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一名大二学生,近日在飞机上救人引发关注,虽然是见义勇为,却也被质疑“临床知识匮乏、没有执业资格”。事后,当事人孙毅杰将救人的详细过程发布到了网络平台,强调“我知道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知道边界在哪里”。对此,律师也进行法律分析。
综合陆媒报道,孙毅杰19日乘坐从武汉飞往新疆的航班,他听到机上紧急寻求医生的广播后,随即前往查看情况,发现一名20多岁的女生靠在座椅上,脸色苍白、双手颤抖,后得知其头晕、手指发麻、呼吸困难、脉搏微弱等。询问过往病史时,女子称自己有过猝死生还、体位性低血压等情况。
孙毅杰观察到,患者的意识有些涣散,瞳孔直径也有点放大,且对答能力越来越差。孙毅杰表示,他当时的操作很简单,就是一些基本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脉搏、意识、呼吸、心率等指标,再通过一些简单的仪器设备为其量血压、检查血氧饱和度。
至于处理方式,孙毅杰在飞机上建议乘客低流量吸氧、平卧,这些都是基本的急救常识,不涉及处方笺、注射、输液、特殊药品使用等操作。他强调,“我一直有个信条,就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我知道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我知道边界在哪里。”
对此,律师说明,自愿实施紧急救助中的非专业医疗操作(如本案的体格检查、吸氧、平卧),即使行为人无执业证,也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法律更侧重对紧急救助行为的鼓励与保护。紧急救助中的基本操作属于“力所能及的善意施救”,即使行为人无执业证,也因行为的紧急性、利他性被法律容忍。
大陆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一名大二学生,近日在飞机上救人的引发关注。(图/翻摄自微博)