职工作。 学校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学生须在毕业一年内签署就业合同,或提供实习证明,否则不发毕业证书。
几个月前,她进入当地一家私企实习。 “刚开始还好,但我愈来愈觉得大家好假”。 小文表示,她做文员工作,每天只需要把手上分到的项目完成,就可以准时下班。 但她发现,即便到了下班时间,只要老板不走,大家也不离开,但“其实很多时候在摸鱼”。
深圳一家假装上班公司,还提供员工点心。 (取材自小红书)
窝着写小说 当实习证据
小文与公司文化格格不入,最后也没能留下来。 后来她走进了“假装上班公司”,把办公场景寄给学校,算是有了实习证据。 而实际上,她每天省下一杯奶茶钱,交了工位费,就坐在办公室写网络小说,挣一点零花钱。 “要假就假到底吧”,她说。
30岁的飞鱼(化名)是周先生的“老板”,2022年,他来到东莞,家里给他提供了这间工作室。 他说,我卖的不是工位,是不当废人的尊严。
飞鱼自己就曾经历过一段无力的时期。 他曾因创业失败损失了约20万,从那以后,他常常一人待在出租屋里,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吃饭靠叫外卖解决。 飞鱼回忆当时自己的状态很颓废,“想要力挽狂澜,但又无能为力。”
报道指出,在家人的支持下,飞鱼回到东莞再起炉灶。 他从早到晚待在工作室里,慢慢觉得社交圈愈来愈窄。 本着交友和好玩的初衷,他把空余的工位释放出来,与人共享,成就了这间假装办公公司。
今年4月,飞鱼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推广。 每天都有人私讯他,询问公司状况。 5、6月期间,所有工位都满员,新人需要预约才能进来,他也开始筛选一些有稳定业务的人。
据他观察,来的人当中有约四成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来这里拍一些照片,向学校证明实习经验。 也有少数人是为了应付家长的压力。 另外六成是自由工作者,多是数字游民,包括跨国电商从业人员、互联网项目运营、网络小说写手等等。 平均30岁左右,最小的25岁。
2025年中国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 (中新社资料照片)
假职场 何时变真起点?
在官方语境中,这部分人被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或“灵活就业人士”,还包括网约车驾驶员、货车司机、互联网营销师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截至2024年底,中国灵活就业人员已突破2亿人,占劳动人口接近三分之一。 与传统的全职劳动者相比,这部分人在劳动关系、职业属性等方面有明显不同,但社会保障较弱。
飞鱼说,5、6月期间,所有工位都满员,新人需要预约才能进来,他也开始筛选一些有稳定业务的人。 长期看来,如果仅仅通过租赁工位来盈利,能否持续是个问号; 但对飞鱼来说,这更像是一场社会实验。 他在公众号上写道,“若我们只助用户延长『演技』,便是共谋一场温柔的欺骗; 唯有助他们把『假职场』变成『真起点』,这场社会实验才算不负期待。”
假装上班公司外观上与写字楼里的办公室无异。 图为北京的假装上班公司。 (取材自小红书)
骗骗自己也不赖? 网讽“有钱的闲人”
“假装上班公司”在中国各地遍地开花,刘冠杰的公司就位于深圳龙华清湖高端写字楼,面积约100平方米。 据他介绍,开业以来,公司近20个工位基本每天都满员,我认为这件事本身也有一定社会价值。
综合新周刊、工人日报报道,刘冠杰透露,来假装上班的,一是未入职场的大学生,他们想了解上班是什么感觉,以便做好心理准备; 二是求职群体,在这里投递简历、结识朋友、交流学习,缓解压力的同时培养自信。
自由工作者 低成本需求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人实际上有工作,比如自由职业者、电商客服、自媒体工作者,虽然无需固定的办公场所,但需要环境塑造仪式感。 此外,还有从事副业的人群,如兼职博主、微商,他们需要低成本办公空间处理业务。 也有一些创业者,想利用共享工位降低租金成本,并通过社群寻找合作伙伴。
对于假装上班商业模式,有人表示支持并乐于体验。 今年1月,王磊从北京一家地产公司离职,在待业期间,去了几次假装上班公司,发现在这里每个人都能安静做自己的事,也能通过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得到一些启发,经过此番经历,他就要入职一家金融公司了。
一些自由职业者、电商客服、自媒体工作者,也会利用假装上班公司的办公空间。 (取材自小红书)
缓解压力 维持自尊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友浪认为,假装上班公司提供的职场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缓解压力,维持社会交往中的自尊感,提供心理缓冲空间。 而假装上班的一概念触及社会关注的就业环境、职场压力、身份认同等热点话题,因此容易形成扩散效应。 在他看来,假装上班公司可以尝试转型升级,例如,尝试灵活就业服务、自由职业者支持平台或创业孵化器等更具社会价值的新型模式。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教授崔丽丽表示,提供办公空间只是“假装上班”公司最基础、最简单的服务,公司一方面要满足求职人群在职业过渡阶段对“体面”的需求; 另一方面,要让聚集的同类人群在心理上得到相互支持,并且通过创业分享、技能交流等,为职业瓶颈期人群提供更多脱离当前生活状态的机会。
不过,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假装上班只是噱头,难以解决职场空窗期的实际问题; 还有网友调侃,这些去假装上班的人都是“有钱的闲人”,真正没钱的人甚至都不配假装上班,因为连买工位的钱都不会有。
事实上,对一些失业人士而言,上班主要是为了满足心理需求,因为他们实在无法心安理得地在家里待着,与其陷入自我怀疑,或者和家人大眼瞪小眼,他们宁愿到一个虚拟的职场上进行cosplay,重新找回一种社会身分或归属感。 即便骗不过别人,骗一骗自己也不赖。
假装上班公司外观上与写字楼里的办公室无异,配备电脑、网络、会议室、茶水间等。 (取材自小红书)
自我嘲讽 反职场996
BBC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分析,“假装上班”和“摸鱼”都是一种假装的状态,但前者的意图性没那么明显,不是有利可图而采取不正当手段,更像是年轻人透过自我嘲讽来反抗职场加班和“996”文化。
“年轻人无法被传统的社会体系所接纳,导致一种挫败感和无力感”,项飙说,“假装办公是年轻人为自己找的一个壳,跟主流社会稍微拉开一点距离,给自己一点小小的空间。”
由此推想下去,未来“假装上班”可能会变成全天下最具真情实感的剧本杀:没有人是NPC,每一位参与者都自带真实故事而来。 有人建议可以出售“老板”职位,但一天要收费50元,可以指挥“员工”干活; 或者可以出售双人位,供情侣来体验办公室恋情。
假装上班的风行反映了年轻人对就业环境的无奈。 (香港中通社)
当前新闻共有0条评论 | 分享到: |
|
||||||||||
评论前需要先 登录 或者 注册 哦![]() |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1 | 扮演重要角色 习公主“出山” |
2 | 小胡现身破传言 王沪宁赴疆目的曝光 |
3 | 微信最新潜规则:你发的每条朋友圈 都在出 |
4 | 前春晚名嘴赴瑞士安乐死 儿子7年后泪洒镜 |
5 | 全军上下 习主席的话没人听了 |
48小时新闻排行榜 | 更多>> |
一周博客排行 | 更多>> |
一周博文回复排行榜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