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想成为你的妹妹,可我每次扯破嗓子喊你,你就像根本没听见似的。”当手机萤幕里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深情说出这段话时,75岁的蒋大爷立即感动留言:“有你这样的好妹妹,是我的荣幸。”尽管女孩声音与口型明显对不上、明显为AI合成,蒋大爷仍深信不疑,每天守著手机等待“妹妹”更新影片。
根据《北京日报》报道,蒋大爷的情况并非特例。许多长者因身体不便、生活孤单,开始沉迷于短影音中的AI数位人。有网友“青合”就发文表示,自己的爷爷自从使用智慧型手机后,整天沉浸在这些AI影片里,不仅认为自己被女主持人表白,还坚称中了几千万奖金、变成“网红”,甚至扬言要与奶奶离婚。即便家人反复解释这些都是虚构的,老人依然坚信影片内容为真。
经进一步调查发现,针对老年观众的AI数位人已形成一套完整生态。从西装笔挺的“专家型男子”,到温柔体贴的“美女主播”,再到撒娇求宠的“学生萌妹”,各种AI人设满足不同情感需求,但最终目的却惊人一致的诱导消费。
其中,一名号称“王建国弟弟”的数位人最为火红。他不仅跳舞唱歌,还经常以“宝宝姐姐”等称呼撩动中老年女性粉丝心弦,更在影片中频频推荐孔雀手镯、骆驼奶、贵妇遮瑕膏等商品。粉丝在情绪牵动下掏钱支持,却不知对方根本不是活人,而是以变现为目标的AI模型。
此外,AI推销的商品往往夸大其词。例如一款号称“补钙补氨糖”的产品,实际上仅为“氨糖软骨素无蔗糖高钙压片糖果”,连检验报告都只提及外观、口感,与宣称功效毫无关联,形同误导消费。
专家呼吁,虽然AI技术发展带来便利与娱乐,但针对老年群体的情感操控与虚假宣传,极可能引发财产损失与心理依赖,需引起家庭与监管单位重视。

中国多地出现老年人沉迷“AI数位人”现象,有人天天守手机与虚拟美女互动,甚至误认对方是真人。(图/翻摄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